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暖陽灑落在黃土高坡上,金色的陽光驅(qū)散了冬日的寒意,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山的那邊,嗩吶聲聲秧歌起,鑼鼓喧天人歡笑,山里的人用延續(xù)了幾百年的方式慶祝著新春佳節(jié)。
方山縣峪口鎮(zhèn)張家塔村——一個有著35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tǒng)古村落。2月5日,農(nóng)歷正月初八,翻過一座座山,跨過一道道梁,我們來到了這里。村門口“福滿張家塔”的大紅彩門將春節(jié)的氣氛拉滿,跨過彩門,村里第二屆“年味兒張家塔”主題活動有聲有色,人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大德勝》《喜慶豐收年》《歌曲聯(lián)奏》《百鳥朝鳳》等一曲曲精彩的嗩吶表演在村里的大戲臺上輪番上陣,激昂的旋律在黃土高原的溝溝峁峁間久久回蕩。嗩吶相和,鼓聲錚錚,黃土地上的人們用最熱烈、最直白的方式表達著他們對新春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太震撼了!站在蒼茫的黃土高坡上,聽著原汁原味富有民族特色的嗩吶表演,那種淳樸、厚重、原始的美感無法用語言形容。特別是嗩吶與秧歌結(jié)合起來,呈現(xiàn)出一幅熱烈喜慶的春節(jié)民俗畫卷,這才是最傳統(tǒng)的中國年。”來自福建晉江的黃利源在呂梁做建材生意,這個春節(jié)他把遠在福建的父母孩子接到呂梁過春節(jié),剛上大學(xué)的女兒黃阿茹,在張家塔村聽完嗩吶表演后動情地說道。
熱鬧喜慶的嗩吶表演讓黃阿茹如癡如醉,但12歲的弟弟黃立陽最感興趣的是村里四通八達的甬道。在張家塔,所有院落甬道相通、家家寨墻高筑,甬道將全村36個院落、252孔窯洞連成一體,對內(nèi)可相互通聯(lián),對外可嚴加防范,整個建筑設(shè)計巧妙,工藝精湛,布局合理、渾然一體。
在黃立陽的帶領(lǐng)下,黃利源一家穿梭其中,如入迷宮,時而登階,時而上坡,光影明暗交錯中,一家人盡情領(lǐng)略著古村落的神奇。“太好玩了,這兒的甬道就像電影《地道戰(zhàn)》里演的一樣。這個春節(jié)過得特別有意義,等開了學(xué),回了福建,我一定給同學(xué)們好好分享我在山西過的這個春節(jié)。”2公里多長的甬道走下來,黃立陽累得氣喘吁吁,擦掉額頭的汗珠子,他興奮地對記者說。
在一座座院落前,黃利源一家駐足細看,在一磚一瓦里品味著山西傳統(tǒng)民間建筑的特色與智慧。
“爸爸,你看這個村子里很多房屋的主人都姓趙,可村名為什么卻叫張家塔村呢?”黃立陽好奇地問道,大家面面相覷。
“爸爸也不知道。前面有位老爺爺咱們過去問問吧。”
“大約在清朝時期,我們趙姓人的祖先趙山舉家從臨縣搬遷到這里時,村子僅有兩戶張姓人家。憑著勤儉持家的習(xí)慣和耕讀傳家的信念,趙山和他的后人用二百多年的時間,在七十多米落差的山坡上,建造了三十六座院子。雖富甲一方,但趙山的后人們崇善尚德,感恩兩戶張姓人家當年的守留,所以仍保留原來的村名‘張家塔’。”村里老人的介紹,讓大家豁然開朗。
“我們做人要懂得向善、感恩,這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德,要一代代傳承下去。”對于父親黃利源的話,黃阿茹、黃立陽姐弟倆不斷點頭稱是。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