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臺媒爆料稱,大S火化前夕,其前夫汪小菲深夜致電S媽并“瘋狂大罵”,引發兩岸輿論熱議。盡管S家親友對此憤慨,但部分網友卻表示理解,直言“換我我也罵”,認為汪小菲的失控源于對S家疏于照顧大S的憤怒。這場爭議不僅暴露了雙方長期積累的矛盾,更折射出公眾對明星家庭倫理與輿論操控的復雜態度。
一、事件背景:從“深夜咆哮”到家族撕裂
據臺媒報道,大S于2025年2月2日因流感并發肺炎在日本去世,遺體火化后于3月15日安葬于臺灣金寶山玫瑰園。然而,在火化前一晚(2月3日),汪小菲接到S媽通知后情緒崩潰,深夜致電對方并激烈指責其未能妥善照顧大S。S媽證實此事,稱汪小菲“瘋狂大罵”,令在場親友錯愕。
汪小菲的友人解釋稱,其失控源于得知大S病情惡化時S家人未及時告知,且汪本人因悲痛“無法下床”,認為S家未盡到照顧責任。此外,大S離世前,S媽與小S被曝在旅行期間熱舞,未重視其健康問題,進一步加劇汪小菲的不滿。
二、雙方立場:情緒失控VS“消費逝者”
1. S家的控訴與輿論攻勢
S家親友指責汪小菲“不尊重長輩”,尤其S媽在喪女之痛中仍遭前女婿斥責,引發同情。臺媒頻繁以“深情守候”形容具俊曄,同時強調汪小菲的“暴躁”形象,例如對比具俊曄“為亡妻準備三餐”與汪小菲的“雨中痛哭”行為。
大S去世后,S家多次通過臺媒釋放爭議性信息,包括遺產分配、下葬方式反復變動,甚至謊稱兩個孩子出席葬禮(后遭馬筱梅否認),被批“消費逝者”。
2. 汪小菲的沉默與反擊
汪小菲自事件后未公開回應,僅通過友人表示“專心照顧家人”。其好友指出,S家持續通過媒體放大矛盾,而汪小菲已委托律師處理遺產事務,避免陷入輿論戰。
此外,狗仔葛斯齊公開對話截圖,顯示S媽曾提及大S遺愿——“放掉恩怨情仇,好好照顧孩子”,但隨后又向汪小菲索要750萬新臺幣撫養費,被質疑言行不一。
三、公眾反應:理解與批判的撕裂
1. 支持汪小菲:情感崩潰的合理性
部分網友認為,汪小菲的憤怒情有可原。大S離世前,S媽、小S與具俊曄均在日本陪同,卻未能阻止病情惡化,甚至被曝在病危前熱舞,顯失監護責任。網友直言:“若親人因疏忽離世,誰能保持冷靜?”
此外,汪小菲離婚后持續支付高額撫養費,并多次探視子女,其“父親”身份的責任感獲得認可。
2. 批判S家:消費逝者與雙標操作
公眾對S家的不滿集中于兩點:
輿論操控:臺媒被指為S家“御用發聲筒”,通過偏向性報道塑造具俊曄的“深情人設”,同時放大汪小菲的負面形象。
遺產爭議:大S遺產分配未明確,具俊曄繼承部分財產并入住其豪宅,卻未承擔每月百萬房貸,被質疑“軟飯男”。而S家未通知子女參加葬禮,更被批“割裂親情”。
四、遺產與房貸:未解的財務糾葛
1. 具俊曄的“留守”與房貸壓力
具俊曄原計劃離臺,后改稱“常駐臺灣守護大S”,但需面對信義區豪宅的巨額房貸(每月超百萬臺幣)。目前,汪小菲已停止還款,子女亦搬離該住所,若具俊曄無法支付,房產恐被法拍。
2. 汪小菲的遺產態度
汪小菲通過視頻與S媽溝通遺產分配,但雙方未達成共識。S媽稱“搶什么隨便他”,而汪小菲則強調“以孩子為重”,并計劃為大S購置獨立墓地。
五、臺媒角色:煽風點火與“偶像劇式”敘事
臺媒在此事件中表現飽受爭議:
拉踩與美化:力捧具俊曄“深情”細節(如每日準備三餐、行跪拜禮),卻忽略其經濟依賴問題;同時渲染汪小菲的“失控”,未全面呈現矛盾背景。
虛構情節:此前曾炒作S媽“夢見大S快樂生活”,后被揭發為AI視頻觸發,暴露報道失實。
結語:風暴中的親情與體面
大S的離世本應成為家族和解的契機,卻因利益、輿論與情感糾葛淪為鬧劇。網友的“換我我也罵”背后,是對失責者的憤怒與對親情底線的捍衛。若S家繼續消費逝者、汪小菲沉溺情緒對抗,最終受傷的仍是兩個孩子。正如大S遺愿所言——“放掉恩怨情仇”,或許唯有放下糾葛,才能讓逝者安息,生者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