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學武建議取消中考,推行十年制基礎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陳眾議代表則提議盡早實施十二義務教育,化解“內卷”,把孩子從“中考普職分流”中解放出來 。
兩位代表的提議,可謂是引發教育熱議的“重磅炸彈”,且有著不少共同點。
他們都聚焦于當下中考帶來的壓力與問題,旨在通過調整義務教育年限,緩解學生與家長的教育焦慮,為孩子提供更寬松的成長環境。
同時,期望打破“中考定終身”的局面,讓教育資源分配更加合理,讓更多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中考普職分流比例接近5:5,意味著近半數初中生被過早貼上"淘汰者"標簽。這種在15歲就決定人生軌跡的制度,既加劇了"小學初中瘋狂內卷,高中大學徹底躺平"的畸形現象,也讓職業教育淪為"次等選擇"的尷尬境地。
對于孩子和家庭而言,這些提議存在不少利好。
從孩子角度看,取消中考、延長義務教育能減少升學壓力,讓他們不再為一場考試而拼命刷題,有更多時間探索興趣愛好,培養綜合素質。
比如孩子可以從容參加藝術、科學實驗等活動,為全面發展賦能。
家庭方面,家長不必再為孩子中考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揪心,也不用在課外輔導上盲目投入大量金錢和精力,教育支出壓力大大減輕,家庭氛圍也會更加輕松和諧。
據統計,一個初中生年均課外輔導支出超過2萬元,占城鎮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更重要的是心理減負:北京海淀區某重點中學調研顯示,76%的初中生存在焦慮癥狀,主因正是中考壓力。
十二年義務教育則能徹底消除中考指揮棒,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深圳某試點學校教師反饋:"取消分流后,學生開始真正探索興趣,而不是為應試機械刷題。"
然而,這也并非毫無弊端。
取消中考,可能導致部分孩子在缺乏升學壓力的情況下,學習動力不足。畢竟,中考是一種激勵機制,沒了它,一些自律性差的孩子容易產生懈怠心理。
對于家庭來說,雖然經濟壓力減輕,但家長可能會陷入新的焦慮,擔憂孩子缺乏競爭意識,影響未來發展。而且,推行十年或十二年義務教育,可能會給教育資源帶來挑戰,如師資短缺、教學設施不足等,這可能會影響整體教育質量。
延長義務教育需要大量財政投入,2024年全國教育經費已占GDP的4.1%,繼續擴容可能擠壓高等教育投入。更棘手的是質量把控:河南某縣教育局長坦言,"現在初中班級平均60人,若全面普及高中,師資缺口將達40%"。
職業教育改革更是任重道遠。當前高職院校畢業生平均起薪僅為本科的65%,社會認可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產教脫節。某制造企業高管直言:"我們愿意為德國技工支付月薪2萬,但國內職校生連基礎圖紙都看不懂。"如果不能建立真正對接產業需求的教育體系,任何分流改革都可能淪為空中樓閣。
任何教育改革都有其復雜性和兩面性。取消中考、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提議,出發點是好的,旨在為孩子創造更有利的教育環境,推動教育公平與發展。
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完善配套措施,確保改革既能緩解教育“內卷”,又能保障教育質量,真正讓孩子和家庭受益,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
對取消中考,延長義務教育你怎么看?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