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特務暗殺彭德懷,危急關頭陌生女子透露消息,救彭一命
在山西省,位于垣曲與陽城之間,存在一段崎嶇狹窄的山路。
1939年12月,蔣軍特務于這條山路上布下暗殺陷阱,意圖直接除掉彭德懷。
彭總未察覺危機逼近,意外遇蔣軍年輕士兵警示有襲擊八路軍之虞;旋即,一陌生女子又現,叮囑他路上需謹慎。
兩位無名陌生人曾救彭德懷一命。另有傳聞稱,這兩人乃衛立煌所派,專為向彭總傳遞重要信息。
此事的詳情需從1939年歷史背景談起。那時兩軍雖攜手抗日,卻摩擦頻生,明爭暗斗不斷,沖突時有發生。
以陜西為例,西安高層辦公桌上堆積著近一尺高的信件,全是蔣軍部隊中下級軍官舉報八路軍的,數量眾多。
為此事,彭德懷親臨西安,嚴詞斥責蔣軍高層,并當眾掌摑陸軍中將何紹南,以示憤怒與決心。
主席對此評價道:“西安仿效孫行者鬧天宮之舉,影響頗廣,波及洛陽、垣曲及鐵路沿線,蔣介石亦發電衛立煌,欲探其詳。”
當晚歸家,林伯渠詢問彭總:“何以如此動怒?”
彭表示:“這把火必須燒,否則無法擊退敵人!”
彭總赴西安欲尋蔣軍元老程潛秉公論斷,卻聞程潛思想右轉,遂改道洛陽,希求衛立煌能出面持正。
延安媒體公開發文,嚴厲譴責蔣軍破壞團結行為,并發出警告:八路軍將視情況調動足夠力量保衛邊區,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顯然,若蔣軍堅持與我軍交鋒,我軍已完備迎戰之策,隨時準備進行有力反擊。
此時,衛立煌的態度至關重要,身為第二戰區副總司令兼前敵總指揮,他實際上也負責指揮八路軍。
衛立煌雖非嫡系,卻軍事才能出眾。在蔣氏集團中,他常扮救火角色于敗仗之際,而勝仗封賞時卻常被邊緣化,堪稱最憋屈的高級將領之一。
功勞歸于嫡系,苦差則落在衛立煌肩上。眾所周知,蔣氏偏愛嫡系,僅在嫡系受挫時,才會考慮讓衛立煌率軍出征。
當前抗戰烽火正熾,蔣軍與我軍戰事一觸即發,作為第二戰區蔣系最高指揮官的衛立煌,其未來動向備受矚目,他將如何選擇方向?
衛立煌在心態上屬于中間派,既不偏向蔣軍,也不傾向八路軍,他僅期望雙方能夠攜手合作,共同抗日。
抵達洛陽后,彭德懷受到了衛立煌的熱情款待,兩人共進晚餐,氛圍融洽。
用餐時,彭德懷談及我軍與蔣軍的緊張對峙,舉證怒斥蔣軍頻繁制造事端,并征詢我對這一事態的看法。
衛立煌連連嘆氣,未予正面答復,似是不知如何應對,只能勸解八路軍以大局為重,忍辱負重,共赴國難。
盡管他未置一詞,但對此事心知肚明,洛陽辦公室的桌上,滿是他收到的蔣軍“舉報”八路軍的電報。
衛立煌對待此類電報的態度是:僅匆匆一瞥便置之不理,從未將其上報給蔣氏。
蔣介石
衛立煌
衛立煌深知當前形勢:蔣氏施壓令其反八路軍,但他也深知需顧全國家和民族大義,兩者間他權衡得十分清楚。
蔣氏見衛立煌遲遲未與八路軍起沖突,心中常生疑慮,揣測衛是否已暗中傾向八路軍一方。
彭德懷與衛士共餐時,見對方對關鍵問題避而不談,便直截了當地詢問:“依你看,是否存在爆發內戰的風險?”
