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季節,蜱蟲是最令家長們避之不及的「毒蟲」之一,每年都有孩子被咬,前不久還有孩子被蜱蟲咬的新聞。
圖片來源:微博
被蜱蟲咬后一般不痛不癢,不容易發現。難搞的是,蜱蟲攜帶細菌和病毒,如果處理不當,可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痛苦和健康隱患。
今天,我們請@果凍媽媽給大家講一講,寶寶 1 歲半那年夏天,被蜱蟲叮咬后引發全麻手術的經歷,再次給大家提個醒。
寶寶的腳趾間發現一個小黑點
爸爸說趕緊去醫院
那天吃完早飯我們沒有出門,我陪果凍在家玩了一會兒,就和平時一樣哄她小睡了,時間差不多的時候我拉開窗簾喊她起床。
果凍醒來后就在床上玩,和平時沒什么不同。趁著這個工夫,我準備給她剪個腳趾甲。
就在這時,我在果凍左腳無名趾和小腳趾的趾縫中間,看見了一個小黑點。剛開始看不太清楚,我又扒開腳趾縫,仔細看了看,似乎是一只小蟲子。
我平時就很怕各種小昆蟲,一下子就緊張起來了,也很擔心寶寶被咬傷、被嚇到。顧不上仔細分辨,第一反應就是把小黑蟲抓下來。
沒想到,小黑蟲在寶寶皮膚上扒得很緊。蟲子本身很小,加上果凍的腳趾縫也很小,我帶了些力氣才把它拽下來。
拽完發現被咬的部位像是掉了一層皮,周圍的皮膚紅紅的。果凍沒有哭鬧,也沒有抓撓,我想應該沒什么大礙,拿肥皂水沖洗一下就好了。
照片放大很多倍看,傷口很小,看不清楚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把小黑蟲拿在手上看了看,是一只長著很多腳的小黑蟲,以前并沒有見過,看得我頭皮直發麻。
蜱蟲,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順手拍了張小黑蟲的照片,發給了正在上班的果凍爸爸。之后我把蟲子包進紙里,捏了一下發現還有些動靜,又使勁把它捏碎了。
直到果凍爸爸發來消息,「不好不好??!這是蜱蟲啊!去醫院!」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啊?被蜱蟲咬很嚴重嗎?去醫院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我沒太當回事。
在等果凍爸爸回家的 10 多分鐘里,我上網查了查關于蜱蟲的信息,看了各種科普和新聞,才意識到它有多可怕:
蜱蟲能傳播森林腦炎、萊姆病、出血熱和各類原蟲??;
被蜱蟲叮咬后,當時一般不痛不癢,后期可能會出現高熱、頭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感冒發燒,結果耽誤治療;
蜱蟲最大的特性是口器部分會鉆進皮膚吸血,身體會留在外面,可能在吸血的時候將毒素注入到人體內,引起「蜱癱瘓癥」,極端情況下還會導致死亡。
越看越后怕。
我趕緊收拾東西,爸爸一到家立刻帶著果凍去醫院了,還在爸爸的建議下帶上了蜱蟲尸體。
路上我和爸爸一直安撫果凍,「寶寶的小腳被蟲子咬了,爸爸媽媽現在帶你去醫院,讓醫生叔叔阿姨幫寶寶抓蟲蟲哦」,果凍乖乖地答應我們。
輾轉兩個科室,醫生說
蜱蟲嘴巴可能扎進寶寶肉里了
到醫院后,我們先去了急診。
