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入朝作戰,僅34天就犧牲,68年后妻子劉思齊公布了1份材料
“為了爭取將來的美好而犧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質的雕像。”——伏契克
1950年10月7日晚上,已經同意出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職位之后,彭德懷再度來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處,跟主席繼續研究入朝作戰問題。深夜,當彭德懷從主席辦公室走出之后,卻碰到了一個在路燈燈光下躊躇的身影。看到彭德懷出來,那道身影一頓,便快步走了過來。
“彭叔叔,帶我一起去吧!”聲音傳入了彭德懷的耳中。彭德懷借著燈光仔細一看,才發現這道身影是毛岸英,于是笑了笑:“岸英啊,帶你到哪里呢?”“當然是朝鮮啊!”聽到毛岸英的回答,彭德懷大吃了一驚。盡管他知道毛岸英參加過蘇德戰爭,但他有預感,抗美援朝戰爭會更加殘酷。因此,彭德懷便想要拒絕帶他入朝。
“別人的孩子能夠不怕犧牲,我為什么就不能呢?至于戰爭的殘酷,請您相信,我在精神上是有充分準備的!”就這樣,毛岸英用這樣的理由,成為了人民志愿軍的一員。
入朝作戰
1950年10月8日,彭德懷臨走前向主席辭行時,便一同帶走了毛岸英。10月19日,彭德懷率先踏入朝鮮領土并和金日成首相會面。而毛岸英,則是跟隨志愿軍的先頭部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22日,毛岸英隨志愿軍副司令員鄧華等人到朝鮮大榆洞志愿軍總部跟彭德懷會合。
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發動了入朝作戰第一次戰役。這次戰役在彭德懷的指揮下,不到區區十天的時間,就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并且殲敵1.5萬余人。
此次戰役之后某日,彭德懷和參謀長解方正在研究事情時,毛岸英手持材料走了進來。這時候的他,已經是彭德懷的俄語翻譯兼機要參謀了。來到朝鮮已經半個月的時間,毛岸英早已經習慣了這里的艱苦。
與毛岸英的幾次接觸中,讓彭德懷對這個年輕人越來越喜歡。他總覺得毛岸英跟那些嬌生慣養的孩子不同,不僅有斗爭勇氣,還不怕吃苦。更重要的是,毛岸英的還是一副謙恭有禮的性子,討人喜歡。然而,悲劇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
34天后犧牲
11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收到蘇聯方面密電,得知美軍近期要轟炸中國志愿軍總部的消息。毛主席知道之后便讓聶榮臻給彭德懷拍一封電報,要他防患于未然。次日,毛主席更是親自擬寫一封電報,提醒彭德懷注意防空。
24日下午,美軍四架轟炸機在大榆洞志愿軍總部上空飛了幾圈,并且還轟炸了兩次。美軍這一舉動引起了志愿軍第二副司令員洪學智的注意。多年的經驗告訴他,美軍一定在謀劃著什么。于是他找到第一副司令員鄧華,說了自己的擔憂。兩人一琢磨,便要開會討論一下防空的問題。
由于彭德懷并不參會的緣故,鄧華和洪學智只能和參謀長解方以及政治部杜平等人研究。最后做出了幾點規定,要求天亮前必須吃完飯,天亮之后不能冒煙。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7時前除了值班人員之外所有人都要進防空洞,值班人員聽到空襲警報也要進防空洞。
25日,除了實在脫不開身的司令員和幾位值班參謀之外,鄧華、洪學智等人全都撤到了不遠處的一個山洞。就連彭德懷也被強行架著抬到了防空洞。因為黃昏之時,志愿軍便要發起第二次總攻。所以彭德懷和鄧華幾人便在防空洞進行研究,而毛岸英也在作戰室不停地收發電報。
下午兩三點鐘的時候,敵方三架飛機不斷向志愿軍司令部作戰處臨時辦公的房子進行轟炸,并且投下了不少凝固汽油彈。而當時還在作戰時的毛岸英和高瑞欣沒來得及出來,便已經葬身火海。
就這樣,第一個報名參加志愿軍的毛岸英,僅在34天后便犧牲了。盡管在入朝作戰之前,毛岸英在精神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最后將青春和熱血灑在朝鮮土地上的那一刻,還是令人惋惜。
那么,毛岸英究竟是如何犧牲的呢?2018年,時隔68年之后,毛岸英妻子劉思齊公布了一份材料,講述了毛岸英犧牲的詳細過程。
緣由
劉思齊公布的材料來源于曾擔任彭德懷作戰指揮所主任的成普回憶闡述。成普,是毛岸英犧牲時的現場目擊者。
1950年11月25日,是志愿軍打響第二次戰役的第一天。毛岸英是志愿軍司令部的俄文翻譯,因為事情不多,他又主動承擔了收發電報的任務。11時,四架美軍轟炸機掠過志愿軍總部上空。
成普趕緊叫醒在毛岸英旁邊小屋行軍床上睡覺的彭德懷,讓他趕緊防空。恰在此時,洪學智也從防空洞跑來作戰室叫彭總。兩人默契地將彭總托起來,推搡著繞過毛岸英身旁,向防空洞走去。
毛岸英這時候剛好收發完電報,正停下來歇息一會兒的時候,飛機掠過上空的聲音再度傳來。正一腳跨出門的成普抬頭一看,便大叫一聲不好,還沒來得及去叫毛岸英和高瑞欣,大批的凝固汽油彈已經擊中了作戰室。成普被爆炸的氣浪掀到旁邊的小溝里。而毛岸英和高瑞欣已經犧牲在火海之中了。
對于毛岸英的犧牲,有人或許會疑惑,為何他不跟著其他人一起緊急撤往防空洞呢?事實上,成普的回憶闡述當中對此也作了解釋。因為當時正是志愿軍發動第二次總攻的關鍵時刻,而作為參謀人員,要時時刻刻掌握敵我雙方動態是事關勝負的大事。因此,毛岸英當時是不能撤離的。
所以說,毛岸英之所以會犧牲,只是因為他承擔了他應該承擔的責任。
事后,彭德懷懷著悲痛萬分的心情,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寫了一封114字的電報拍給了國內。主席得知之后,并未多做表示。
結語:
關于毛岸英事后的處理,彭德懷拍電建議,其遺體和其他志愿軍遺體就地埋葬在朝鮮。主席得知之后只說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這一句。便是同意了彭德懷的建議。此后,毛岸英便和其他犧牲的志愿軍官兵一樣,一同葬在了異國他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