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時任解放軍總干部管理部部長的羅榮桓在中央軍委會議上表示:總干部管理部準備進行軍銜的準備工作。
兩個月后,朱德又在會議上提出:“軍銜制度必須要盡快建立,爭取在第二年就要在服裝上把軍銜標出來。”
1950年的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還有很多人連溫飽問題都沒解決。在這個時候提出設立軍銜制,有些敏感。于是就有一些不清楚實際狀況的人站出來亂說:共產黨得了天下,這是要論功行賞了。當然,這樣說肯定是不對的。
無論是蘇聯、美國,還是國民黨在軍中實行的都是軍銜制,我軍在與他們談判或者合作的時候,雙方派出的人員要講究軍銜對等。也就是雙方交流合作出面商討的人員軍銜等級要一樣,上將對上將,中將對中將。
我軍一直沒有實行軍銜制,這就導致了我軍在對外交流時,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我國東北地區,剿滅日寇。為了便于雙方的合作交流,中央軍委以軍委主席毛澤東的名義授予彭真、陳云、葉季壯中將軍銜,授予伍修權少將軍銜,授予段子俊、莫春和上校軍銜。這是一次臨時性的授銜,主要是為了讓中、蘇雙方在合作的時候更加方便。
因而,實行軍銜制是我軍走向正規化的必經之路,也是世界各國軍隊通行的慣例。
就在我軍積極籌備軍銜設立工作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軍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上面去了,軍銜制的設立工作暫時擱置了。
1951年8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彭德懷曾說:“規定軍隊職務識別,在戰斗中已經非常有必要了。”
抗美援朝戰爭中,由于戰況極為慘烈,經常出現志愿軍干部犧牲,導致志愿軍戰士“群龍無首”或者是部隊之間協同作戰時,而上級又沒有明確任命指揮官,作戰部隊之間出現“扯皮”現象。
而實行軍銜制,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當不同部隊之間協同作戰,而又沒有明確的指揮官時,以軍銜高的為指揮官。這樣可以保證作戰時令行禁止,不會出現互相“扯皮”的情況。
軍銜制的實行,無論是對于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還是對外的談判、外交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1950年我軍計劃實行軍銜制是符合現實需要的,而不是所謂的“論功行賞”。
軍銜的設定與評選
1952年討論軍銜的等級設置時,我軍相關部門在與蘇聯顧問蘇林等人商討后,設計出了一套方案。在這套方案中,初步將軍銜分為:大元帥、國家元帥、兵種元帥、上將、準上將、中將、少將......除了準上將外,幾乎與蘇聯的軍銜等級沒有差別。
1953年,在經過了多方探討,結合我軍具體情況,設計出了第二套方案,將軍銜等級設置為6等21級。
1953年底,彭德懷在寫給毛主席的信中,再次說明了實行軍銜制的意義:“軍銜主要是確定每一個軍人在隊列中的地位和職權,以便按職責條令的規定,履行職權;同時又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以鼓勵其在軍隊中的工作和上進心。”
軍銜等級確定下來后,就是軍銜的評定了。由于是人民軍隊的首次軍銜評定,所以不僅需要嚴謹認真,而且任務繁重。
1953年2月17日,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軍銜實施委員會”成立,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和蕭華為副主任。
軍銜實施委員會成立后的首要任務就是和中央軍委一起確定元帥、大將和上將的人選。其中,元帥又分為大元帥和元帥。
中央軍委經過兩天會議討論,最終決定授予現任軍委主席和軍委委員元帥軍銜。其中大元帥軍銜僅毛澤東一人。
當彭德懷和羅榮桓聯名將會議所決定的名單交給毛主席審閱時,毛主席當即表示:“我不當那個大元帥。”
在人大常委會上民主人士紛紛發言,大家的意思概括來說就是毛主席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和創造者,帶領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應當被授予大元帥軍銜。
就在眾人激烈討論之時,一名留著大胡子的民主人士站起來說:“我們人大做出決定,毛主席就沒法反對了。”
劉少奇知道毛主席是不會同意的,苦笑道:“人大雖然可以做出決定,但他是國家主席,需要他簽署命令才行呀!”
劉少奇見眾人還不甘心,就說:“你們不是有人經常可以見到主席嗎,那你們就去說服他。好了,這次會議就先不討論了。”
眾人這才結束了這個話題的討論。
在會議上,毛主席對劉少奇說:“你也在部隊待過,也足夠評元帥了。”
劉少奇趕緊說:“我就不評了,畢竟現在不在部隊工作了。”
毛主席又轉頭笑著問周恩來和鄧小平:“你們的元帥還要不要評了呀?”
周總理說:“我也一樣,不在軍隊工作了,就不評了。”
鄧小平也說:“早就不帶兵了,還當什么元帥呀!”
毛主席對眾人說:“依我看呀,已經離開軍隊到地方工作的都不要評軍銜好了。”
有了毛主席的帶頭作用,羅榮桓、葉劍英、許光達等人紛紛向中央表明自己降銜的夙愿。
1955年9月16日,軍銜實施委員會確定了最終的《將級軍銜名冊》,彭德懷報給周總理審核通過后,軍銜評選工作到此完美結束。
正式授銜
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首次軍銜授予儀式在中南海正式舉行。
下午2點30分,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西邊的國務院禮堂依次授予了粟裕、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張云逸等9位大將軍銜。
徐海東因為身體原因在大連療養,未能參加授銜儀式。
下午5點,毛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親自授予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元帥軍銜。
林彪和劉伯承因為身體原因在青島療養,而葉劍英正在大連組織抗登陸演習,因而未能參加授銜儀式。
至此,新中國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的軍銜評定工作順利完成。而大元帥軍銜因為毛澤東拒絕而空缺。
這次授銜,我軍共誕生了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5人、中將175人、少將798人。總計開國將帥1048人。
這1048人都是新中國的創建者和建設者,他們的功勞絕對配得上他們被授予的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