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粵東鴻圖嶂春行 其一
東風吹我出林間,小作鴻圖一日閑。
萬里春光歸眼力,嶺頭猶有未登山。
開篇 “東風吹我出林間”,詩人巧用 “東風” 這一極具春日代表性的意象。東風輕拂,仿佛帶著溫柔的力量,將詩人從幽僻的林間 “吹送” 而出,一個 “吹” 字賦予東風以動態和主動性,既點明時令為春,又巧妙地暗示詩人原本處于閑適慵懶的狀態,在東風的召喚下開啟一段新的旅程。這一 “出” 字,也象征著詩人從日常的幽居生活走向更為廣闊、充滿生機的天地,為全詩奠定了輕松愉悅的基調。
“小作鴻圖一日閑” 緊承上句,直接點題。詩人表明自己來到粵東鴻圖嶂,只為在這大好春光里享受一日的閑暇時光。“小作” 二字盡顯詩人隨性自在的心境,沒有刻意的宏大計劃,只是隨心而至,在鴻圖嶂放松身心。“一日閑” 看似簡單,卻飽含對忙碌塵世生活的暫時抽離與對當下悠閑時光的珍視,讓讀者感受到詩人追求內心寧靜、回歸自然的生活態度。
“萬里春光歸眼力” 是全詩寫景的精彩之筆。詩人站在山上,極目遠眺,將萬里無邊的春光盡收眼底。“萬里” 一詞從空間上極力渲染春光的廣闊無垠,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而 “歸眼力” 則生動地描繪出詩人以目為 “容器”,將蓬勃的春光納入其中的畫面,展現出大自然的壯美與詩人胸懷的開闊,讀者仿佛能與詩人一同領略那無盡春色,感受到春日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末句 “嶺頭猶有未登山” 筆鋒一轉,在對眼前春光的陶醉中陡然生出新的思考。詩人在欣賞完眼前的景色后,看到遠處嶺頭還有未曾攀登的山峰。這一 “未登山”,從表面看是實寫眼前之景,還有更高更遠的山巒等待征服;從深層含義來講,它象征著人生之路永無止境,即便在當下已收獲美好,前方依然有未知的風景與挑戰。它讓整首詩的意境得到升華,從單純的春日游玩賞景,上升到對人生探索精神的思考,給讀者留下悠長的回味與啟迪。
七絕·粵東鴻圖嶂春行其二
粵東春至訪鴻圖,翠嶂盤空鳥道孤。
云起峰頭如雨落,始知幽境有清殊。
首句 “粵東春至訪鴻圖”,點明時間為春天,地點在粵東,而詩人的目的是前往鴻圖嶂游覽。“訪” 字不僅表明詩人是帶著探索、尋覓之心而來,還賦予鴻圖嶂一種神秘而引人向往的色彩,仿佛它是一位久未謀面的老友,等待著詩人去拜訪、去了解,為全詩奠定了探尋的基調。
次句 “翠嶂盤空鳥道孤”,詩人將目光投向鴻圖嶂的主體景觀。“翠嶂” 描繪出山峰的蔥郁翠綠,展現出春日里山林的蓬勃生機與盎然綠意,這是一幅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色彩畫面。“盤空” 則從空間維度凸顯山峰的高聳險峻,它們仿佛盤旋直上云霄,與天相接,給人以雄渾壯闊之感。“鳥道孤” 進一步強化山勢之險,連飛鳥經過的路徑都顯得那么孤獨、狹窄,暗示了攀登的艱難,也側面烘托出鴻圖嶂的人跡罕至,為其增添了幾分原始、清幽的韻味。在這一句中,詩人僅用寥寥數字,便勾勒出一幅充滿張力的山水畫卷,山之翠、之高、之險躍然紙上。
第三句 “云起峰頭如雨落”,詩人捕捉到了鴻圖嶂瞬息萬變的奇妙景象。云霧在峰頭驟然涌起,那濃密的云霧好似雨滴紛紛灑落。一個 “起” 字生動地展現出云霧從無到有、迅速升騰的動態過程,而 “如雨落” 則將無形的云霧具象化,形象地描繪出云霧彌漫、氤氳的狀態,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能感受到那云霧帶來的絲絲涼意與朦朧氛圍。這一景象充滿了奇幻色彩,為鴻圖嶂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末句 “始知幽境有清殊”,是詩人對此次游覽的感悟與升華。經過一路的探尋,看到翠嶂、鳥道,尤其是目睹云起峰頭的奇妙景觀后,詩人終于領悟到這片幽僻之境有著超凡脫俗的清幽與獨特。“始知” 二字,流露出詩人的恍然大悟與驚喜之情,之前對鴻圖嶂的期待在此時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回應。“清殊” 二字高度概括了鴻圖嶂的獨特魅力,“清” 體現了環境的清幽寧靜,遠離塵世喧囂;“殊” 則強調了其與眾不同的特質,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氛圍意境,都獨一無二。這句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鴻圖嶂的由衷贊嘆,也引發讀者對世間幽美、獨特之境的向往與思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