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化和旅游行業從業者緊扣時代脈搏,以創新實踐回應消費升級與產業轉型的深層需求。從淄博燒烤點燃城市煙火氣的流量密碼,到“爾濱”冰雪憑真誠服務實現“冷資源”變“熱經濟”的華麗轉身;從貴州“村超”以鄉土賽事重構文旅融合新范式,到安徽歙縣非遺魚燈借數字化傳播煥發生機……這些現象正是文旅產業擴容強鏈、提質增效的生動注腳。
1、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做好“文旅+百業”
作為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旅產業以其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及綜合帶動性強,展現出一業興百業旺的獨特魅力。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如何進一步擴展文旅產業發展空間,做好“文旅+百業”的深度融合文章,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如今,非遺與旅游的融合愈發深入,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全國政協委員、鈺尼文化藝術傳承中心創始人楊鈺尼認為,非遺為旅游目的地賦予了獨特的文化標識,讓旅游目的地變得鮮活而富有靈魂。“以哈尼梯田文化為例,游客在欣賞梯田美景時還可以參與到傳統的農耕儀式中,切身感受哈尼族獨特的民俗風情,這些非遺元素極大豐富了旅游體驗,讓游客對當地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感悟。”楊鈺尼說。
從小成長在古老梯田邊的楊鈺尼深切感受到,旅游正在為非遺傳承傳播提供廣闊新天地。“在這里,100多位不同職業、不同民族的青年聚在一起,組成云南民族街舞團,通過參加各類文旅活動演出,既讓紅河樂作舞、彝族海菜腔、傈僳族阿尺木刮等非遺項目被更多人知曉,還激發了游客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推動了非遺傳承。”
低空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其與文旅產業的融合正當其時。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認為,傳統文旅模式難以充分挖掘城市魅力,隨著低空經濟的介入,為文旅產業注入了全新活力。
朱鼎健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建議深圳與香港聯手打造“空中看深港,一半青山一半灣”的特色文旅線路,為游客提供全新的空中視角,提升大灣區在國際旅游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深圳和香港發展低空旅游優勢明顯,兩地都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標志性的城市地標,山、海、島嶼、城市建筑等應用場景豐富。打造串聯兩地標志性景點的特色低空旅游線路,能充分體現兩地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城市魅力。這一合作模式成熟后,再逐漸推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參與進來。同時推動大灣區低空經濟與國際接軌,吸引全球資源參與,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朱鼎健說。
抖音“非遺賀新春”活動現場,帶動黃山魚燈等非遺項目“出圈”。
2、增強產業鏈活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
2024年,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的火爆凸顯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廣闊空間。從國家統計局到各地近年來發布的系列營收數據看,數字技術等一系列新技術驅動下的新型文化業態,正持續形成文旅產業新的增長點,尤其是動漫、游戲、演藝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新技術的需求巨大,推動文旅產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關鍵窗口期。
“新技術對文旅產業的深遠影響主要體現在創作端和接收端。在創作端,AI等高科技手段能夠為文旅產品的創意過程提供強大支持,助力創作者實現更加豐富多元的內容表達;在接收端,新技術為觀眾帶來了全新體驗,極大提升了文旅產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觀察到,近年來直播成為文旅宣傳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帶動天水麻辣燙、哈爾濱冰雪等特色文旅項目消費,直播短視頻成為中小商家獲客的新陣地。借助抖音生活服務等平臺,地方文旅實現了從線上曝光、引流到線下消費、復購的轉化,提升了實體經營的收入。
今年春節,安徽歙縣瞻淇村的魚燈穿梭于徽派古建筑之間,這一場景被抖音網友記錄并傳播后迅速引爆網絡,相關話題傳播量超過6.6億。在平臺的推廣助力下,當地文旅市場活力得到充分釋放。長期致力于非遺傳承的楊鈺尼分析認為,要提升非遺的傳播效果和旅游體驗,需要從多方面發力,其中創新非遺展示形式尤為重要。“借助數字化技術,如短視頻和直播等,能夠打破時空限制,讓更多人便捷地領略非遺的獨特魅力。”她說。
張頤武強調,為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加速傳統文化業態的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廣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和大空間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在文旅領域的應用。通過這些技術,將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實現文化內容的數字化與產業化。
與此同時,張頤武也提醒從業者,隨著文旅新賽道的蓬勃生長,一些新問題也需要注意。“一方面,應防止技術應用與內容脫節,生硬展示技術而忽視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從業者應借助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利用科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開發沉浸式文旅產品。”張頤武說,“在此過程中,企業要注重盤活傳統文化資源,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此外,還應積極培養和引進科技人才,推動文化創意與科技的深度融合。”
