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上線的《燃罪》中,雙胞胎汽車爆炸案是開劇后最燒腦的案件。
韓沛與韓均是同卵雙胞胎。哥哥韓沛是北潯當地知名企業家,也是家族企業韓氏集團的掌門人;弟弟韓均則是早已移民海外、熱心公益事業的大律師。
本來,弟弟韓均回國是為了帶走母親的骨灰;誰料,兄弟兩人駕駛的汽車在行駛途中發生了意外。一場爆炸之后,兄弟兩人一死一傷,如何確定兩人身份成了警方的難題。
韓沛與韓均,不僅長著同樣的臉,還有著完全一致的DNA。這就給警方甄別死者身份帶來了難題。在爆炸案發生后,許同生、靳椿、沈野組成的鐵三角只能從幸存者口述,結合兩人衣著打扮進行身份確認。
不過,間接證據、傷者口述并不能成為鐵證。還好,鐵三角比對了死者的指紋,正好與十八年前韓沛被關押少管所時的指紋一致。結合幸存者韓均的陳述,案件偵破、真相大白,死者正是雙胞胎中的哥哥韓沛。
哥哥韓沛作惡多端、死于非命,弟弟韓均熱心公益、逃過一劫。這樣的結局看似符合惡人自有天收的樸素觀念。
但是,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真正的死者不是韓沛、而是韓均。
在經歷了爆炸驚魂后,面對警方詢問侃侃而談、面對老熟人靳椿能夠對答如流的人,才是真正的韓沛。
事實上,在車禍發生后,鐵三角也曾對遇難者身份表示過懷疑。當時,沈野曾仔細詢問過幸存者出入境的情況,對對方堅稱自己就是韓均,而且對所有的問題都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沈野無功而返,只能讓靳椿接力進行試探。于是,借著學長學妹敘舊的機會,靳椿開始與幸存者一邊隨口閑聊、一邊瘋狂試探。
面對靳椿,這個自稱韓均的男人,始終是不慌不忙、從容應對。他不但能記起兩人高中時共同當主持人的經歷,還能如數家珍地說起靳椿教他背繞口令、生物成績好等細節。
對于這些塵封的往事,靳椿是這樣說的,“所有的細節,都能對得上,還有一些我都忘了的事,他都說得很準確。”
細節不會騙人,線索不會說謊。正是這番對話過后,鐵三角才終于確認,在爆炸案中遇難的人是韓沛,而幸存者正是韓均。
韓均的說法看似天衣無縫,但是在與學妹靳椿的聊天中,他還是露出了破綻。在兩人的對話中,他為了證明自己就是韓均,看著輕描淡寫,實則有意為之。
所有的小片段,不是朋友間的拉家常,更像是刻意的表演。尤其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每次說到“韓沛”,韓均從來都不說“我哥”,而是像講述他人的故事一樣,也是直呼“韓沛”。
這樣的反常,從側面說明,爆炸案的幸存者并不是韓均,而是韓沛。
還記得在爆炸案發生之前,兄弟兩人在車上的一段對話嗎?當時,韓沛曾經對韓均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可別忘了,當年坐牢的那個人,可是韓沛。”
乍一看,這句話平平無奇;細品后,才真是伏筆滿滿。
按照一般人的語言表述習慣,如果我們在對白中說起這件事,正常的表述一定是,“你可別忘了,當年坐牢的那個人,可是我。”
韓沛在這句話中,強調的重點不是坐牢的這件事,而是特意強調坐牢的人是“韓沛”。這從側面說明,十八年前真正犯錯、應該坐牢的人是韓沛,但是為了保護哥哥,最終坐牢的人卻是弟弟韓均。
當年,為了幫助哥哥脫罪,弟弟選擇了幫哥哥頂罪。因此,最終坐牢的人是韓均。
在此后的日子后,兄弟兩人就此互換了身份。
逃過一劫的哥哥,頂著韓均的名字繼續上學和生活。因此,他才會對靳椿說到的往事一清二楚。因為,當年經歷這一切的人,正是他自己。
十八年前的少管所經歷,讓兄弟兩人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
真韓沛頂著弟弟韓均的名義,移民海外、出國留學,最終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律師。
而頂替哥哥坐牢的韓均,則在出獄之后繼承了家族企業韓氏集團,搖身一變成為了董事長韓沛。
如今,我們再看警方的指紋對比結果,一切就會豁然開朗。當時,李當歸的同學是這樣說的,“韓沛十八年前進少管所的指紋記錄,和傷者的指紋不符。”
兩相印證,真相大白。在爆炸案死亡的正是名義的韓沛、真正的韓均。兄弟兩人十八年前的身份互換,為今天的一切埋下了命運的伏筆。
只是,偽裝只能騙人一時、不能騙人一世;謊言即使重復了一千遍,也成不了真理。
韓沛的畫皮,遲早會被揭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