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在一定條件下,福能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
讓人刮目相看的東海龍王
餃子導演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重新演繹了哪吒鬧海的經典神話故事,從上映火到了現在,創造了一系列電影史上的記錄,既是一場視覺盛宴,也是一場文化盛宴。
這部電影有很多出彩的人物,其中最讓人感到意外的人物,大概就是敖丙的父親,東海龍王敖光:
敖光一出場的造型是這樣的:
一改之前人們對東海龍王的刻板印象,被網友稱為網戀與奔現:
官方海報中更是英姿颯爽,霸氣側漏:
甚至你可以說他是一個霸道總裁。
因為他看待敵人,表情是這樣的:
看自己的孩子,目光和表情是這樣的:
發怒時,表情是這樣的:
豪言:我兒若死,全陳塘關都得陪葬:
集美貌、勇敢和親情于一身,讓人刮目相看。
幾個龍王湊在一起,更是有排場,別管是哪吒,還是無量仙翁,都夠喝一壺的:
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一個問題,哪吒鬧海,鬧的既不是北海,也不是南海,還不是西海,而是東海,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總是東海?哪吒鬧海是東海,孫悟空搶金箍棒是東海,精衛填海填的是東海,八仙過海過的也是東海。
來來回回、翻來覆去,折騰的都是這條老龍,真的是鰥夫門前是非多,與其說是福如東海,倒不如說是吃虧是福。
如果用一個表情來形容東海龍王的內心OS,大概是這樣的:
東海龍王: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針對“一言不合鬧東海”這事,網友們幾乎一邊倒占東海龍王敖光這一邊,紛紛表示同情:
有人說東海是主戰場:
有人說,你們直接進太平洋折騰不行嗎:
有人說福如東海這詞不能用了:
有人說古時候人們能看見的海,就是東海:
有人說南海住著觀音菩薩,不方便鬧:
龍王最后說,要帶龍族找個隱秘的地方躲起來過日子:
有人說怎么都要去東海,東海到底有誰啊?
有人說東海龍王搬到了花果山,跟猴子做鄰居:
還有人說,連劉梅嫁的,都是東海:
有人說放過這條獨自坐月子的老龍吧:
有人說畢竟是老大,應該有所擔當:
有人說老祖宗就愛太平洋:
有人說行止神君要魚,冰封大海,找的也是東海龍王:
有人說,現在軍演最多的,也是東海,傳統與時俱進了,屬于是:
有人沒福硬享,強行解釋: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東海龍王心里有多委屈,大概只有他自己懂。
除了哪吒,還有誰鬧過東海?
咱們可以簡單梳理一下歷史上、神話里、小說中,和東海有關的那些故事:
哪吒鬧海: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陳塘關的哪吒在東海附近的九灣河洗澡,因法寶混天綾攪動河水,引發龍宮震蕩,與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起沖突。敖丙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哪吒秉持正義,將其打死還抽了龍筋。
動畫電影《哪吒鬧海》的宣傳海報
東海龍王得知后,要水淹陳塘關報復,哪吒為保百姓,悲憤自刎。這是原版的哪吒鬧海。
孫悟空龍宮借寶:《西游記》中,孫悟空學成歸來后,沒有趁手兵器,在四老猴建議下前往東海龍宮。東海龍王敖廣先是拿出大捍刀、九股叉和方天畫戟,都被孫悟空嫌輕。
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劇照
后來孫悟空發現定海神針鐵,即如意金箍棒,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還能隨心變大變小,十分稱手。之后他又索要披掛,龍王無奈,召來其他三海龍王湊出一套。孫悟空拿到寶貝后,不但未表感謝,還一路打出龍宮。東海龍王因此懷恨在心,向天庭告狀,成為孫悟空與天庭矛盾的開端之一。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多次求助東海龍王,解決各種問題:
唐僧被紅孩兒抓走,孫悟空救師父時被三昧真火阻攔,找東海龍王幫忙滅火,龍王叫來三位兄弟一齊降雨,卻因三昧真火特殊未能成功;
到車遲國時,唐僧與國師虎力斗法祈雨,孫悟空請來敖廣及相關神仙降雨,最終獲勝;
在朱紫國,為治療國王病情研制 “烏金丸”,需要無根水做藥引,孫悟空請來東海龍王,其噴嚏、涎液化為雨水;
師徒四人行至三載干旱的鳳仙郡,孫悟空請東海龍王降雨,龍王表示需有玉帝圣旨,等孫悟空求到圣旨后,才排布兵將降雨。
精衛填海:《山海經?北山經》記載,炎帝的小女兒女娃,在東海游玩時不幸溺水身亡,死后她的靈魂化作精衛鳥。
天津站穹頂壁畫精衛填海
精衛鳥懷著對東海的怨恨與不甘,常常從西山銜來小石頭和小樹枝,投入東海,立志要將東海填平,日復一日,堅持不懈。
徐福東渡:據《史記》等記載,秦始皇時期,方士徐福上書稱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有神仙居住且藏有長生不老之藥。
