這是一張讓無數人淚目的老照片,拍攝于1935年毛主席剛剛走完長征時,照片上的毛主席衣衫襤褸,破爛不堪,瘦的讓人心疼。
因為長期營養(yǎng)不良,加上敵人對紅軍的圍追堵截,毛主席帶著紅軍戰(zhàn)士九死一生,最后來到陜北。照片上的他,滿臉憔悴,瘦得脫相,但是眼神異常堅定,這就是偉大的毛主席。
曾飾演毛主席的演員王霙分享過一段經歷,在拍攝《井岡山》時,他體重160多斤。拍攝期間,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寄到劇組一封信,信中嚴肅指出,秋收起義后的毛澤東骨瘦如柴、蓬頭垢面,還患有嚴重腿疾。
王霙收到信后,立刻停止拍攝,決心減肥。他每日熬夜,飲食僅以豆腐湯和白菜為主,堅持一個月后,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時,疲憊不堪。王霙表示,作為飾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員,不能破壞毛主席的精神形象,也不能違背歷史。
長征前夕,毛主席面臨諸多挑戰(zhàn),局勢飄忽不定。1934年年末,部隊抵達貴州黃平縣猴場,毛主席剛到便前往軍委駐地開會。深夜歸來,見戰(zhàn)士們準備過年,他和藹地說,雖有過年氛圍,但不能在此休息,要爭取時間突破烏江,打開遵義。
后來的湘江戰(zhàn)役中,紅三軍團第十八團和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大部分指戰(zhàn)員未能過江,擔任殿后任務的紅三十四師面對十倍于己的國軍,全師七千多人最后僅剩九十多人。湘江戰(zhàn)役后,中央紅軍人數從出發(fā)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人。不過,這場慘烈戰(zhàn)役直接促成了1935年1月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此后毛主席在事實上掌握了紅軍領導權。
湘江戰(zhàn)役是中央紅軍長征突圍中最為壯烈、關鍵的一仗。湘江是廣西到湖南的主要通道,江兩岸巨石林立。蔣介石調集三十萬各路軍閥,以湘江為屏障,企圖圍殲紅軍。長征的艱難環(huán)境多次出現在多年后的課本中,如《金色的魚鉤》《永遠的豐碑》讓很多人記憶猶新。
在劍河縣,毛主席看到一位老婆婆在寒風中倒地不起,毛主席扶起來后,才得知他的孩子被抓走了。后來毛主席在隊伍中遇見了一個“干人”,警衛(wèi)員告訴他,這個戰(zhàn)士也有一個老母親,毛主席馬上想起來,他見過的那位老人家,隨后讓警衛(wèi)員拿出兩袋干糧送給老人。這段情景在電視劇《長征》中曾有記錄。
過草地時,毛主席手持木棍,堅定步行,警衛(wèi)戰(zhàn)士陳昌奉和侯登科緊緊跟隨,負責探路、牽馬和保護安全。一晚,毛主席看到陳昌奉在篝火前烤螞蚱,陳昌奉問他吃不吃,毛主席說自己不吃,讓陳昌奉吃。其實毛主席并非不想吃,而是心疼戰(zhàn)士,寧愿把食物讓給他們。
后來毛主席帶領戰(zhàn)士到達陜北,吸引眾多中外記者前來,為毛主席拍攝了許多照片。比如福爾曼根據在延安地區(qū)和華北抗日根據地的見聞,寫下轟動中外的《紅色中國報道》(后譯為《北行漫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