衛立煌嘆息道:“倘若繼續陷入內戰,后果將不堪設想?!?/p>
他這話透露出蔣軍中間派的復雜心境:不打,恐得罪蔣氏;打,則違逆民族大義。
餐后,彭欲離席,衛告知:“若返山西,可經運城垣曲縣渡河,前往第十軍陳鐵部用餐?!?/p>
這里設下伏筆,衛立煌不解為何讓彭德懷赴陳鐵所在的第十軍用餐,顯然是故意為彭德懷規劃了一條特定路線。
彭德懷與衛立煌道別后,匆匆離開飯桌向門外走去。正當他準備上車之際,一名蔣軍士兵走近了他的身旁。
該陌生士兵告警:“八路軍總部將面臨三路進攻,請副總司令務必加強戒備?!?/p>
彭德懷被一句話觸動了警覺,意識到事態嚴重,士兵提及的“有人”無疑是指蔣軍。
彭德懷依照衛立煌的指引,前往第十軍陳鐵部,與陳鐵會面并共進晚餐。
陳鐵乃湖南醴陵籍人士,其妻曾為教師,來自湖南湘潭。
陳妻曾為共青團員,雖后嫁予蔣軍高層,離開我方隊伍,但其內心仍秉持進步思想。
陳鐵宴請彭德懷之際,其妻適時走近彭旁,輕聲提醒:“時下氛圍不佳,彭先生獨行時還望多加謹慎。”
彭德懷聽聞一語,頓覺警覺,意識到途中或有不軌之人欲加害于他,深知蔣氏慣用暗殺手段。
簡述陳鐵:他于12年后帶領部隊起義,嗣后擔任貴州副省長一職,直至1984年逝世。
言歸正傳,彭德懷極重情義,對于曾經救助過他的人,他會一輩子銘記在心,絕不會遺忘點滴恩情。
舉例來說,1921年,彭總因助貧誅惡霸,遭捆綁押解至長沙,面臨軍閥極可能處以槍決的嚴峻境地。
彭途中訴說窮人生活艱辛,呼吁援助,一舊軍閥士兵深受觸動,悄然松綁,助彭順利逃脫。
彭逃至江邊,身無分文無法渡江,幸得船夫羅六十伸出援手,救其于危難之中。
又如,1928年間,軍閥手下的一名低級軍官陳玉成,私下告知彭德懷:“黃公略的身份已暴露?!?/p>
彭德懷因故提前發動了平江起義,此舉間接挽救了摯友黃公略的生命。
1939年,陳鐵的妻子僅憑一句話,便挽救了彭德懷的性命。
彭德懷銘記那些身份卑微卻救過他的恩人,盡管多數人未留姓名,他仍在自述中著重提及此事,銘記于心。
令人詫異的是,蔣軍高將衛立煌對心腹陳鐵極為信任。彭德懷與衛共進餐時,衛推薦彭去找陳。途中士兵急報軍情,至陳處,陳妻又叮囑路上謹慎。
彭德懷毅然離開陳鐵部,盡管路途險惡,他仍勇往直前,因山西五專區必行,那里抗日武裝立場不定,需警示其防范蔣軍圍剿。
自垣曲啟程,前往五專區的陽城,途中需穿越一段長約15公里的狹窄山路,此路兩側皆為懸崖峭壁,地勢險峻。
此路雖不寬敞,卻是垣曲與陽城間最便捷的通道,人們常經此往來。換言之,若欲設伏或暗殺,此山路實為理想之選。
彭德懷本應行經此路,但鑒于洛陽衛立煌部下一士兵的警示及垣曲陳妻的預告,他判斷此路或有埋伏,故心生警惕。
即便決心勇闖虎山,也斷不可刻意尋求險境吧?應謹慎前行,避開明顯危險之處。
彭德懷隨即調整行進路線,僅率小電臺、譯電員、警衛班等十余人,繞開了那條險峻的山道。
我們選擇了另一條更為狹窄的道路,經由此路迂回前行,最終安全無虞地到達了陽城。
正如所料,蔣氏與閻錫山在山西東南區域制造沖突,包圍我方多座縣城,導致上百人遇難,三百余人被捕。
蔣軍大批士兵涌入縣城,肆意燒殺搶掠,但彭德懷已提前部署,迅速指揮部隊展開反擊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