急診醫生看了看,說由于傷口太小,急診沒有合適的儀器檢查,保險起見,建議我們到外科詳細檢查。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醫生還叮囑我們:
被蜱蟲叮咬后,一般 24 小時內正確處置不會有什么問題,超過 24 小時可能有傳播萊姆病的可能。
蟲子很小,應該剛咬不久。寶寶傷口處有黑色殘留物,很可能是拔除方法錯誤,導致蜱蟲的嘴巴刺入寶寶皮膚里了,也叫做「口器殘留」。
蜱蟲嘴巴很「毒」,生拉硬拽很容易讓它折斷在皮膚里,還可能受刺激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如果確定是口器殘留,處理有一定難度,還是要盡快確認才好。
我完全不能確定蜱蟲是什么時候咬到果凍的,慌忙之下甚至記不清怎么拔掉蜱蟲的,更沒注意過蜱蟲的嘴。
看完急診已經接近醫生中午下班時間,外科也只能掛到下午的號。我和爸爸決定帶果凍先去吃個午飯,吃飯期間果凍也沒有什么異常。
午飯后我們抓緊帶果凍去了外科。
醫生先用手術放大鏡(大概能放大 3 倍)檢查了果凍的腳趾縫,還是因為腳趾縫太小,傷口也非常小,即便換了更加精準的儀器——皮膚鏡(大概能放大 10 倍),還是只能看到傷口處有黑色殘留物。
醫生說,黑色的地方很可能是蜱蟲的口器殘留。
聽完醫生的話,我原本糾作一團的心,繃得更緊了。
想想自己竟然直接把蜱蟲拽下來,簡直后悔到了極點。慶幸果凍爸爸第一時間發現,并堅持來醫院。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也許是路上做好了心理建設的緣故,大熱天即便輾轉兩個科室,檢查過程中果凍一直格外乖巧,很配合地把腳腳翹起來給醫生檢查,也讓我在忐忑不安之中,得到了不少安慰。
看著乖巧的寶寶,我心里暗暗僥幸:應該沒事的吧?寶寶看起來一切正常,一定會沒事的!
為了進一步確認黑色殘留物到底是不是蜱蟲口器,醫生又用光學顯微鏡看了我帶去的蟲子尸體,因為捏得太碎,實在沒法分辨它是不是完整體……
接診的外科醫生又找到另外兩位醫生討論了一會兒。
最終的結論是,黑色殘留物很可能是蜱蟲口器殘留,最好盡快處理,切掉傷口處的皮膚組織。
全麻手術取出蜱蟲口器
寶寶的腳被挖掉一塊肉
我和爸爸都有點不知所措,趕忙追問醫生:
「切掉傷口組織」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咬傷位置的肉切掉,因為蜱蟲的口器沒有完全清除的話,待在皮膚里面有可能會增加感染和其他并發癥的風險。
極端情況雖然少見,但的確有被蜱蟲咬傷致死的先例。
孩子這么小,怎么切呢?還有其他保守治療方案嗎?不能擦點藥嗎?
目前沒有什么針對蜱蟲的藥物可用。只能切除被咬處的皮膚組織,大概是黃豆大小,保證皮膚不再有口器殘留即可。
而且這個小寶寶被咬傷的位置比較特殊,估計手術要一個多小時。這么小的寶寶局麻肯定也很難配合,所以全麻手術是相對穩妥的方案。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我們來得匆忙,本來就有點懵。又慌慌張張地跑了兩個科室,聽到「全麻手術」四個字的時候,我和果凍爸爸毫無心理準備,徹底懵了。
我感覺一陣頭昏耳脹,完全聽不到外界的聲音,頭腦完全被害怕、自責、后悔占據,剛剛的僥幸消失得無影無蹤。
果凍爸爸又追問醫生:
這么小的孩子,全麻手術會不會有什么風險?
