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朝鮮戰爭已經進入到了復雜階段,雖然雙方已經開始了停戰談判,可是雙方卻遲遲沒有達成統一,這也就讓坦然陷入了僵局。于是,雙方就準備通過軍事來給自己增加坦然的籌碼,同時也能夠掌控主動權。
而當時進入朝鮮支援作戰的志愿軍,已經累計到了百萬之多,可見中國在幫助朝鮮這件事上,從來都是真心實意的,如果放在其他國家絕對不會傾盡全力去支援鄰國的,然而這就看出了中國作為大國的風范。不過這么多的志愿軍聚集在朝鮮半島,也說明了想要贏得最后的和平,他們必將會有一場大戰,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對方服氣,從而認真的同我們坦然。所以在這么緊急的時刻,就不能出任何的差錯。
可是這個時候彭德懷卻生病了,由于之前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左額上長了個腫瘤??捎捎趹饒錾系尼t療條件太過簡陋,疾病沒有得到很好的醫治,就出現了惡化,而這將會危及彭德懷的生命,所以他回國治病刻不容緩了。
雖然彭德懷覺得自己的病沒什么大礙,可是這個腫瘤也不知道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如果再繼續耽擱下去,后果真的不堪設想了,最后毛主席直接下了命令,讓彭德懷回國治療,可是在彭德懷離開后,志愿軍的總司令就沒人擔任了。那么誰能夠負責這個工作呢?
最初是讓陳賡負責的,因為他當時也在朝鮮,并且還是志愿軍的副司令,而且就他的資歷還有在部隊里的影響力,讓他來負責這個指揮的工作,也沒有人會反對。而且在部隊里陳賡是唯一能夠說動彭德懷的人,可見他與彭德懷的關系不一般,也看出陳賡的情商高。讓這樣的人擔任總司令,也可以同其他人相處的非常好,另外就連志愿軍進行的坑道作戰,也都是陳賡提出來的,可見他的軍事能力也非常強悍。
不過陳賡在當了這個總指揮沒多久,他就因為其他工作不得不離開,當時中央決定在國內建立起軍校,而且還準備讓陳賡負責,畢竟他在這方面的能力也挺強的,所以陳賡就立刻被召回國,而他離開了,那這個總指揮就又需要其他人來擔任了。
當時讓陳賡負責這個工作,那也是因為他人在朝鮮,所以不會給大軍帶來多大的影響,既然陳賡離開了朝鮮,那么這個總指揮就需要在志愿軍內部選,最后毛主席就讓鄧華來擔任總司令,并且兼任政委。
面對國家危難之際,鄧華絕對會挺身而出,不畏艱險,不過指揮百萬大軍作戰,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鄧華絕對自己能力不足,沒有辦法勝任這個職務,所以在經過深思熟慮后,就給軍委寫了辭職信,并且還提出了讓粟裕來接任總司令一職。
不過鄧華想到粟裕已經是總參了,可能抽不出時間來朝鮮,于是他又提出也可以讓其他人來朝鮮擔任總指揮,可見鄧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是比較全面的,總會從大局出發。那么鄧華為啥第一個想到粟裕,讓他來接替總司令的職務呢?
其實最初毛主席選擇志愿軍總司令人選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粟裕,可見毛主席對粟裕是比較看重的,而且粟裕的能力也很強,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讓他上朝鮮指揮作戰更有把握。另外對于這場戰爭,粟裕也曾做了準備,而且志愿軍中大部分部隊都是來自三野,讓粟裕指揮更順手。不過毛主席在收到鄧華的電報后,并沒有同意,反而安慰鄧華他擔任這個總司令非常合適,因為她對前線更加了解,并且軍事指揮能力也不弱,應該挑大梁,最后鄧華也接受了,沒有再推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