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之后,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動作越來越大,從根本上看,俄烏戰場上炮火的延續,其實就是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個環節,它希望通過烏克蘭來牽制俄羅斯的發展,所以美國一方面通過提供武器來支援俄烏戰場,另一方面想盡一切辦法制裁中國,并且這種制裁是多邊性和全面性的。
早從前一段時間開始,美國便對中國形成了壓力,不僅如此,還聯合韓國,菲律賓等將南海問題舊事重提,在這兩者之間多次舉行軍事演習,明晃晃挑釁中國,最近又和中國打起了關稅戰和貿易戰。
中國方面對此也毫不妥協,全方位應對了美國的各種手段,包括予以回應式的軍事聯合演習以及反制手段,雙方算是針尖對麥芒。
甚至有聲音表示特朗普已經做好了與中國開戰的準備,而我國的外交部卻對此進行警告,中美一旦發生沖突,結局就只有一個。
數字博弈影響力直指東盟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全球數字時代,數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也正在塑造著全球市場需求,連整體競爭格局都會發生變化,而在近期,數字技術的博弈也成為中美之間競爭的主要手段,而且在不久的將來,如果中美開戰,數字領域的對抗必不可少。
到目前為止,中國和美國既是全球數字經濟的領軍者,也是相互對抗者,從具體的規模來看,美國在2021年數字經濟已經達到了13.5萬億美元的金額,中國在數據上雖然僅有美國的一半左右,但依然穩居在世界第二的位置。
從兩國的占有比例上分析,中美兩國共同占有75%的全球區塊鏈技術專利,在全球高技術含量的人工智能人才占比中,中美兩國合計達到了七成以上,另外還有一半的全球互聯網支出以及超過75%的云計算市場份額,都分別屬于中美兩國。
尤其是俄羅斯在2021年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對于美國而言,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威脅更大,所以在當前大國競爭的背景之下,東南亞或許將會成為大國數字經濟博弈的前沿陣地。
而對于中國來說,一旦和美國開始了數字經濟方面的博弈,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周邊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東盟,因為其和我國的數字經濟有較強的互補性,一旦中美之間開戰,東盟必然會受到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來中美開戰,數字博弈將不僅局限在技術和市場層面,還會包括數字標準和規范語權的爭奪,盡管中國方面就此提出了和平發展的相關協議,美國也不甘示弱,同時提出了數字連接和網絡安全伙伴關系,拉攏相關國家加入自己的技術聯盟。
在這種情況下,東盟地區的數字技術發展就容易出現分裂的危險,因為認知的不同以及思想上的差別,各個成員國或許會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案,而一旦中美走向對立,這種多元化的標準一定會被打壓,而區域內的不一致會直接削弱東盟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競爭力。
要知道東盟長期以來處于中心地位,充當了離岸平衡手的角色,也是大國之間關系的主要調節者,其本身的愿望就是不卷入戰爭,但在中美競爭日益加劇的局面之下,東盟可能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
中美大打出手,對于渴望中立的東盟來說將會是一場巨大的沖擊,如果情況失去控制,那么東盟也會變成中美博弈的犧牲品,原本所建立的數字經濟體系或許會完全破碎。
關稅戰與供應鏈對抗
如果特朗普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那么意味著將來中美之間將會有一場史無前例的多方面對抗,除了數字經濟領域的拼殺之外,關稅貿易與供應鏈也是中美開戰的前提。
其實這些領域的對抗早已經在中美之間產生了,伴隨著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和貿易制裁,推動制造業回流開始,全球產業鏈就出現了重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產業鏈的重構過程之中所承擔的角色也逐漸發生了轉變。
美國所采取的一些手段讓部分國家面臨著低端鎖定的主要風險,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產業中心化問題,也導致了收入不平衡,催生了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