舞劇《孔雀》劇照
3、增加優質產品供給,提升文旅項目建設質量
在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增加優質產品供給與提升文旅項目建設質量成為關鍵著力點。文旅領域代表、委員認為,文旅產業不僅要注重“硬項目”的建設,更要加力“軟項目”的培育,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國際文化集團董事長安庭認為,當前,文旅消費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勢,對文旅產品的內容和服務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2025年開年,文旅消費熱潮不僅出現在傳統旅游目的地中,還顯著體現在電影和演出市場上,譬如爆款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出現以及話劇《德齡與慈禧》、舞劇《孔雀》等演出的一票難求。
“從業者需要深刻洞察消費市場,通過靈活的產品設計與跨界合作,推出具有創新性、體驗感強的文旅產品。”安庭說,“政策層面的創新釋放了制度性紅利,為個性化文旅產品的創作、研發提供了廣闊空間,從業者應抓住這一機遇,不斷探索,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全國人大代表、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爽看來,優質的產品供給離不開新質生產力在文旅領域的深度探索。位于古都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致力于打造“文化+科技+游樂”的文旅項目,景區開發的5D球幕影院、VR漂流等高科技體驗項目,讓游客真切感受科技的魅力;全新創編的《愛雅宋》沉浸式演藝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為游客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
王爽認為,各地獨特的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是高質量文旅項目建設的基石。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要聚焦定位的準確性、建設的高標準、市場營銷與品牌推廣的有效性、服務質量與游客體驗性、國際化與品牌化水平的提升幾項要素。
“文旅產業的長遠發展要從挖掘文化內涵、優化產品供給、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以及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協同發力。高質量的文旅項目,尤其是融合本土文化特色的項目,前期需要大量資金、資源投入,回報周期長,秉持長期主義理念至關重要。”安庭提出,對文旅項目的支持應聚焦于為其營造文化傳承、產品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同時,政府要強化監管、完善行業規范與自律機制,以規范市場秩序,讓有潛力的項目脫穎而出,獲得充足發展空間。
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
4、加大人才培養,推進文旅學科建設
人才是文旅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當下,文旅領域對人才的渴求愈發強烈,尤其在內容創作、項目策劃、創意設計等關鍵領域,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相對匱乏的問題還比較明顯。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副院長馬珺直言,當前文旅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在于人才培養的供需失衡與學科滯后性。“一方面,傳統教育體系缺乏對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國際文化傳播、沉浸式體驗設計等新興領域的人才培養,導致很多畢業生實操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行業快速迭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增,跨學科融合不足,難以滿足多元崗位需求,產品同質化、服務品質參差、創新驅動力不足等現象加重。”
馬珺從高校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角度,提出了學科建設的優化方向。在跨學科融合方面,可以構建“文化+旅游+科技+管理”的交叉學科體系,增設文化遺產數字化、文旅IP運營、沉浸式場景設計等課程,強化學生對新技術的應用能力。在實踐方面,可以推動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引入行業導師制,通過項目制教學讓學生參與文旅項目的開發,例如景區智慧化改造、非遺活態傳承等。在動態調整機制建設方面,可建立學科與行業協會、頭部企業的定期溝通機制,根據產業趨勢快速更新課程內容,避免教材與行業脫節。
“展望未來,文旅人才培養需錨定‘復合型+科技型+國際化’的目標,構建‘技術賦能+場景應用’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將提升科技素養、拓展國際化視野、建立終身學習機制作為人才培養的具體方向,通過動態更新課程、深化產教融合、培養跨界思維,讓文旅人才緊跟產業變革。”馬珺說。
王爽認為,提升文旅產業人才適配度,離不開多方協同發力。“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加強人才培養與文旅企業的合作至關重要。通過深入企業一線,精準把握企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和期望,借助校企合作、實習實訓等多元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同時,著重提升人才的實踐與創新能力,鼓勵他們在文旅融合領域大膽探索、創新求變,適應新崗位的新要求,助力產業邁向新高度。”王爽說。
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于帆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