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到7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36歲的楊殷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常委,這是我黨歷史上極少政治局設候補常委的情況,這一年11月,楊殷正式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要說這楊殷,也是一位老革命了,參加過中國同盟會,還給孫中山做過貼身保鏢,這種經歷在黨內也是比較罕見的,不過,這位老革命的結局卻不太好,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楊殷的故事。
1892年,楊殷出生在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一個富裕的士紳家庭,相對寬裕的家庭條件,楊殷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后來又前往廣州接受中學教育。
楊殷與孫中山是同鄉,從小就聽說過孫中山、陸皓東等人的革命故事,成為孫中山等人的忠實粉絲,革命的種子在心中悄然萌發,1911年,年僅19歲的楊殷加入中國同盟會,正式走上革命道路,也就在這一年,辛亥革命風暴席卷全國,清王朝在革命的浪潮中落下帷幕。
中華民國成立后,楊殷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1913年,袁世凱派人將宋教仁刺殺,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楊殷只身用炸彈把袁世凱的心腹、上海鎮守使鄭汝成炸傷,可謂是一舉成名天下知。
隨后不久,孫中山在廣州建立政權,楊殷被安排到大元帥府參軍處工作,據說楊殷精通格斗拳術,經常跟隨孫中山出入,擔負警衛職責,此后隨著孫中山被西南軍閥排擠前往上海,楊殷也轉到廣州西關鹽務稽查處工作。
當時中國軍閥混戰的局面,觸發了楊殷對革命之路的思考,就在這關鍵時刻,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國內,楊殷接觸到一種全新的思想,它就是馬克思主義,經過深入了解,楊殷認為中國未來的方向就是共產主義。
1922年,經梁復然、楊章甫介紹,楊殷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楊殷辭去鹽務稽查處的工作,再次投身到革命事業中,在廣州石井兵工廠、粵漢鐵路、廣九鐵路、廣三鐵路等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基層組織。
1925年,楊殷和譚平山作為廣東代表參加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四大,介紹廣東、香港等地工人運動以及國共合作的經驗和教訓,隨即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省港大罷工當中。
大革命失敗后,我黨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進行回應,發動了一系列的武裝起義,比如說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還有1927年12月爆發的廣州起義,廣州起義的領導人中,就有楊殷的身影,而且,在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期間,楊殷還擔任廣州蘇維埃人民肅反委員和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代理主席等職務。
1928年6月,楊殷前往莫斯科參加黨的六大,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候補委員和中央軍事部長,同年11月,正式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29年8月,因叛徒告密,楊殷與彭湃、顏昌頤、邢士貞、張際春等五位同志被捕,敵人對楊殷等人進行嚴刑拷問,但楊殷始終堅貞不屈,8月30日,楊殷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于上海龍華,終年37歲。
臨終前,楊殷給黨中央寫了一封信,說:
“我們已共同決定臨死時的宣說詞了。我們未死的那一秒以前,我們努力做黨的工作,向士兵宣傳,向警士宣傳,向獄內群眾宣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