在全球范圍內,美國本身就是一個享受經濟全球化紅利的大國,而其他國家,則是以本國的特色為供應鏈中心,進行其產業周邊的發展,一旦中美之間在貿易上產生博弈,世界范圍內的供應鏈將會出現一種極端的現象。
伴隨對進出口的限制,而且部分國家停止部分產品的供應,當然這樣的舉措對于有些生產力較為全面的國家并不影響,但對于某些國家而言,無異于遏制了其經濟命脈,但這種舉措是伴隨著美國的制裁措施而相應發生改變的。
以美國對我國所推出的關稅政策為例,雙方的博弈逐漸變成了數字游戲,甚至可以看作是戰爭開始的前兆,這場博弈以特朗普政府率先起手,將我國進口商品的稅率一提再提,脫離原本的稅率調整,成為專門針對我國的關稅陷阱。
與此同時,美國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也影響到了他的戰略合作伙伴,有些希望對美國示好的國家也紛紛起而效仿,同步對我國的商品提高關稅。
而我國也及時給予了反制措施,除了用同等的關稅予以回應之外,還限制了這些國家的商品出口和公司生產。
對美國來說或許影響不大,但對越南而言將會直接影響本國經濟的發展,如果美國還不知收手,那么局面或許會持續惡劣下去,將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一場關于貿易的巨大風波。
僅僅是中美之間的關稅爭奪,就已經直接影響到了許多其他周邊國家的商品貿易和進出口,如果中美雙方繼續你追我趕,那么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或許會面臨斷裂的風險,到時候各種地緣因素就會出現更大的不確定性。
海陸空三軍對拼的巨大影響
中國方面對于中美開戰的結局之所以給出警告,是基于對雙方軍事沖突影響力的評估之上,作為兩個軍事高度發展的強大國家,一旦不做任何保留,全方位開戰,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給整個世界帶來毀滅性打擊。
就中美目前的發展情況而言,雙方一旦開戰,一定是以海上沖突為主,畢竟美國從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在臺海地區以及南海地區大做文章,對于臺灣問題的干涉,向來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手段之一。
中美一旦開打,臺海甚至整個太平洋地區都會成為主戰場,雙方強大的海軍力量將會在這里展開一場大廝殺。
盡管有第一島鏈的封鎖,中國依然可以憑借強大的航母集群實現硬突破,這就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國家卷入戰爭,因為美國用于制約中國的第一島鏈是聯合日本,韓國共同形成的。
要想中國的海軍暢通無阻,那么在中美爆發戰爭的第一時間,就需要對日本境內的美國沖繩島軍事基地以及韓國境內的提豐導彈系統實施毀滅性打擊,這樣才能讓中國軍艦進入太平洋時暢通無阻。
一旦美國和韓國卷入戰爭,那么周邊的朝鮮也不會幸免。
畢竟在當下俄烏沖突之時,朝鮮已經堅定站在了日本和韓國的對立面,尤其是日本幫助美國將北約的觸角伸到了亞洲地區,朝鮮方面甚至宣布要讓日本第二次亡國。
所以一旦中美開戰,那么整個亞洲地區幾乎所有的主要國家都會瞬間卷入戰局。
不僅如此,就連處于數字經濟核心地位的東盟,以及歐洲國家都不能幸免,畢竟西歐的多數國家都是北約的成員國,一旦中美開打,這些地區都會參與其中。
對于中東來說,美國和中國交戰是對前者最好的牽制,失去了美國的控制,中東地區的局面可能會愈演愈烈。
而對于中美來說,海軍的對抗只是基礎,二者或許還會衍生出以海軍為依托的空中作戰,各種先進的轟炸機或許會接連亮相,作為配合,陸軍極其強大的導彈攔截系統也會先后出手,雙方的洲際導彈或許已經瞄準了彼此的本土。
更重要的是,作為兩個有核國家,原本的威懾都足夠驚人,如果中美之間的局面真的因為開戰而走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不排除會出現一場大規模的核戰爭,這對于整個世界而言無異于是毀滅性的打擊,無論雙方勝負結果如何,整個世界的面目將會被重塑。
所以中美之間還是應當以談判為主,力求和平處理,畢竟戰爭的影響力太大,雖然中國不想打,但絕對不畏懼戰爭,如果美國咄咄逼人,中國一定會奉陪到底。
參考文獻
[1]金新,賈夢茜.中美博弈下中國公共外交敘事模式優化研究[J/OL].東北亞論壇,1-20[2025-04-29]
.
[2]謝波,王穎.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的演變、動因與中國的應對[J].東方學刊,2025,(01):69-83+125-126.
[3]洪云鑫,黎開朗,華浩男.中美戰略博弈態勢下美日同盟的演進與轉向[J].東北亞學刊,2025,(02):56-77+
146.DOI:10.19498/j.cnki.dbyxk.2025.02.0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