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近期對俄羅斯本土發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無人機襲擊,目標直指庫爾斯克和莫斯科周邊區域。俄方聲稱在一夜之間擊落了337架無人機,防御壓力陡增。
面對烏軍這一激進舉動,俄羅斯內部傳出了強硬聲音,如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卡爾塔波洛夫就極為震怒,要求普京動用多枚“榛樹”中程彈道導彈進行報復。
然而,俄羅斯是否真的會付諸行動,還是純粹的戰略威懾?這背后其實有更復雜的考量。
首先,烏克蘭為何在此時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攻擊?結合近期局勢來看,俄軍正在庫爾斯克方向取得明顯戰果,烏軍被迫節節敗退。
大規模無人機襲擊不僅是戰術上的騷擾,更是烏方在戰場失利后尋求心理層面上的反擊。同時,這一舉動也在向西方施壓,意圖展現烏克蘭依然有反擊能力,以爭取更多軍事援助。
其次,俄羅斯是否真的會再次動用“榛樹”?從去年11月的案例來看,這一導彈的主要用途并非戰術層面的打擊,而是對西方形成戰略威懾。
如今俄羅斯在戰場上的優勢正在擴大,是否有必要在此刻升級沖突,取決于普京如何評估后果。如果“榛樹”真被投入使用,西方國家會如何反應?
目前歐洲的防空系統對于高超音速武器仍然束手無策,而美國是否愿意為此介入,甚至提供更先進的防御手段,是一個關鍵問題。
另一方面,俄烏戰爭正逐步走向外交博弈階段,美國正在推動烏克蘭考慮談判。俄羅斯此時放出“榛樹”這一信號,很可能是在給未來談判定調,讓烏克蘭降低對談判條件的期待值。
畢竟,戰爭最終還是要坐到談判桌前解決,而戰場上的“籌碼”決定了誰能在談判中占據主動。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俄烏雙方都在試圖影響未來的和平進程。烏克蘭用無人機襲擊制造緊張局勢,試圖爭取更多西方支持;俄羅斯則用“榛樹”威懾,讓烏克蘭明白,繼續頑抗的代價可能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