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今年1月底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科學界遭遇空前挑戰。美國聯邦政府以"反對覺醒文化"和"優化聯邦資金使用效率"為名,大幅削減科研經費,導致數百項涉及社會公平、疫苗研發及氣候危機等關鍵領域的科研項目陷入停滯,數千名科研工作者和學者面臨失業危機。
在此背景下,歐盟多國高校正通過開放職位、設立專項基金等方式,為美國科研人才提供"科學庇護"(asilo scientifico)。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校長讓·丹卡爾特(Jan Danckaert)表示:"我們有責任幫助美國同行,他們正成為政治與意識形態斗爭的犧牲品。"該校已專門為國際學者開設12個博士后崗位,優先考慮美國申請人。
艾克斯-馬賽大學校長埃里克·伯爾頓(éric Berton)表示,"我們本不愿走到這一步,但美國同行的遭遇令人憤慨。我們想為那些研究受阻的學者提供真正的科學庇護。"伯爾頓還表示,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已經啟動"科學安全場所"(Safe place for science)計劃,準備為24名海外學者提供三年研究經費,目前已收到逾百份申請,包括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頂尖人才。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所長亞斯明·貝爾卡伊德(Yasmine Belkaid)也表示,正積極招募美國傳染病研究專家,稱這場人才流動是"令人痛心的機遇"。
法國高等教育部長菲利普·巴普蒂斯特(Philippe Baptiste)呼吁法國科研機構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方案。
荷蘭教育部長埃波·布魯因斯(Eppo Bruins)表示:"地緣政治變化加速了科學家的國際流動,荷蘭必須在這場人才競爭中保持領先。"
目前已有數十所美國高校在歐盟設立分支機構,隨著能源、工業及國防領域聯合研究項目的激增,歐洲正試圖將這場"美國人才外流"轉化為自身科研升級的契機。
來源:歐盟新聞網 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