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偉大的毛主席在北京溘然長逝,享年83歲。中央即刻成立了治喪委員會,開始著手毛主席逝世后所有相關事宜的安排工作,其中一項重要任務便是擬定守靈人員的名單。
但是當毛主席的女兒李敏拿到這份名單后,看了一遍后馬上給負責人說,名單存在遺漏,因為她還有一位哥哥。
這讓工作人員都十分好奇,毛主席兒子除了犧牲的毛岸英,就只有毛岸青一個人,難道還有別人?李敏告訴他們,還有賀麓成。大家這才突然知道,這位被提及的哥哥,便是毛主席的親侄子,也就是已故烈士毛澤覃的兒子——賀麓成。
由于工作原因,賀麓成一直隱藏身份,為國家的導彈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于是工作人員才馬上去聯系賀麓成,告訴他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但奇怪的是,毛澤覃的孩子為什么姓賀呢?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告別蘇區,踏上了漫長的長征之路。然而,為了留存蘇區的革命火種并牽制敵人,中共中央特意留下部分部隊在當地開展游擊斗爭。1935年1月,賀麓成呱呱墜地。實際上,起初毛澤覃為孩子取名為毛岸成,可沒過多久,毛澤覃在與敵人的遭遇戰中英勇犧牲。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賀怡決定讓孩子隨自己姓賀,改名為賀麓成。
毛澤覃犧牲后,賀怡所處的斗爭環境愈發艱難,無奈之下,她只好將年幼的賀麓成寄養在當地一戶農民家庭,這一分別便是漫長的14年。1949年8月,在解放軍強大攻勢的推動下,永新迎來解放。解放當日,一輛吉普車停在了村口,一位中年女子徑直朝著賀壽夫婦家中走去,她正是賀怡。
解放之后,賀怡心中最掛念的便是去家鄉接回兒子。賀壽夫婦得知消息后,欣喜地告訴賀麓成:“你媽媽來接你了!”賀麓成聽到這話,當場愣住,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當看到賀怡走進家門時,他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畢竟母子二人已分別長達14年,他對母親幾乎沒有任何印象。
賀怡看著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兒子,淚水奪眶而出,她深感自己對兒子虧欠太多。她緩緩走到賀麓成面前,激動地說道:“我是你媽媽呀!”
其實,賀怡內心一直對此事懷有愧疚。長征出發前,賀子珍將孩子托付給了毛澤覃和賀怡。當時,毛澤覃與陳毅等人奉命留下打游擊,可一年后,毛澤覃在戰斗中不幸犧牲。由于賀怡并不清楚毛澤覃把孩子托付給了誰,便失去了孩子的線索。
或許在賀怡心中,一直有一個強烈的愿望,那就是幫姐姐找回孩子。所以在建國前后,當她找回自己的孩子后,便一心想要幫姐姐完成心愿。當時江西傳來消息,稱有了孩子的線索,賀怡便急忙前往,然而不幸的是,她在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遇難。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悲痛萬分,無奈地表示,不要再尋找了,就讓孩子留在民間吧。
賀怡遇難后,賀麓成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整日沉浸在哀傷里,聽不進任何人的話,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中。最后,賀麓成被送往上海的醫院接受治療,并交由賀子珍和舅舅賀敏學撫養。
在校園生活里,賀麓成始終牢記姨媽和舅舅的教誨,為人處世極為低調。1952年,憑借優異的成績,他成功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畢業后,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出色的表現,他又考取了留蘇研究生。學成歸來后,賀麓成被組織選中,進入剛剛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投身于地對地導彈的研發工作。從那時起,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國的導彈事業中,成為我國第一批導彈工程師。
由于工作具有極高的保密性,賀麓成的真實身份一直不為人知。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在治喪委員會最初擬定的守靈名單中,并沒有賀麓成的名字。好在李敏在查看名單時,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遺漏,趕忙找人聯系賀麓成。當賀麓成得知伯父去世的噩耗時,悲痛萬分,泣不成聲。
退休之后,賀麓成依舊心系家族傳承與國家發展。為了紀念大伯毛主席和父親毛澤覃,他特意讓兒女們改回“毛”姓,期望后代能夠傳承毛氏家族的革命精神,將先輩們的遺志發揚光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