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Windows10系統的電腦每次開機,就會收到彈窗提醒,微軟計劃于“2025年10月14日終止Windows10系統的支持,請盡快升級”。
微軟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全球仍有6億臺設備運行Windows 10系統,其中20%屬于企業級用戶。
這意味著,當系統支持終止后,這些設備將失去安全更新,暴露在黑客攻擊下的風險陡增300%(據2024網絡安全報告)。
更現實的是,美國醫療、金融等行業監管機構已明確表態:繼續使用未受支持系統的企業,將面臨日均5萬美元起的合規處罰。
看這架勢,微軟的“停服倒計時”策略,目的就是要搞強買強賣,刺激PC市場進入換機潮。
因為微軟10月14日后終止Windows 10的支持,讓眾多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設備升級計劃。對于企業來說,一旦Windows 10停止支持,就意味著系統將不再獲得安全更新和技術支持,企業的數據安全將面臨巨大的威脅。
微軟在停服公告中強調的“網絡安全風險”,本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恐懼營銷。據2024年的安全報告顯示,Windows系統漏洞被利用的概率是macOS的2.3倍,但微軟從未解釋:為何同類硬件運行Linux系統時,設備生命周期可延長至10年?
更諷刺的是,微軟自己的Surface Pro 9出廠即搭載Windows 11,卻仍能通過驅動更新支持Windows 10。這證明硬件淘汰并非技術必然,而是資本追求商業利益的增長。
在美國醫療行業,一套CT設備軟件認證費用高達50萬美元,這些綁定Windows系統的醫療設備被迫提前報廢。
說白了,這就是微軟用“系統安全”大棒敲碎企業原有IT資產的行為。
此外,更隱秘的是軟件層面的捆綁。企業購買的新設備中,微軟Teams預裝率達100%,而Zoom客戶端安裝率從2023年的72%暴跌至34%。
這種利用系統權限擠壓競爭對手的行為,讓歐盟反壟斷機構在2024年開出19億歐元罰單,但相比微軟全年728億美元的凈利潤,不過是九牛一毛。
而且,如果升級windows11,對硬件性能是有要求的。
Windows11對TPM 2.0安全芯片的強制要求,直接淘汰了2018年前生產的設備。企業采購的新機中,87%搭載第13代酷睿及以上處理器,SSD硬盤成為標配,這推動單臺PC均價從680美元躍升至920美元。
可想而知換機成本有多高。
而微軟之所以能夠下發“強制升級”的最后通牒,本質是壟斷地位的濫用。
對比歷代Windows系統支持周期,微軟的商業策略愈發激進:
- Windows XP:12年支持期
- Windows 7:10年支持期
- Windows 10:9年支持期(含延期)
- Windows 11:預計7年支持期
此前,從Windows 7到Windows 10的硬件兼容跨度達8年,而Windows 10到11的兼容跨度驟降至4年。以此來推斷,下一個周期會更快。
由此可見微軟控制硬件生態的野心有多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