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林彪的率領下解放了整個廣東,第五縱隊的戰士們并沒有歡呼,反而趕忙收拾好裝備南下來到了香港外圍,準備好了進軍香港的準備。林彪看到戰士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便趕忙向黨中央提交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在作戰計劃中,他不僅說明了自己準備用的戰術以及當前部隊的情況,還立下了軍令狀,說只要中央下達命令,三個星期之內香港一定會得到解放。
林彪
看到對岸氣勢如虹的解放軍們,與他們隔岸相望的英國軍人們個個惶恐不安,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解放軍真的要打這一仗英國軍隊根本沒有任何勝算可言。解放軍戰士們也清楚,這一仗他們是必勝之局,就當他們準備過岸進攻的時候,毛主席卻突然下達命令:不要著急行動,先讓香港維持現狀。
這一下就把香港回歸的進程推后了五十年,直到1997年香港才得以回到祖國的懷抱,原來毛主席是把香港當做談判的籌碼,讓解放軍戰士們停住腳步的同時毛主席找人給當時正在香港擔任總督的葛量洪送去了一封密信,在信中毛主席提出了三個條件,他表示只要葛量洪同意這三個條件就可以讓香港維持現狀,如果這三個條件任何一條不同意,解放軍將會直接武力鎮壓香港的英國部隊。
其實毛主席并不是不想直接收回香港,而是為了國家的未來以及人民的安康他不得不去給葛量洪提出這三個條件。
(毛主席)
為什么毛主席要在能夠解放香港的時候停了下來?在信中毛主席又提出了哪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葛量洪同意了嗎?
毛主席提出三個條件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解放軍戰士們開始南下,消滅國民黨殘余勢力的同時也要清除各地的山賊土匪,沒過多久不少省份就相繼被解放。林彪也率領著第四野戰軍勢如破竹,直接南下解放了廣東,隨后跑到了深圳,隨時準備解放香港。但就在這關鍵時刻毛主席卻發來電報要求林彪停止進攻,讓香港維持現狀。
一直以來香港都是我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到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著名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中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自此香港便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如果林彪一鼓作氣收復香港,我們不僅能夠奪回本就屬于自己的土地,還能夠洗刷長時間以來的國恥,鼓舞人們的自信心以及增加國家自信。
(南京條約簽訂現場)
身為我們的領導人,毛主席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他下令讓香港維持當時的狀態也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有著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在我們眼中還是在毛主席眼中,所有的帝國主義都是脆弱不堪的,英國的國力也早就不如當時巔峰狀態。
在毛主席下令維持香港狀態的幾個月前英國的一艘戰艦才剛剛被解放軍給打的舉白旗投降。更何況當時英國在香港的兵力也只有一萬多人,當時的解放軍連幾十萬國民黨軍隊都給打跑了更別說這一萬多名英國士兵了。葛量洪后來也表示毛主席如果真的想要拿下香港,甚至連出動軍隊都不用,只要他控制了香港的供水還有糧食,恐怕那些英國人連一個月都撐不過去。
其實早在1919年巴黎和會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提出過讓香港重新回到中國的管轄之下,但是因為當時中國國力弱小被拒絕了。毛主席身為一個能力強大的政治家,為了新中國的發展他自然有著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和米高揚談話的時候曾經說過:“解放大陸其實很簡單,不用多想什么,只需要用軍隊用武力去鎮壓就可以了,但是用這種方法去解放香港是不現實的,我們需要用更靈活的方式去解決,這樣的話雖然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對國家的未來發展百利而無一害。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著急忙慌的去把香港還有澳門收復回來是沒有多大好處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利用香港還有澳門自身所特有的東西來發展海外關系以及進出口貿易就可以給中國還有香港兩地帶來巨大利益,所以我們一直都在猶豫,畢竟做決定之前必須要看好形勢。”
由此可見,武力收復香港并不是最佳決策,再加上當時的香港已經被英國殖民統治了數十年的時間,社會上的風氣以及社會性質與資本主義社會極其貼近,和內地的文化差異十分之大,如果要強行武力收復香港可能會產生多種矛盾,反而適得其反。但是這也不代表毛主席就愿意放著香港繼續任由英國人擺布,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毛主席要在密信中加入三個條件。
這三個條件分別是:
第一:不能讓香港境內出現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基地。
第二:不能夠出現損毀中華人民共和國聲譽以及威望的活動。
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在香港必須要擁有其本應擁有的權利,同時他們還必須要得到保護。這三個條件每一條都不苛刻,也不是專門向英國尋求什么東西,所以英國也沒有多說什么就接受了。
香港可以作為中國與外界交流的平臺
當時的新中國剛成立沒多久,國內情況十分糟糕,再加上我們采取的一邊倒的政策讓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敵視我們,不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甚至在外交上也不認同我們的存在。在美國的鼓舞下我國被孤立起來,一眾港口城市都與其他國家斷了往來。為了能夠快速恢復實力,擺脫美國等國家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中國急需一個突破口,香港就可以是這么個存在,如果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中國收回了香港,英國必定會記恨于中國,對中國同樣進行經濟封鎖,甚至在撤離之前給香港基礎設施造成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發現,相比于收回香港,活用香港這個特殊點不僅不會讓中國吃虧,反而有利于讓中國走回正軌。在英國手中的香港可以名副其實地繼續當著自己全世界最大的幾個自由貿易港之一。同時,香港在英國人手中也可以讓中英雙方有機會繼續接觸,畢竟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放在誰那里誰都不舍得放棄,對兩個國家來說這都是天大的好事情。
