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和韓信兩人的定位不一樣。
張良是謀士,為劉邦出謀劃策,相當于高級顧問,封侯是他最高的目標。
韓信是大將軍,為劉邦打天下,相當于高級合伙人,封王是他的基本目標,南面稱孤是他的最高目標。
張良很清楚自己的定位,雖然是謀士,說到底就是一個打工的,能夠在老板劉邦遇到問題的時候多給他出幾套方案,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就可以,不要想東想西。
高級顧問就是為了掙點名利,沒有多大野心。
而韓信就不一樣了,他心中有更遠大的理想。
雖然他剛開始投奔劉的時候只不過是個低級軍官,但他這個人,是千年不遇的軍事天才,一旦給他機會,他將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致。
韓信被劉邦登壇拜相,是他展現軍事天賦的起點,在此之后,韓信先定三秦,然后橫掃魏、趙、代、燕、齊諸國,整個北方基本上是韓信打下來的。楚漢垓下決戰,韓信擊敗項羽,最終讓劉邦一統天下。
可以說,韓信是劉邦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他也因此被封為楚王。
漢初的異姓王其實是承接戰國七雄、楚漢交替之際十八路諸王的,異姓王在封國掌握軍政大權,有絕對實權。
所以漢初的異姓王總想著造反,恢復原戰國七雄鼎立的時代。
韓信認為自己功勛浩大,是漢朝的高級合伙人,不是打工仔,他比韓王信、英布的理想更遠大,他想當天下共主。
劉邦一開始并沒有打算殺韓信,在把韓信廢掉楚王改封為淮陰侯后,只不過把韓信遷到長安,放在他眼皮子底下。
劉邦已經足夠仁慈,他的用意就是你韓信勞苦功高,我會善待你,你在京城居住,不要想東想西,安心做個富家翁吧。
此時的韓信雖不再是楚王,但仍受到眾人的尊敬,畢竟是大漢最能打的漢子,能力在那擺著。
韓信去找樊噲喝酒,樊噲還給他行君臣之禮,仍舊喊他大王,對韓信光臨受寵若驚,態度甚恭。但韓信一點不領情,反而覺得自己咋淪落到和樊噲周勃為伍的境地。
樊噲禮敬韓信,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韓信確實牛掰,他佩服韓信,第二層是他在為呂后拉攏韓信。
當時的漢王朝除了異姓王這個麻煩外,還有奪嫡之爭,劉邦已經流露出要廢太子另立的想法,這讓呂后著急萬分。
呂后環視四周,發現蕭何、韓信、張良是三個頂級人才,如果把他們拉攏過來,那么劉盈的太子之位將堅如磐石。
呂后想先拉攏韓信,因為他最能打,倘若他倒向太子,她就有五成勝算。
可韓信不吃這一套,韓信這個人就不甘心做人下人,胯下之辱品嘗一次就夠了,他不想品嘗第二次。
呂后沒有拉攏到韓信,但把蕭何和張良拉攏過來,漢初三杰,呂后有其二,那另一個就非死不可。
呂后趁劉邦在外出征之際,伙同蕭何誅殺了韓信,名義是造反。劉邦回來后發現呂后和蕭何串通一氣,氣的就把蕭何下獄。但木已成舟,他也對現狀無可奈何。
張良這個人除了知道自己的定位外,還相當會做人,他這個高級顧問時刻和劉邦保持著距離,從不逾矩,也不越軌。
劉邦要給他封三萬戶,他只要一萬戶,呂后拉攏他當太子黨,他既不拒絕也不直接加入,而是曲線救國,給呂后出主意保太子,而且他不貪權,以醉心于修道為由,四處云游。
張良把自己當成打工仔,公司做大了,他分點股份拿點錢就心滿意足。
韓信把自己當成合伙人,公司做大了,董事長這個職位得輪流做,不能光你劉邦一個人做董事長。
韓信不甘于久居人下,又不能審時度勢,自然不能善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