徐福渡海帆船的浮世繪
秦始皇求藥心切,派徐福率領數千童男童女,攜帶三年的糧食、衣物、藥品和耕具等,從東海出發去尋找仙藥。
東海孝婦:據《列女傳》和《漢書?于定國傳》記載,東海孝婦名叫周青,她早早喪夫且無子嗣,卻始終盡心盡力贍養婆婆。婆婆不愿拖累她,選擇上吊自盡,可周青卻因此被誣陷入獄,在嚴刑逼供下屈打成招,最終被太守判處死刑。
《竇娥冤》中的“竇娥”形象,便是源自東海孝婦傳說。
周青含冤而死時,許下血漿倒流、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的誓言,之后郡中果然大旱三年,直至新太守到任,祭奠其墓后天才降雨。
此外,東海龍王和佛教、道教也有密切往來:
龍王請佛說水經:在佛教傳說里,東海龍王對佛法十分崇尚和尊重,被稱為不二者王。他因渴望學習佛法,離開東海前往南海拜見佛祖,得到佛祖的指點,學習了大乘佛法。
之后,他在東海岸邊建造萬佛庵,邀請佛祖前來授課講學,開啟了與佛教的不解之緣,這一故事體現了佛教文化對東海龍王形象的塑造和影響 。
道教中的東海龍王:道教將東海龍王稱為龍王教主,是深受百姓崇拜的海神之一。
傳說他能調和五行之氣,掌管大海,神通廣大,其管轄范圍覆蓋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山東和山西六省。當海水暴漲時,他能控制海水,平息風浪,減少災害。
在東海崇拜龍王的地區,人們會在每年初一、十五舉行慶賀活動,表達對他的敬意與感激 ,體現了道教賦予東海龍王的神職和在民間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
所以,你看,東海一直就是神話故事主戰場,一言不合就鬧東海。
哪吒為什么鬧東海?
聊完福如東海吃虧是福,咱們再聊聊,哪吒,到底為什么要鬧東海?
首先,從神話設定角度看,在《封神演義》等神話體系中,陳塘關位于東海邊,哪吒在陳塘關附近的九灣河洗澡,九灣河 “乃東海口上”。
哪吒的活動范圍主要就在東海附近,所以他與東海龍王及其水族產生沖突,故事也就圍繞著東海展開。
再說說象征意義,東海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常被視為陽氣生發、萬物始生之地,是一個充滿生機與變化的地方。
哪吒作為具有反抗精神和強大力量的神話人物,在東海鬧海,象征著他對傳統秩序、權威的挑戰,在充滿生機與變化的東海掀起波瀾,更能體現他的英勇和反抗精神。
再次,從故事傳承角度看,哪吒鬧海的故事,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已經與東海緊密聯系在一起。
早期的創作者將故事設定在東海,后世的改編和演繹也大多遵循了這一設定,使得哪吒鬧東海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情節和文化符號。
最后,從文化地理角度看,古代中國人的地理認知有限,對東方大海更為熟悉和關注,在人們的觀念中,東海是距離中原地區較近、最為重要的一片海域,所以很多神話故事都將東海作為重要的背景場所。哪吒鬧海的故事也順應了這種文化地理觀念,選擇在東海發生。
我覺得最客觀的原因,可能就是在中國古人看來,能看到的大海,就是東海。我特意查了一下神話里西海、北海、南海所指的地方,在《西游記》和《封神榜》中,南、北、西海所指的地方有所不同:
四海龍王(北京市白云觀藏)
《西游記》:
南海:雖書中未明確指出具體所指,但從文化傳統和地理位置認知來看,應是指現實中的南海,即中國南部的廣闊海域。
北海:一般認為是貝加爾湖。車遲國斗法時,北海龍王曾以冷龍護住過羊力大仙,從其能提供冷龍,以及書中呈現的寒冷特點推測,比較符合貝加爾湖冬季寒冷結冰的特征。
西海:指博斯騰湖。唐僧師徒取經路線中,火焰山之后就到了西海龍王的領地,博斯騰湖位于新疆,挨著吐魯番的火焰山不遠,且是古時西域地區重要的水源地,符合書中西海的設定。
《封神榜》:
南海:書中沒有特別明確的指向,但按照古代對南方海域的認知,可能是泛指南方的大海,或許也是指現實中的南海區域。
北海:可能指貝加爾湖、鄂霍次克海或北冰洋。從地理范圍上看,商周時期疆域主要在中原一帶,北方的海是渤海,但《封神演義》成書于明代,結合作者的認知以及書中聞太師征討北海的描述,貝加爾湖、鄂霍次克海或北冰洋都有可能被視為北海。
西海:沒有非常確切的指向,但根據歷史記載和地理方位推測,可能指青海湖、里海、巴爾喀什湖等在中原以西的大型水域。古代典籍曾將這些水域記錄為西海,在《封神榜》的神話體系中,西海可能是其中之一,也可能是作者虛構出的位于西方的神秘水域。
所以你看,古代寫小說的作者們,日常生活里面經常能看到的,大概只有東海,所以別管是孫悟空,還是哪吒,鬧海,只能鬧東海了。
物極必反。恰恰是因為各路神仙鬧東海鬧得多了,東海龍王吃虧、吃苦吃得多了,才練就了東海龍王非常穩定的情緒內核,才讓東海龍王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態度,才讓東海龍王攢下了那么多福報。
積累的福報太多了,以至于人們祝福的時候,經常說:我祝你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見者有份兒,接 祝?祝福吧^_^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