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淬煉初心鑄法魂,榜樣如炬照征程。“榜樣力量”欄目聚焦司法一線、改革一線、攻堅一線、服務一線,以筆為媒、以案為鏡,生動展現華龍區法院干警忠誠履職、擔當作為的鮮活故事,傳遞司法溫度,弘揚正義力量。讓我們向榜樣看齊,共同凝聚奮進力量,書寫新時代司法為民的華章。
學榜樣 強擔當
一起感受“榜樣力量”
榜樣風采
中原法庭 楊明
讓公正可感知的法治守望者
團隊簡介
楊明,女,1988年9月出生,法律碩士,中共黨員,現任華龍區人民法院中原法庭一級法官。團隊共有書記員四名,分別為張校博、李凡、路思怡、李曉光。
(楊明法官團隊合影)
1988年出生的楊明,以法律碩士的扎實功底和青年法官的敏銳視角,在基層審判崗位上探索著司法實踐的創新路徑。面對民間借貸案件新類型問題不斷涌現的現狀,她以專業素養為根基,用務實作風架起法律與民生的橋梁。
抽絲剝繭的審判智慧
在民間借貸糾紛中,本金數額與利息約定往往是案件關鍵。楊明帶領團隊采用“三段分析法”:查資金流向、溯借貸背景、析常理邏輯,層層剝繭案件,盡可能還原事實。
在審理張某訴王某14.8萬元借款糾紛時,雙方對最初本金各執一詞。面對僅有借條和錄音證據的困境,楊明采用“雙軌核算”法,要求雙方分別陳述案涉借條形成的過程,并根據雙方自述的借款金額、時間、利息標準分別進行核算,書記員同步計算不同本息組合的邏輯閉環,再結合銀行同期利率、本地交易習慣進行交叉驗證,最終通過利息倒推法鎖定原始本金為10萬元。這種將生活經驗融入法律推理的審判方法,不僅讓雙方心服口服未上訴,也為雙方將前期借款本息結算后重新出具的債權憑證中本息如何認定提供了參考。
春風化雨的解紛之道
“調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尋找法律框架下的最優解。”這是楊明處理涉企糾紛的準則。
在審理某企業借貸糾紛時,被告經營困難,賬戶被保全后更是雪上加霜。面對原告堅決不同意調解的僵局,楊明沒有簡單下判,而是化身“企業醫生”連續三天實地走訪調查,梳理出雙方存在合作關系的潛在轉機。她采用“背對背”的調解方法,讓雙方都換位思考、冷靜考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砍頭息”“復利”等的認定,引導當事人跳出訴訟對抗思維,共同尋找最優解。最終,雙方對借款本息依法進行了調整,在調整后的基礎上,原告公司放棄了部分本息,被告公司籌錢一次性支付,雙方握手言和,被告公司賬戶也及時解封。當雙方在調解協議上簽字時,企業負責人感慨:“這紙文書救活了兩家企業。”
系統思維的效率革新
面對年均千余件的辦案壓力和民間借貸案件“簡中寓繁”的特點,楊明始終秉持質量與效率并重的理念。
翻開楊明的辦案臺賬,能看到用不同顏色標注的案件進度:綠色代表可速裁的簡單案件,力爭當事人到庭后一次性解決;黃色是爭議不太大的一般案件,推行爭點前置,縮短審理周期;紅色則是待深挖的疑難雜癥,啟動庭室會診,確保裁判質量。此外,楊明還帶領團隊深耕法律適用研究,定期梳理最新司法解釋,系統研讀典型案例,同時,將司法解釋、典型案例、裁判規則等提煉為可視化審判要素,形成覆蓋借貸關系全周期的標準化指引,體系化拆解復雜法律問題,確保同類案件裁判尺度統一。通過動態分流優化流程,標準化審判提升精度,團隊2024年審結案件1340件,結案率97.38%,服判息訴率98.40%,各項質效指標均在法院名列前茅,楊明被評為2024年度“辦案標兵”。
(當事人送來感謝信與錦旗)
她的裁判文書里躍動著法律邏輯的嚴謹之美,調解筆錄中流淌著司法為民的赤子之情。面對堆積如山的案卷,這位88年的女法官始終保持著剛入職時的勁頭,用嚴謹的法律推敲每處細節,以耐心的溝通解開一個個心結。在她身上,可以真切感受到:公正不只是判決書上的文字,更是法官躬身實踐的溫度與擔當。
期數丨2627
供稿部門丨中原法庭
編輯丨政治部 魏凱強
審核丨政治部 張雨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