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強青年隊伍建設,積極探索青年工作的新載體,團團特開設【青聯委員封面人物】專欄,講述樂山青聯委員封面人物的故事。樂山青聯委員們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帶領青年建功立業,服務青年成長發展,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充分展現出樂山青年昂揚向上、勇于擔當、奮發有為的青春風采。
科技興茶,機械強農
本期青聯委員封面人物
趙 林
趙林,樂山市青年聯合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農業農村界別)、樂山市正禾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峨眉山市為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峨眉山安逸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峨眉山市鄉村振興青年聯盟副會長。曾獲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四川省植保無人機技能大賽第二名、樂山市第二屆“我們村的年輕人”農村青年創業帶頭人等榮譽。帶動符溪鎮、桂花橋鎮、峨山街道農戶500余戶1100余人,每年人均增收1800余元。在行業協會推廣茶葉種植全程機械化應用,畝均節省成本300元,增收1200余元。
積累沉淀,探索茶產業發展新思路
大學畢業后的趙林,起初并沒有從事茶產業。2011年到2014年他經朋友介紹進入四川金色四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眉樂雅片區的恩泰克、紅牛硫酸鉀等化肥產品的銷售工作。三年間他在與上千種植戶的溝通交流和觀察中意識到:在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四大環節里管是最為辛苦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也就是在2013年,利用無人機進行航空施藥的技術運營而生,本身就是航模愛好者的趙林敏銳地意識到這項技術未來在農業生產中肯定能大有作為。
于是在2014年,趙林毅然決然辭掉了工作,與朋友一起購置了兩臺植保無人機進行跨區域飛防作業。5年間他的足跡踏遍了四川、湖北、河南、寧夏、內蒙、甘肅、新疆等多個地方,服務了藤椒、水稻、玉米、棉花、辣椒等作物十余萬畝。團隊從2人擴展到了15人,植保無人機增加到了9架。
而隨著峨眉山茶產業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壯大,趙林也開始思考,如果將植保無人機技術和其他新型農業科技應用到茶葉種植管理上,會不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效果呢?他動起了發展機械化茶園的念頭。2018年他牽頭成立了樂山市正禾農業專業合作社,并借助峨眉山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的東風,在桂花橋廟稿村流轉土地260畝,搞起了集機采、機修、機防于一體的高標茶園建設。他也成為四川地區最早將植保無人機技術應用到茶葉種植管理上的人。
創新思維,機械化賦予茶葉生產新活力
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性產業,峨眉山茶業面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所帶來的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以后誰來種茶?誰來采茶?趙林及時地捕捉到了傳統茶園的劣勢。以前的茶園采摘夏秋茶時,一畝茶園需要3個工人,通過高標茶園改造后,1個工人就能完成三畝茶園的采摘。
新的高標茶園主要以種植福選9號為主,除春茶一季通過手工采摘芽茶外,整個夏秋季節全部采取機械化采摘技術,將以前不受重視的夏秋茶利用起來,轉換為經濟效益,預計每年每畝茶園能產夏秋茶3000斤左右,純利潤超過1500元。趙林還將茶葉種植戶業務范圍也擴展到了茶葉飛防、茶葉修剪、鮮葉的收購以及加工。機械化的到來為峨眉山市茶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強大力量。
盤活資源,著力打造茶旅融合新名片
峨眉山市有著得天獨厚享譽全球的自然風光和茶文化底蘊,開發以茶葉生產為依托的具有旅游價值的茶業資源、茶葉產品和田園風光,做到茶業與旅游的有機結合,能夠突破傳統茶業生產模式,建立起茶業帶動旅游,旅游促進茶業的互動機制。趙林說,下一步他的合作社將配合鄉村旅游環線建設,發展以茶葉為主題的茶旅、采摘等鄉村旅游項目,推動茶旅深度融合發展。
趙林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名業務能力全面的新時代農業工作者,為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戶收益,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編 輯:譚夢瑤、陳思佳
一審一校:李蒙希、段 蕊
二審二校:宋曉丹、房靖翔、張 琳
三審三校:唐龍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