因為毛主席的精明策略,1950年,英國承認了新中國的存在。這個消息一放出來就在西方國家之中掀起了驚濤駭浪,雖然英國的國力不如從前,但是長時間以來積累的資本還是有的,人家還是正兒八經的強國,身為一個經典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竟然同意了敵對國家的存在,這種事情是絕無僅有的。
(香港總督葛量洪)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時候的英國已經開始與中國做交易,獨自占有著中國的巨大市場,而中國也利用香港讓美國的封鎖政策無計可施,可以與世界上各個國家進行貿易。沒過多久其他國家就發現了英國的不對勁,一想到有利可圖他們的態度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開始承認新中國主動與中國來往,讓我國有了更多與其他國家接觸的機會。如果這個時候中國收復了香港,那么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之下,很可能會失去香港這個潛力無窮的港口。如果貿然收回香港,有很大概率會讓新中國再多一個敵人。
為抗美援朝做堅實的后盾
1950年朝鮮戰爭突發,這也讓本就與朝鮮沒有關系的香港能夠重新聯系在一起。為了維持住朝鮮,讓中國能夠安穩發展,毛主席一聲令下,解放軍戰士們再一次端起槍上了戰場。到達朝鮮之后,中國軍隊前前后后發動了五次戰爭,這五次戰爭讓美國徹底失去了占領朝鮮威脅中國的機會。
雖然保住了朝鮮,但是這無疑也讓美國惱羞成怒,首先對中國實行了貿易封鎖,想要斷了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所需要的所有資源,讓中國陷入危機。這一行動絕對是個大絕招,經濟上的制裁再加上貿易上的禁止運輸,不管是放在當時還是現在,對中國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要知道當時新中國才成立了僅僅一年的時間,就連自給自足都很難做到。國內生產還沒有恢復的情況下,為了維持戰爭以及發展大多數物資中國都需要進口。
為了應對美國的狠招,毛主席自然想到了解決方法,就是不收復香港。當時的香港雖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但是實際上還是被英國控制在手中,美國自然也不敢對香港實行禁運給自己樹敵。中國不收復香港就是在與英國交好的同時給自己留了一個出路,讓中國的物資通過香港運到大陸。
(毛主席和鄧小平)
只要物資能夠抵達香港,那么在香港的愛國人士們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把物資帶到大陸,而英國自然也不會說什么,畢竟英國不會放著好好地錢不拿去和中國站在敵對面。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有些嚴格把控的東西英國還是會十分重視,管得十分嚴格。這當然難不住足智多謀的愛國人士們,他們用自己的名義在新中國注冊一個采購公司,用這些公司的名義去采購物資。利用這個辦法,稀缺物資自然也就逃過了管控得以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大陸。
讓中國能夠有一定的自理能力,避免過度依靠蘇聯幫助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想要站起來,依靠其他國家是不可取的,必須要有著自給自足的能力。新中國成立初期,因為同屬于社會主義陣營,中國與蘇聯之間有著共同利益,為了幫助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以及自身利益,蘇聯在我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當時的蘇聯正在和美國進行冷戰,蘇聯處在劣勢地位,如果把中國拉攏到自己這邊可以幫助蘇聯吸引一定注意力,分擔蘇聯身上的壓力。
(毛主席與斯大林)
但是毛主席知道,蘇聯對中國的幫助只會是暫時的,沒有人會愿意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形勢發生變化,中蘇兩國之間的關系必定會發生巨大變化,如果不收復香港,中國就可以在沒有蘇聯幫助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發展不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之下。
果然,之后沒過幾年中蘇兩國就因為利益問題分道揚鑣,香港也確實成為了中國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如果沒有香港,中國就會在蘇聯的限制下發展,就連后來中美關系好轉,美國國務卿訪問中國都是通過香港去的大陸。但是毛主席所做的一切并不意味著香港不會回到祖國的懷抱之中,他知道即使現在不收回香港,在之后的日子里香港也會不得不回到祖國的懷抱之中和。
毛主席只是考慮到當時的形勢才決定不收回香港,利用英國為新中國的發展貢獻充足的力量。1974年,毛主席與當時的英國首相希思會面。那年英國已經租借香港75年,距離99年還剩下25年的時間。兩人在談到如何解決香港問題的時候,毛主席沒有把事情當即說明白,而是告訴希思,香港問題恐怕輪不到自己解決,具體的事情還是交給鄧小平他們吧。
(鄧小平總理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這不僅說明毛主席自己心中已經有著清楚的打算,還十分明白香港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之中。毛主席去世之后,鄧小平總理也沒有辜負他的期待,面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鄧小平總理不卑不亢,面對對方的武力威脅沒有絲毫妥協,毅然決然的堅持中國的領土主權,甚至表示,如果英國不愿意和平談判,那么中國就會用武力解決。在鄧小平總理的努力之下1997年,香港成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之中,并且鄧小平總理還提出了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政策,完美避免了香港與大陸之間的制度以及文化沖突。
(香港回歸)
現在的香港有了祖國的幫助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孤立無援的殖民地,他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毛主席以及鄧小平總理的決策。現在的中國也不是數百年前的中國了,在亞洲,在全世界我們都有著一定的話語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忘記歷史上的屈辱,只有將歷史上的痛苦銘記在自己心中我們才能夠繼續前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