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道路上,關于感知模塊的選擇,不同廠商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分歧。華為等國內廠商堅信激光雷達在提升智能駕駛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則堅稱純視覺方案才是未來自動駕駛的王道。
近日廣汽豐田公司副總經理彭寶林的表態,又讓網友爭吵起來,那就是激光雷達是不是比純視覺方案更安全。
彭寶林表示,廣汽豐田認為,實現高階智能駕駛的普及,安全必須放在首位。
“有了強大硬件作保障,同時還有端到端大模型的訓練,可以更好幫車主實現“逆光懵”“雨霧瞎”“夜間慫”等問題。”
而華為等國內車企也基本都是更推崇激光雷達方案,理由無外乎各種環境下都是最安全的優先選擇。
華為等廠商在智能駕駛領域積極采用融合感知方案,即結合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以增強系統的冗余性和感知能力。激光雷達,作為一種主動發光的傳感器,能夠在黑夜或光照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正常工作,有效彌補了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的不足。
華為等廠商強調,車載激光雷達屬于Class 1激光產品,其功率和輻射強度均遠低于對眼睛造成傷害的標準。在正常使用情況下,車載激光雷達不會對駕駛員或乘客的眼睛構成任何威脅。此外,激光雷達的高精度三維環境重建能力為車輛提供了豐富而精確的環境信息,有助于車輛在各種復雜路況下實現更安全、更智能的駕駛。
例如,華為最新研發的192線激光雷達系統,具備遠距離探測、高速成像、高垂直分辨率和快速掃描等優勢,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感知能力。該系統已經應用于多款車型上,為車輛的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提供了強大的感知支持。
與華為等廠商不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一直堅守純視覺方案,即僅通過高分辨率攝像頭進行感知。馬斯克認為,模擬生物神經網絡和眼睛的視覺系統才是最為有效的方式,在復雜的道路駕駛環境中能夠提供更準確的感知信息。
馬斯克批評激光雷達技術為“錯誤的解決方案”,并指出激光雷達在某些場景下的安全隱患,如激光束對行人眼睛可能存在的風險。他強調,純視覺方案不僅更為簡潔,而且在感知精度和可靠性上遠超激光雷達與雷達、視覺結合的方案。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正是模仿人類駕駛員的駕駛方式,通過攝像頭實時采集路況信息,并借助視覺神經網絡將圖像轉化為三維場景,再由自動駕駛計算機對場景進行分析和決策。
馬斯克還提到,當雷達與視覺感知數據發生沖突時,系統難以判斷應該信任哪一方,這種不確定性是自動駕駛系統無法接受的隱患。因此,他堅持認為純視覺方案才是未來自動駕駛的正確方向。
實際上,華為等廠商與馬斯克在智能駕駛技術路線上的分歧,既體現了不同廠商對技術發展方向的不同判斷,也反映了成本與市場的考量。激光雷達技術雖然具備諸多優勢,但其成本相對較高,限制了其在中低端車型上的廣泛應用。而純視覺方案則成本更低,更易于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然而,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激光雷達成本的逐步降低,激光雷達在市場上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廣闊。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開始考慮將激光雷達納入其智能駕駛系統中,以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