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東陽
來源 | 李東陽朋友圈(ID:LDYMarketing)
如何看待情趣用品?
在各大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這個話題長期以來被視為“禁區”,如果你想窺探一下相關產品,也得用“大人玩具”之類的關鍵詞代替?,F實生活里,公開談論與其有關的種種,大概率會招致周圍人群異樣的眼神。
但觀念的避而不談與市場的火熱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艾媒咨詢相關數據,情趣用品市場規模2023年已達1794.3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2081.3億元。
更出人意料的是,這塊沃土也嘗到了AI的甜頭并漸漸生出了新的枝丫!
最近,廣東中山的成人玩偶制造商金三玩美(WMDoll),憑借一款接入ChatGPT、Llama等大模型的AI硅膠娃娃MetaBox,驚艷了整個市場。
圖源:微博@藍鯨新聞
因為其重新定義了人類與硅膠娃娃的關系,將“單向輸出”升級為“雙向互懟”,讓冰冷的模具有了“靈魂”,甚至成為了情感大師。
這塊“悶聲發大財”的千億級市場空間,因為AI的存在,正在實現成人用品從“生理工具”向“情感伴侶”的躍遷,人機戀或許真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主流。
1
AI+硅膠娃娃,
情趣生意的最優解
大蕭條時代,少錢沒房,工作不詳,人們開始主動斷絕高消費行為,勒緊褲腰帶,只渴求照顧好自身基本需求。
衣食住行,還有飲食男女!
對于后者的市場布局,互聯網大廠們早已各顯身手。
如京東、餓了么、美團,都推出過相關板塊,提供的產品簡單粗暴、臉紅心跳,情趣內衣、飛機杯、避孕套、跳蛋等等,都是為了人類性福生活那些事。
可問題在于,傳統的情趣用品主打一個自我慰藉,可以填補生理上的需求,但久了就會膩,因為如伴侶般的情緒價值始終難以突破。
把成人玩偶接入多種生成式AI,瞄準的就是這一桎梏。
如金三玩美推出的AI智能系列“MetaBox”,不僅顏值拉滿、皮膚柔軟,還提供了8種不同的“性格”供用戶選擇,包括溫柔、知性等。
圖源:微博@金三玩美官方
據說終極殺招是可以保留長期記憶,并給予充分的情緒價值。
比如,如果用戶這次表現比上次好,娃娃會給出夸贊,反之如表現不佳,娃娃也能提供安慰——“沒關系,2分鐘也很厲害了”。
除了提醒你按時吃藥、注意休息之類的溫柔性格,若你長期口吐芬芳,AI娃娃會默默將你標記為“暴躁老哥”,某天突然回懟:“您今天的語言風格,建議去隔壁拳擊館發泄呢?!?/p>
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據WMDoll負責人Max透露,研發團隊燒了至少100萬元,才讓娃娃學會“察言觀色”——通過長期對話構建用戶畫像,甚至能根據互動記錄調整情緒反饋。
新一代AI硅膠娃娃的價格相對合適,如MetaBox娃娃的售價在1500-2000美元之間(約合10880-14507元人民幣),有趣的是,AI交互功能需要先支付100美元的訂閱費,如果后續停止訂閱,AI就會失效變回普通的硅膠娃娃。國內最快預計4月上架。
果然是一門毫不遮掩的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愛情。
目前從全球范圍來看,做AI硅膠娃娃的廠家并不算多,但在未來勢必會成為這塊領域的一大趨勢。
圖源:微博@金三玩美官方
當然,一片火熱態勢的背后仍有需要擔憂的點,如隱私、倫理與“情感詐騙”等技術倫理爭議,有用戶擔憂對話記憶模式會造成隱私泄密,畢竟你肯定不想別人看到,“在人前西裝領帶,人后如放浪野貓”的一面。
不過從商業角度來看,AI加持下的情趣市場仍值得期待。
2
當“性市場”成為福報
未來學家伊恩?皮爾森博士曾預測,到2050年機器人性行為將比人類性行為更普遍。
伴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以及對機器人的熟悉和情感聯系的建立,人們對機器人性行為的接受度將逐漸提高。
金三玩美與AI的大膽結合,已經佐證了AI浪潮的勢不可擋。
而之所以盯上情趣用品市場,一方面是這個行業的利潤太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需求挖掘經濟,性觀念的逐步開放使得這里的市場規模遠未達到上限。
