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蔣介石突然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揮起屠刀,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自此國共兩黨站在了對立面。
那個時候蔣介石的手段非常殘忍,致使我黨許多年輕的共產黨遭受巨大損失,而蔣介石絲毫沒有停手的意思,想要對共產黨趕緊殺局。
從1930年上半年開始,蔣介石開始圍剿紅軍,后來更是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圍剿”戰爭,最高一次動員上百萬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黨只能堅強應對,湘江戰役是紅軍有史以來打得最為艱苦的一戰,只因蔣介石抱著必殺的決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我黨是很恐慌的,畢竟那時候我們的實力不強,戰斗力不過八萬人,雙方差距極其懸殊。
而后來我黨也只能抱著必死的決心與其開戰,最終以“慘勝”結束,當時我黨傷亡嚴重,中央政治局在1935年到達遵義,于是舉行了一場會議。
而這場會議就是遵義會議,多年后歷史教科書用三個“挽救”描述這次戰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可以說,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其中最為主要的一個改變,是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遵義會議發生了很多事情
然而在遵義會議開始之前,紅軍也發生了很多事情,毛主席被排擠,在重要場合根本沒有說話的機會,這讓他很擔心紅軍的未來。
后來也正是因為他們不聽毛主席的,造成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后為了保存紅軍的實力,被迫走上了長征的道路。
而在長征路上,“左傾”教條主義依舊存在,這導致紅軍戰士們屢屢戰敗,尤其在湘江戰役之后,紅軍8.6萬人銳減到3萬余人。
面對這樣的情況,蔣介石更加的有自信,一直在后面窮追不舍,1935年1月到達遵義,戰士們難得有了調休的機會。
戰士們如此,紅軍領導也是如此,之后便在這里開了一場會議,周恩來、朱德等人當時已經意識到紅軍作戰路線錯誤。
當時的領導人是博古、李德等人,他們是所謂的留蘇派,一切政策照著蘇聯共產國際來,但從未想過這個政策是否適合共產黨。
當時黨中央的領導人依舊受著蘇聯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指揮,但在遵義期間,蘇聯共產國際的手還伸不到這里,所以這場會議意義重大。
其實當時可以說是已經到了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毛主席也深知這場會議的重要性,但他當時被留蘇派領導人孤立,沒有軍權。
更艱難的是,毛主席連個能商量軍事策略的人都沒有,但他知道當時必須要把博古李德等人推翻,這樣紅軍才有出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毛主席想到了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此人對馬列主義有深入研究,后來隨著二人的交流,王稼祥選擇了毛主席的思想。
遵義會議開始后,博古等人因為地位高的原因,很多人維護,另外一個派系就是支持毛澤東,當時王稼祥發表完言論就投下了第一票。
有了王稼祥帶頭,其他同志也開始反思紅軍的未來,最終想要支持李德的博古同志也選擇了毛主席,最終毛主席拿回了指揮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年除了王稼祥投下了關鍵一票,還有一人也投下了關鍵一票,毛主席對他感激不盡。
李卓然同志也曾投出關鍵一票
他的名字叫李卓然,很久之前就參加革命,家庭還算不錯,因此他一直讀書,后來還去法國勤工儉學,那個時候接觸到了馬列主義。
隨著不斷深入了解,李卓然于1922年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轉為正式黨員后來去了莫斯科學習。
直到1929年,李卓然回到了國內,當時中央讓他做翻譯工作,主要是翻譯那些政治工作條例,這對于我黨非常重要。
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后,李卓然被調入紅軍總司令部,上班第一天就見到了毛主席,當時他非常高興。
而毛主席對這個從國外回來的學子也很重視,問了李卓然當年的留學經歷,之后鼓勵他繼續鉆研蘇軍的政治工作制度。
然而讓李卓然沒想到的是,之后沒多久便被調到毛主席身邊工作,職責是搜集各種報紙資料,當時也只有從報紙上能獲取信息。
除此之外,李卓然還經常跟隨毛主席下鄉或是下部隊調研,他非常細心,總是能發現一些小問題,這讓毛主席很滿意。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人的戰友情也越來越深,就算當年毛主席被孤立的時候,他也未曾離開過毛主席,深得毛主席信任。
正是因為李卓然的不離不棄,后來在遵義會議上,李卓然做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遵義會議上為毛主席投票。
當時李卓然有事,因此在遵義會議開始后的第二天才趕到,趕到的第一瞬間就去找毛主席,第二天出現在了會議上。
當時李卓然一臉堅定:“我認為目前的指揮方式存在嚴重問題...我完全贊同由毛澤東同志來負責軍事指揮工作。”
當時有些人否認李卓然的說話,但他始終有理有據地反駁著,后來毛主席成功確定了領導地位,李卓然立下了關鍵的大功。
抗日戰爭時期被降職
后來在軍隊中,張國燾有了另立中央的野心,和毛主席在北上和南下問題上產生了分歧,這耽誤了紅軍的行動。
后來張國燾開始走極端,試圖武力干涉紅軍北上,毛主席知道后果斷連夜北上,導致一些人睡起來才發現紅軍走了,包括徐向前、陳昌浩等人。
更重要的是,紅軍走的時候也沒帶走李卓然,其實當時的情況太緊急了,毛主席顧不上通知,這成了李卓然一生的遺憾。
也正是因為李卓然沒有北上,后來跟隨徐向前、李先念率領兩萬西路軍西征,當時遇到了馬家軍,西路軍幾乎全軍覆沒。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卓然背負了不應該的責任,中央撤銷了他的職務,當時是連降8級,這讓眾人很驚訝。
毛主席知道這個事情后,也知道對李卓然不公平,因為這場戰爭極其復雜,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原因。
后來毛主席專門去找了李卓然,笑著走上前與他握手,然后說道:“組織上處分有些重,你也別太在意,中央也要照顧大家的意見。”
李卓然確實很委屈,但聽到毛主席這樣安慰,所有不好的情緒也就沒有了。
新中國成立以后,毛主席將李卓然調入北京,擔任馬列學院院長,李卓然于90歲高齡辭世,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