別擔心,麻藥都是按孩子體重精準計算劑量的,不會給孩子造成什么「后遺癥」。
又簡單了解一些手術細節后,一臉懵圈的我和果凍爸爸,只能快速商量快速決策——
不盡快處理可能會給寶寶健康埋下更大的隱患,我們無法想象寶寶未來要因此承受更多未知的痛苦,所以同意遵醫囑盡快全麻手術。
從到醫院到確認要全麻手術,已經過去了大半天。果凍也是又累又餓,開始有點煩躁不安,我和爸爸一直耐心安撫她。
最令人心痛的是,全麻手術前醫生需要給果凍灌腸。
護士先在果凍腳上扎了留置針,然后開始灌腸。果凍嚇得哇哇大哭,小手緊緊摟著我,看著我懷里弱小無助的果凍,淚珠大顆大顆地掉落,每一顆都讓我心疼無比。
但我只能強作鎮定,安撫她說:「醫生叔叔馬上就要幫寶寶抓小蟲子啦,寶寶不怕不怕,爸爸媽媽都在陪著寶寶?!?br/>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直到要推麻藥進手術室了,果凍還坐在爸爸懷里抽泣。
麻醉師出來準備注射麻藥,俯身叮囑果凍爸爸把孩子橫著抱抱好,我在一旁安撫果凍配合叔叔看腳腳。她睫毛上還掛著眼淚,卻依然乖乖把腳伸到麻醉師面前。
麻藥推進去沒半分鐘,果凍就睡著了。爸爸把她放到手術床上,看見小小的她被推進手術室,我們倆終于堅持不住在門口爆哭……
那種崩潰真的難以形容,我真的又后悔又心疼!在我寫下這些字時,依然忍不住流淚。
煎熬著度過了一個多小時,手術終于順利結束,果凍的腳被挖掉了一塊肉,縫了 3 針。
全麻手術后,切掉部分組織的腳趾縫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術后回到病房,果凍吐了一次,嚇得我趕緊叫醫生看看是什么情況。醫生耐心地安慰我說,這是麻藥作用在逐漸退去,嘔吐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注意觀察就好。
第二天上午我們就出院回家了,醫生交代了一些傷口護理細節后,還叮囑:
「蜱蟲如果攜帶病原體,潛伏期可長達 1 個月,回家后要仔細觀察孩子有沒有不明原因發熱或起皮疹等癥狀。一旦不對勁,就趕緊來醫院?!?/strong>
幸運的是,回到家恢復傷口期間,完全沒有影響果凍的生活,她還是那個能吃能睡的娃,腳上的傷口也完全沒有影響下地走路玩耍。
只不過為了保護傷口,只能讓平時愛光腳的果凍單腳穿襪子走路。
做手術的腳腳穿著襪子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7 天以后去醫院拆縫線,果凍竟然也完全沒有掙扎哭鬧,只是好奇地盯著醫生操作拆線,仿佛拆線的是別人的腳。
傷口恢復后,我們也沒敢掉以輕心,還在持續觀察果凍有沒有其他癥狀,好在后期沒有出現發燒等不適,我懸著的心才慢慢放下來。
回顧這次經歷,都是因為我的誤操作太多,導致僅僅 1 歲半的寶寶遭受全麻手術這樣的「無妄之災」,每每想起我都自責不已。
自此以后,一到春夏季節我就會格外小心謹慎。出門遛彎前都會給果凍「全副武裝」,堅持穿防蚊褲,裸露在外的皮膚一定會抹上含有避蚊胺的防蚊蟲用品。連鞋面也不放過,仔仔細細噴上驅蚊噴霧。
最后,希望我和果凍的經歷,能給各位家長提個醒,再也不要有媽媽和寶寶經歷這種痛苦。
● 醫生點評
蜱蟲是一種會吸血的小蟲子,每年 4~10 月活動頻繁。通常出沒在草叢、灌木叢、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有的還會藏在人或動物的毛發中。
盡管常見,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蜱蟲,不認識蜱蟲導致誤處理的情況時有發生。
蜱蟲小的只有 2~3 毫米,大的有綠豆那么大,吸血之后會明顯脹大,有時候被咬了也不容易發現。
被蜱蟲叮咬后,一般 24 小時內正確處置不會有什么問題,超過 36 甚至 48 小時未處理的話,傳播萊姆病等風險會變大。
蜱蟲的口器有倒鉤,有時難以完全去除,因此,不是所有殘余的口器都要清理干凈,具體操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醫生商量。
配圖來源:參考文獻 [1]
參考文獻
[1] Tick Removal | Ticks | CDC
[2] Preventing tick bites | Ticks | CDC
[3] 蜱叮咬 - 損傷及中毒 - 《默沙東診療手冊大眾版》
[4] 蜱叮咬急救 - 妙佑醫療國際
本文專家
唐教清
審核專家
怡禾醫療 主治醫師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博士
策劃制作
策劃:美麗
監制:大力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