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老山頭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愛與奉獻,為那些身處困境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李大衛校長、學校的老師們以及大同區的志愿者們,他們的善舉如同一束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孩子們前行的道路。
李大衛,這位大慶市大同區老山頭鄉明德小學的校長,同時也是大同區青年志愿者。自任職以來,她就將目光聚焦到了學校里那些家庭遭遇變故的學生身上。她深知,這些孩子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更需要心靈上的關懷。于是,她積極與班主任們溝通,反復強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勵老師們像媽媽一樣去關心每一個孩子。
攝影:邸詩淼
在李大衛校長的倡導下,老師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師愛的偉大。有的學生家中只有老人看護,無法輔導作業,班主任們便主動讓這些孩子加上自己的微信,無論多晚,只要學生遇到問題,都會第一時間通過視頻為他們解答。在這個小小的校園里,老師們用自己的耐心與愛心,為孩子們筑起了一道堅固的知識防線,讓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不再孤單。
然而,李大衛校長清楚,僅僅依靠老師們的力量是不夠的。當了解到學校里還有許多貧困學生面臨著生活的困境時,她聯系到了大同區志愿者協會的張海濤。張海濤,這位有著軍人背景的公益人士,在復員轉業后,始終心懷公益、情系家鄉。他帶領著志愿者們迅速行動起來,對貧困學生的家庭進行了走訪。
圖:李大衛校長和張海濤會長在和班主任了解情況。攝影:邸詩淼
當志愿者們走進孫某佳的家時,內心被深深觸動了。12歲的孫某佳父母離異,父親再婚且幾乎不管孩子,她只能與年過7旬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奶奶患病長年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擔全壓在了爺爺瘦弱的肩上。為了貼補家用,爺爺不僅要種地,還要在村里幫忙干活,平時還撿紙殼和瓶子賣錢??粗@樣的場景,志愿者們和老師們的眼眶都濕潤了。
攝影:邸詩淼
同樣令人心疼的還有盛某瑞。11歲的他,家庭遭遇了重重磨難。媽媽是先天性盲人,哥哥患有先天性癲癇病,常年吃藥,而他自己也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加弱視,每年需要換兩次眼鏡,經濟壓力巨大。幾年前,父親又死于車禍,一家三口只能依靠姥姥和姥爺生活,一家五口住在兩間土房里,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攝影:邸詩淼
孫某博的家庭也十分不幸。母親在他三個月時離開,從此再無音信。他一直與爺爺奶奶生活,可三年前奶奶因病離世,還留下了十幾萬的外債。如今,他只能和爺爺相依為命,父親常年在外打工,甚至春節都沒能回家。
攝影:邸詩淼
走訪結束后,張海濤會長被這些孩子的遭遇深深刺痛了。他當即表示:“孩子有你們這些老師是幸運的,放心,如果協會審核不通過,我個人出資助學這幾位同學!”這句堅定的話語,讓在場的老師們和志愿者們都為之感動。在張海濤的帶領下,志愿者協會積極行動,多方籌集善款,為這些孩子的未來努力著。
攝影:邸詩淼
多年來,張海濤牽頭成立了“壓裂大隊志愿者服務隊”“大慶市大同區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團隊組織,凝聚了300余名志愿者的力量,先后打造了24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累計籌集善款82萬余元,組織志愿服務活動500余次。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退役軍人的責任與擔當,先后被授予“大慶市最美退役軍人”“大慶油田最美退役軍人”“龍江好人”等榮譽稱號。
攝影:邸詩淼
而李大衛校長,在教育一線耕耘多年,她的履歷中滿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奉獻。從最初的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到后來在多所學校擔任重要職務,她始終堅守在教育崗位上。多次獲得區級優秀教師、區級教學能手、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骨干教師等榮譽,2020年還被區委組織部評選為最美扶貧干部。在市級層面,她也榮獲了多項榮譽,如2012年榮獲市級模范教師稱號,2016年獲得市級骨干教師榮譽,2017年獲得市級先進個人稱號,2021年和2024年獲得全區優秀教師稱號。
在這場愛心接力中,老師們和志愿者們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感人的故事。他們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物質上的幫助,更給予了他們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他們讓那些身處困境的孩子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與溫暖,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相信在他們的守護下,這些孩子一定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邸詩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