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日前石破茂在東京會見中國外長王毅,日媒形容這次“超規格”的會見表現了日本對華關系的重視,兩國洽談氣氛也很寬松愉快。
但會談結束之后,中方發表的聲明中有一句話,準確來說是兩個字突然引發了日本的外交抗議。
到底是什么言論讓日本聲稱“不可接受”?這件事的背后,又有什么深意?
21日中國外長王毅赴東京,計劃參加次日的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并和日本外長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這次也是特朗普上臺的政治背景下,中日韓三國首次進行高層會晤。在此背景下日本首相石破茂選擇單獨和王毅進行會面,日本國內媒體稱他們現在面臨的壓力“比較大”。
原因是美國這個盟友對日本的打壓太狠了,以至于他們現在面臨發展的困境,想尋求和中國改善關系。
特朗普對日本下了三個“重拳”,其一是剛上臺就直接否決了日本新日鐵想收購美鋼公司的決議。
本來兩家企業之間的協議已經達成了,但美國政府不讓他們這么做,只好廢掉。
其二是美國宣布對日本加征鋼鐵關稅和對等關稅。
作為一個出口美國的鋼鐵大國,25%的稅款讓日企叫苦不迭,接下來日本還要面臨美國將其拉到“相同高度”的稅款。
其三是4月份特朗普計劃對全球出口美國的汽車再加征一大筆新關稅。
日本的汽車在美國是最暢銷的外國品牌,美國“三管齊下”采取手段,日本是徹底沒有選擇了。
當天會晤取得很大進展,根據中方發布的聲明顯示:
王毅外長對日本提出友好性建議,并且敦促日方應堅持中日聯合聲明等四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原則,維護好兩國關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礎,切實履行在歷史和臺灣問題上作出的重要政治承諾。
而石破茂則表態“充分認識日中四個政治文件的重要意義,尊重中方闡述的立場,愿同中方加強交往合作”。
這段聲明文件起初沒有任何問題,但在22日的中日韓外長會晤剛結束,日本突然表示抗議了。
日本外交部抗議的內容就是“充分認識日中四個政治文件的重要意義,尊重中方闡述的立場”這句話。
據他們所說,不存在石破茂對中方的立場表示“尊重”一事,日本首相沒有發布過相關的言論,希望中國刪去不正確的表述。
這件事一石激起千層浪,經過外媒報道之后很快引發了熱議,那么到底是戳中了日本哪個“敏感點”?
首先中日聲明的四個政治文件,分別是《中日聯合宣言》、《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聲明》。
外媒剖析認為,日本所提出的問題分歧(石破茂“不承認”的部分)很可能是《中日聯合聲明》中“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相關表述,也就是日本對臺灣問題的立場;
以及日本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條,將主權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等島嶼的立場。
也就是說他們之前承認,現在反悔了。
這兩件事情關聯的自然是我國對臺主權問題。
日本早年在聲明中對此沒有任何質疑,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將其作為中日關系的基石。
試想一下如果田中角榮訪華之后不認可這個原則,也就不會有中日兩國后續往來等一系列事件。
但最近幾年日本開始在這個問題上大打“模糊”牌,態度完全變了。
今年2月日本表態“不同意單方面改變臺海局勢”,到后來和美國、韓國共同聲明“支持臺灣適當參與國際組織”等謬論。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日本與美國保持著緊密的同盟關系,美國長期將臺灣作為遏制中國的棋子。
日本為配合美國戰略,甘愿充當“馬前卒”。
跟隨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挑釁中國,以鞏固美日同盟,獲取美國在其他方面對其的支持,如在軍事安保、國際事務話語權領域。
也就是特朗普上臺之后美國刪去“不支持臺獨”表述之后,日本必然也會跟上。
另一個日本否認的問題,是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
這些文件清晰地劃定了日本的主權范圍,從法理上剝奪了日本對琉球的所謂“主權”。
琉球問題由來已久,關鍵在于美國在70年代違反協議簽訂《歸還沖繩協定》,把琉球“施政權”移交日本,但從未得到其他戰后協議簽署國的同意。
這是對國際秩序的公然破壞,中國從未承認這些單方面協定的合法性。現在日本又開始推翻之前的承諾,有人認為這也是一個關鍵原因。
日本是否有過“尊重”的表述,這個已經不太重要,關鍵在于石破茂上臺后對華態度的反復無常已經躍然紙上。
剛上臺的時候石破茂表示中國在全球經濟、科技、外交等領域的地位日益重要,加上他們在經濟上對中國市場有著較大依賴,所以多次聲稱在國際事務中也需要與中國合作。
出于改善對華關系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石破茂曾強調“訪華非常重要”,甚至拒絕了特朗普的提前會晤,表現出很積極的對華誠意。
但現在從結果來看,他們的政策沒有什么根本性變化。
不過也有積極的跡象顯示,22日中日韓外長級會議非常成功。
三方同意圍繞《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在已有的“六大關鍵領域”合作基礎上,拓展新領域、培育新動能、打造新亮點。
同時還有一項關鍵進展,就重啟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保持溝通。
若能成功達成,預計將進一步降低貿易壁壘,促進商品、服務和投資的自由流動,加強三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
因此有形容認為中日韓“政冷”不耽誤“經熱”,這也是特朗普政策下盟友的不得已選擇了。
參考資料
《王毅當著石破茂的面談抗戰,苦口婆心談歷史與未來的關系》新民周刊
《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見王毅》央視新聞
《“即使中國沒有崛起,日本也會輸給韓國和東南亞”》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