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在2025年“春晚”上扭秧歌,憑借流暢的舞姿和精準的AI互動,一時成為科技領域的“頂流”。作為未來產業的前沿領域,人形機器人已成為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的新賽道。
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科CEO、山西數據流量谷董事長賀晗(受訪者供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約27.6億元,并有望在2030年成長為千億元市場。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科CEO、山西數據流量谷董事長賀晗在接受《中國報道》采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產業火熱的背后是技術跨越帶來的產業變革浪潮,從推動具身智能發展角度看,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共性問題特別是缺乏通用平臺。
具體而言,賀晗講道,當前依然缺乏通用開發平臺,導致重復投入和資源分散;缺乏通用3D數據平臺,高質量3D數據集稀缺,3D數據采集設備未普及,3D數據獲取成本較高,標準化程度也比較低;缺乏通用標準認證平臺,硬件接口、通信協議、數據格式等缺乏統一規范,不同廠商的機器人本體構型與軟件架構互不兼容,具身智能難以跨本體;通用場景測試平臺、行業標準場景庫也存在一定的缺失,缺乏類似“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區”的公共服務平臺,應用場景單一,目前僅是以商業導覽、教育科研為主。
對此,賀晗建議,要建立國家級具身智能發展規劃,推動大腦、小腦與機械本體協同發展;同時鼓勵通用平臺建設,鼓勵開發從硬件到軟件、從底層到應用層、從AI模型底座到3D數據集的通用開發套件,從而形成良好的產業協同創新氛圍,降低創業、研發門檻;三是加快標準建設,創建生態認證體系,鼓勵建立“具身智能兼容性認證”,對通過協議兼容性測試的產品給予一定補貼,降低異構系統整合成本;四是加強開放場景生態,加速技術迭代,在柔性生產、醫療康養、公共安全、應急救援等領域開放政府、國企主導的應用場景。鼓勵建立跨行業測試平臺,依托高?;虼髲S建設具身智能機器人測試中心,搭建多場景、多任務開放物理測試環境,提供多模態感知、動態決策等核心能力的標準化測試服務,降低企業技術驗證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