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周里,全球媒體焦點都被兩位重量級人物: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之間的頻繁互動所吸引。
短短幾天內,他們進行了兩次長時間的電話交談,重點討論的就是烏克蘭局勢。在2月12日的通話中,普京和特朗普一致認為,通過談判實現持久和平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關鍵。然而,人們心里很清楚,這些談判更像是一場交易,而不是和平的使者。
特朗普明確表示希望迅速結束俄烏沖突。他們計劃派出各自的團隊,立即開始就戰爭的終結進行談判。這兩國領導人急于終結戰爭,與他們各自的內政外交需求息息相關。
美俄雙方都有各自急迫的理由希望烏克蘭問題盡快解決。從俄羅斯的視角看,烏克蘭戰事拖累經濟,影響國內穩定,普京當然希望盡快畫上休止符。而對美國來說,這場戰爭的邊際收益已經遞減,特朗普政府的真正對手并不在克里姆林宮,而可能更接近遠東的那一片土地。
然而,被迫卷入這場政治博弈的烏克蘭又能如何呢?在美俄兩國試圖通過談判決定其命運的同時,烏克蘭的總統澤連斯基被迫面對現實,顯得手足無措。
在雙普首次通話之際,澤連斯基便試圖通過展示烏克蘭的礦產資源地圖,向特朗普贏取一些支持;而在第二次通話之前,他接受采訪時透露了自己的“B計劃”,即擴大烏軍規模,并愿意在土地上作出讓步。
聽起來這些努力是徒勞無功的。烏克蘭已失去了對自身命運的掌控權。事實是,歷史上這樣的情形并不新鮮。二戰前夕,德國與蘇聯瓜分波蘭的事件就是前車之鑒。波蘭曾抱有幻想,然而在德蘇的合作下,它迅速淪為犧牲品。同樣的,澤連斯基可能也意識到,烏克蘭正在面臨類似的威脅。
國際政治是一場叢林游戲,小國常常深陷其中卻無力自拔。對于烏克蘭來說,選擇西方國家作為盟友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與其地理位置緊密相關的俄羅斯不可能坐視不管。任何偏離現實的策略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因為國際社會的本質仍是實力至上的法則。
從國聯到聯合國,國際事務的底層邏輯始終沒有改變,即大國博弈決定著小國的命運。在亞洲,韓國和菲律賓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在尹錫悅執政下,韓國似乎一度傾向成為“活叫驢”;而現今,菲律賓在小馬科斯的領導下,似乎也走上了同樣的道路。中國海軍編隊通過巴西蘭海峽實際上也是一種信號,但菲律賓的反應讓人懷疑其決策者是否真正意識到潛在的危險。
在未來的全球政治中,美國可能會希望通過對烏克蘭利益的調節,換取俄羅斯在美中對抗中的某種程度上的默認或袖手旁觀。這種局面下,中國必須保持清晰的戰略判斷,與俄羅斯維持良好的關系。
一些所謂專家曾建議中國放棄俄羅斯,這無疑是極其短視的觀點。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下,中俄若然疏遠,只會讓美國有機可乘。而且,美國在俄羅斯面前早已失去了信用,即便有利誘,也難以改變局勢。
縱觀全局,“美俄分烏”這場政治游戲的結果幾乎不可避免地把烏克蘭推向了犧牲的深淵。烏克蘭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國土之爭,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國際政治運轉的不變法則和險惡本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