據相關行業數據顯示,情趣用品行業平均利潤可達300%左右,普通的避孕套、潤滑液等產品利潤相對低些,在200%-300%;而一些特色的情趣玩具、高端實體娃娃等利潤則較高,能達到500%以上。
在金三玩美入場之前,硅膠娃娃市場主要以日本為主導,當時日本的硅膠娃娃價格普遍在8-10萬元,其創始人劉江霞接受采訪時談到,金三玩美入場后把價格打到了不到10分之一,由此可見該行業的利潤之豐厚。
圖源:金三娃娃旗艦店
但價格下探的同時對應的是市場規模的井噴式發展,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21中國女性健康白皮書》顯示,在線上情趣用品消費市場中,女性的消費占比日漸攀升,增速明顯高于男性。
這是一個無需驚訝的現象。
咱們從來不愛將房事掛在嘴邊,但不代表這件事不重要。
早在17年,網易就上線原創成人情趣用品品牌——網易春風,上線一年銷量接近1億元。
要知道,彼時的情趣用品還在跟“低俗下流”掛鉤,生活用品的概念也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銷售位置大多處于二級或更低位置,有如此成績算得上成功。
而如今,伴隨著性觀念的轉變,以及“悅己消費”和“她經濟”的崛起,女性的需求開始得到重視。
如“大人糖”“司沃康”“歪歪馬”等女性情趣品牌接連收獲成功,2024年大人糖的一款雞蛋型的小玩具銷售額達到了2727萬元,震驚市場。
所以在女性娃娃技術細節設計走向成熟時,一批批男性實體娃娃開始浮出水面,填補了市場的空缺。
現在看來,這是所有人共同的欲望釋放催生出的大生意,尤其當AI技術使得相關產品越發貼合需求后,未來能夠暢想的空間還很大。
3
AI賦能一切的時代來了?
從ChatGPT的誕生讓人類第一次與代碼“談人生”,到AI硅膠娃娃的崛起,讓技術革命直接闖入了人類最私密的臥室。
人們驚訝的是AI的腳步為何如此之迅猛!
的確,還記得互聯網時代下盛傳的一句至理,所以行業都值得用互聯網的方式再做一次,而如今在DeepSeek浪潮下,所有的行業都值得用AI再做一遍。
2025開年咱們已經見證了這一趨勢,一眾向來傲嬌的互聯網大廠宣布擁抱DeepSeek,之后走在時代科技前沿的新能源也開始臣服在DeepSeek腳下。
更別提醫療、交通、金融、教育等領域,已經在AI的灌溉下茁壯成長。
甚至于政務服務工作也緊跟技術變革的新潮流,“AI公務員”的上崗讓一眾“做題家”目瞪口呆。
就拿市場營銷領域來說,半年前AI生成式廣告創意還屬于行業熱議話題,但現在幾乎每個營銷人都配備了DeepSeek、GPT-4、Midjourney和Sora等,可以說AI已經從一個前沿技術,逐漸轉變為日常工作的超級助手。
正因此,我們才高聲驚呼AI賦能一切的時代來了!
只是這一盛況不禁令人擔憂,目前AI在復雜情感與創意領域,以及需要高靈活性與適應性的工作場景中還尚顯不足,當這里被通關的時候,留給人類的還剩下什么?
在電影《摩登時代》中,工人們變成了機器的附屬品,他們的身體和精神都被納入了工業生產的節奏和邏輯之中。
換言之,工業流水線并沒有解放工人,只是讓工業牛馬干的都肌肉記憶了。
圖源:電影《摩登時代》
而在AI時代下,到底是人類馴化AI,還是AI逐漸塑造新人類,這無疑是個需要警惕的問題。
例如硅膠娃娃的AI化看似是技術賦能的勝利,但仍有一些值得擔憂的地方,我把這個難題拋給了DeepSeek,看一下它的回答:
“萬物皆可AI”的盲目樂觀:AI對話、微表情等技術突破令人驚嘆,但距離真正的“情感理解”仍有鴻溝。當前AI僅是模式匹配的“高級鸚鵡”,而非擁有意識的“生命體”。
“需求創造市場”的單向邏輯:資本將孤獨包裝成“千億賽道”,卻忽視技術濫用可能加劇社會疏離。當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與情趣娃娃共用同一套AI模型,人類對技術的定義權正在流失。
“效率至上”的價值霸權:AI讓硅膠娃娃從“生理工具”變為“情感伴侶”,但效率提升不等于幸福增值。當陪伴需要按月付費,情感淪為可量化的服務,人性的溫度恐被算法冷卻。
的確,或許技術可以賦能一切,但唯獨不能賦予生活意義。
因為,真正的陪伴,從不需要訂閱續費。
本文首發于李東陽朋友圈(ID:LDYMarketi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