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解放之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會上決定把中共中央的辦公地點遷至北京城,毛主席稱這次北上活動為“進京趕考”。
1949年3月,北平一帶早就已經屬于解放區了,但是從西柏坡進京全程有280公里,中間途經多個城市,耗時兩天兩夜。
考慮到革命斗爭環境的復雜性,所以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以前,就組成了一個以葉劍英為首的“北上”組織委員會。
這個組織委員會的成員,還包括平津衛戍司令聶榮臻、北平警備司令程子華、四野參謀長劉亞樓和中央社會部部長李克農,他們一起制定了一個周密的安保計劃。
這個安保計劃針對沿途的地面、空中警戒以及城市里的閱兵和慶祝活動都做了安排,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然而,當中共中央一行人乘車從唐縣來到涿縣時,卻發生了一個意外。
原來,在1949年3月24日的傍晚,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車隊到達涿縣城的時候,意外吃了一個“閉門羹”,守城的兩個哨兵死活不給車隊開門。
組織委員會派人上去交涉,結果哨兵堅持要去找領導匯報后再決定要不要放行。哨兵臨走還放下狠話說:“我管你是誰,沒有領導的命令,就算毛主席來了也不開門!”
接下來,哨兵轉身去找領導匯報情況了。“北上”車隊被堵在城門口,大家心里都很不痛快。涿縣位于保定西南約四十五公里處,得益于地理位置,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小城鎮。
涿縣全縣居民人數達到了20萬,城鎮中心常住居民至少3到4萬人。再加上當地有“鐵匠之鄉”的外號,這個時候城里應該是非常熱鬧的。
可是,當毛主席一行人抵達這個小縣城的時候,卻發現里面太過安靜了,根本不像有幾萬居民的樣子。難道是縣城里出了什么情況嗎?有人忍不住這樣想。
此時,反倒是毛主席發聲叫大家要保持耐性,又對警衛員說:“他們做得對。不要緊,我們可以等一等。”
過了良久,就看到剛才離開的那名哨兵,領著中央機關“打前站”的同志和當地的負責人急匆匆地趕過來,嘴里忙不迭地叫著“進!進!快讓汽車進去”,哨兵這才讓毛主席一行進了城。
涿縣的負責人向大家解釋,這個小縣城是1948年12月才解放的,由于過去曾有土匪活動,社會秩序混亂,所以哨兵們全天二十四小時嚴陣以待,不敢稍有松懈。
毛主席進城以后,發現城內的商鋪全部關閉,不到掌燈時分,街道上就沒有人影了。于是他就問當地負責人,這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這里是因為毛主席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到一個地方去,就會提前做好當地的“功課”,了解地方上的政治、歷史、經濟和文化情況。
在來涿縣之前,毛主席通過相關資料查到,這里曾是明清時期的京畿要道,當地“商旅輻輳,貨物云集”,可是現在看上去完全不是那回事。
涿縣負責人解釋說,是國民黨94軍在這里打城防戰的時候,把小鎮的小商小販都趕出城去了,不讓他們回來。解放以后,事情太多,沒顧得上安排他們回遷。
毛主席當即批評了這個領導,他說:“百姓關心的,正是我們要辦的。事情多,就要抓主要的,這就是領導和平建設。繁榮經濟,沒有市場不行,要盡快把市場遷回城里來。”
一九四五年四月,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上發表《論聯合政府》一文的時候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
在處理涿縣城鎮市場回遷這件事上,就體現了毛主席執政為民的思想觀念。盡管那時涿縣才解放三個多月,守城戰士還肩負著肅清匪患的重擔,但是毛主席仍認為遷回市場的事情應擺在首位。
其實,早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就講出了著名的“進京趕考”比喻。到了1949年3月23日,“北上”車隊從西柏坡出發時,他又對周總理、劉少奇等人重復:
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涿縣歷史非常悠久,是漢代劉備的故鄉。城南就有一個村名叫樓桑村,村里還有一座劉備廟。中央“進京趕考”到這里,周總理專門去劉備廟參觀。
廟外古柏參天,廟內殿堂壯觀,但是四周多處斷壁殘垣,破敗不堪。后來周總理叮囑當地政府好好修繕,把它保護起來。
當年傅作義參加北伐的時候,在這里和奉系軍閥張作霖打了三個月的仗。后來戰爭結束,傅作義專門撥款補償當地百姓的戰爭損失。
涿縣人感激他的功德,專門給傅作義建了生祠。朱德騎馬去參觀了這座祠堂,盛贊傅作義仁心愛國,富有遠見。因為北平能夠和平解放,傅作義也是頭功啊。
這里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就是來到涿縣后,晚上廚師找不到做飯的食材。前面提到過,由于商販被國民黨軍隊趕出城,所以買菜很不方便。
廚師做飯的時候只有白蘿卜、土豆和大白菜,一點葷腥都沒有。于是就上街轉了很久,才弄來一只涿縣特產的鹵煮雞。
任弼時見到那只雞后,馬上揮手叫人拿走,拿去送給當地的解放軍傷員。“進京趕考”的車隊在涿縣一直呆到了1949年3月25日凌晨,然后乘坐列車兩個小時就到了北平的清華園。
涿縣在1949年12月的平津戰役中被解放軍攻克,之后三個月內,涿縣成為了我黨一個重要的物資中轉站。
1949年3月24日傍晚,中共中央一行人到達當地時,由于城內尚殘留國民黨余孽和特務,駐防部隊實行了嚴格的宵禁管控,堅守職責的兩個哨兵沒有馬上給車隊放行。
解放軍向來軍紀嚴明,一切行動聽上級指揮。毛主席得知以后非但不生氣,反而特地對自己的警衛們說“他們是對的”,其用意是讓身邊的警衛們好好向這兩位哨兵學習。
在涿縣停留的這一晚,毛主席親眼目睹了戰爭留下的創傷與民眾生活的艱辛,他深知,對中國共產黨的考驗,直到此時才真正開始。
該如何以民為本,如何去推動社會重建與繁榮?一切都要從當地市場的回遷做起。除此以外,對當地文化建筑的修繕保護,每一項舉措都透露出領導人對文化傳承、民生改善的高度重視。
中共中央的涿縣之行,不僅是一次地理上的遷徙,更是一次心靈與理念的洗禮。因為我們看到了我黨領導人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實際行動來踐行“進京趕考”的莊嚴承諾。
- 參考資料:
- 《中共中央遷往北平途經涿縣詳情》——《黨史博采》,2004.10.05;
- 《75年前的那個三月》——《北京衛視》,2025.03.02;
- 《一九四九 進京“趕考”》——《央視國家記憶》,2024.09.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