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俄伊三方一同攜手參與了軍事演習。在波斯灣海域舉行的聯合軍演期間,伊朗海軍高層對中國海軍裝備展開了近距離的考察,這意味著中俄伊三國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合作進入上手實操。伊朗海軍司令伊拉尼在對052D驅逐艦包頭艦的考察中,重點觀摩了艦載武器系統的實戰配置。
052D型導彈驅逐艦作為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三代主力戰艦,其模塊化垂直發射裝置可兼容反艦、防空、對陸攻擊等多型導彈,特別是配備的遠程巡航導彈系統,將海上平臺的戰略威懾半徑拓展至2500公里以上。
伊朗目前很需要提高海上力量的裝備,盡管伊朗通過逆向工程研發出卡迪爾級潛艇等裝備,但其主力艦隊依舊以千噸級護衛艦為核心,遠洋作戰能力有明顯的不足。在霍爾木茲海峽戰略地位日漸重要的形勢下,伊朗急需區域防空艦艇,于是將目光轉向有著成熟出口經驗的056型護衛艦與054A型多用途戰艦。
從北京聯合聲明反對武力干預核問題,到聯合軍演展示協同作戰能力,這種非傳統聯盟模式突破了單一領域合作局限。俄羅斯可以鞏固中東布局,中國可以拓展能源安全縱深,伊朗可以突破技術壁壘,三方優勢互補正在重新構建區域內的戰略平衡。
由美國主導的武器禁運政策推動了伊朗與其他軍事技術強國的合作。中國出口武器靠實惠價格和定制服務,正在打入中東武器市場。俄羅斯則用能源合作搭配軍火銷售,維持里海地區的老地盤。
相較于冷戰時期的軍事同盟,中俄伊三國合作更強調相互協同而非制度約束,在維護地區穩定,反對單邊制裁等方面達成共識。
盡管052D驅逐艦性能卓越,但其全系統運作需要完整的后勤保障體系支撐。對伊朗而言,引進輕型護衛艦不僅經濟壓力較小,更能與其現有防御體系形成互補。這種選擇體現了裝備引進中的"適用性優先"原則。
通過聯合軍演、技術交流、戰略磋商等多層次互動,逐漸形成應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協作網絡。這種非對抗性安全模式,為破解"安全困境"提供了創新思路,其發展態勢將對中東乃至全球安全格局產生持續性影響。參考資料:
環球日報《中伊俄三國第五次海上聯演將舉行 專家: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能力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軍情《中俄伊“鐵三角”成形,伊朗海軍司令考察052D,白宮擔心的事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