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200多元,國家明確提高農民養老金,但面臨三大難題。
農民養老金低的問題,終于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在這兩天發布的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
其實,農民養老金并不是沒有調整過。早在2014年,基礎養老金的標準就從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之后調整過6次,到2024年,全國最低標準最終達到每人每月123元。
加上地方調整,以及個人賬戶的錢,算下來農民月均養老金大概是224元。200多元,確實比較少,在農村也不夠養老。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超過60歲的農民,依舊在忙碌的打工賺錢。對比來看,城里的退休職工在跳舞,下棋,旅游,物質和精神生活都非常豐富。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守英說的好,農民一輩子給國家發展建設,對國家的糧食安全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現在老了,干不動了,應該有一個制度安排,讓他們有一個穩定的生活保障。
無論是農民,還是城市居民,大家只是社會分工不同,都為國家發展做出了貢獻?,F在城市居民的養老問題有完善的制度,有不錯的養老金,確實輪到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了。
現在國家說要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這確實是一個好的信號。不過,我看到有不少網友提出了質疑,歸納起來有三個問題。
第一,錢從哪里來?我們都知道基礎養老金都是財政出錢。假設今年基礎養老金上漲100元,那一個人一年就是1200元,現在有1.7億多領取城鄉養老待遇的人,算下來就需要2040億元。
2000多億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幾年,地方財政是什么情況,就不用多說了。連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2024年財政收入都下降了4.8%,各地都在過緊日子。如果全部讓中央財政出,負擔也不輕。
三農專家溫鐵軍倒是提出了一個辦法,他說現在大規模增發國債,不妨城鄉養老金差距大的問題也納入進去,一并解決。
第二,有可能違背“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打擊一些人的積極性。我們都知道在城鎮職工養老金調整中,都有一個掛鉤調整,體現的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這個原則。你繳納的時間長,繳納的金額多,那漲的就多,算是對你給養老保險基金做貢獻的一種激勵。
現在說農民朋友,很多人沒有交過養老保險,不但有養老金,而且還可以大幅上漲。那是不是少交,也能獲得高的養老金?如果是這樣,以后誰還愿意多交呢?
第三,有可能打擊靈活就業人員的繳納積極性。靈活就業人員一看,我每個月養老保險交那么多,結果漲的還沒農民朋友多,那還有交的必要嗎?這樣搞,會不會導致靈活就業人員棄保呢?
網友的這些擔憂,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但我覺得只是讓農民養老金再高一點,比如經濟落后的地方,漲到500元,經濟比較好的地方,漲到800元,甚至1000元以上,至少可以保障他們的最基本生活,這個是可以實現的。
不管怎么說,2025年農民養老金已經確定要上漲了,而且我預計漲幅會創下有史以來最高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