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剛發表了長篇文章,講述美國政府,確切說是拜登政府在烏克蘭戰爭中的一系列秘聞,從烏克蘭方面的反應來看,文章中大多數內容的真實性相當高,簡單介紹給朋友們。
首先是擊沉“莫斯科”號,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2022年4月中旬,當時美烏兩國海軍軍官在例行偵察時,在雷達屏幕上意外發現了不曾想到的東西,黑海艦隊當時的旗艦“莫斯科”號,烏克蘭海軍隨即采取行動,將這艘滿載排水量11280噸的巡洋艦送進了海底。
美方對此感到又驚又怒,驚訝的是沒想到烏克蘭擁有能擊沉“莫斯科”號的導彈,憤怒的是烏克蘭沒有就此警告美方,拜登政府認為“莫斯科”號對俄羅斯有很強的象征性意義。
不過,烏克蘭海軍發言人普列滕丘克否認了《紐約時報》就擊沉“莫斯科”號的報道,“沒必要與任何人協調”,“摧毀黑海艦隊旗艦的行動是由烏克蘭海軍自己策劃和完成的”。
截至撰文時,這是我看到烏克蘭方面對《紐約時報》文章的唯一否認。
繼續說《紐約時報》的報道。
在成功發起哈爾科夫反擊戰后,烏克蘭軍隊試圖繼續發起反攻,奪回烏克蘭南部地區,當時的情況對俄羅斯軍隊來說十分危急,俄軍在烏克蘭南部的防御體系可能會徹底崩潰。
2022年10月,時任“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蘇洛維金上將討論了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可能性,通話被中央情報局截獲,此前,美國情報部門估計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為5%到10%,但在截獲蘇洛維金的通話后,風險上升到了50%。
五角大樓支持烏克蘭軍隊在南部發起反攻,但白宮,確切說是拜登的顧問們持反對意見,擔心此舉會引發戰爭升級,最終,在烏克蘭軍隊的“放水”下,俄羅斯軍隊順利從第聶伯河西岸撤軍,幾乎沒有任何損失,當時,外界都以為是蘇洛維金實行了成功的戰略欺騙,但最終發現這是烏克蘭軍隊故意放走了俄軍。
《紐約時報》還爆料了2023年的反攻,當時,五角大樓和時任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上將都主張集中力量打梅利托波爾,擾亂俄軍補給線,切斷莫斯科控制克里米亞的陸地走廊,目標不大,成功的可能性相當高;但時任烏克蘭陸軍司令西爾斯基上將則想打巴赫穆特,并獲得了總統澤連斯基的支持,西爾斯基指揮的哈爾科夫反攻給澤連斯基留下了成功印象。
最終,決定同時打梅利托波爾和巴赫穆特,彈藥平均分配,最好的5個旅由西爾斯基指揮打巴赫穆特,新組建的7個旅去打梅利托波爾,而美方對此并不知情,他們只在衛星照片上發現了“奇怪的動靜”。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烏軍在2023年的夏季反攻失敗,一直到去年“入侵”庫爾斯克之前,烏軍實際上都處于被動的戰略防御狀態,萬幸盡管失去了多個戰略要地,但好在防線沒有崩潰。
2024年初,為回應烏克蘭政府恢復1991年邊界的要求,美國提出了“月雹行動”的妥協方案,計劃通過使用遠程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攻擊俄軍在克里米亞的基礎設施,最終迫使俄羅斯從克里米亞撤軍,事實證明,該計劃取得了成功,俄軍防空網根本無法保護克里米亞的軍事設施,最終迫使俄軍在事實上撤離了克里米亞;
而澤連斯基想要更多,即摧毀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的象征——克里米亞大橋,為此,烏克蘭軍隊發起了多次襲擊,包括用ATACMS戰術彈道導彈擊中了這座大橋,但俄羅斯很快修復。
克里米亞大橋已經失去了實際上的軍事功能,無法用于軍事運輸,澤連斯基想將其徹底摧毀。
烏軍在“入侵”克里米亞時使用了大量美國武器,五角大樓對此十分不滿,稱這是“敲詐”,但依然繼續支持烏克蘭,避免烏克蘭軍隊在庫爾斯克的行動受到損失。
如果《紐約時報》的報道為真,那么,從這些報道里可以看出很多東西,諸如;
五角大樓和白宮對烏克蘭戰爭的看法并不一致,五角大樓給出了極為專業的軍事意見,包括戰術指導和援助烏克蘭足夠的武器彈藥,目標是幫助烏克蘭贏得戰爭;
白宮則有自己的政治考慮,全力避免戰爭升級,這也可以解釋為很多朋友不滿拜登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夠有力,不過,拜登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拜登或者說美國總統,必須有自己的顧慮,為整個西方的顧慮。
拜登在烏克蘭戰爭中遭受廣泛批評的一個原因,就是其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夠果斷,很多武器,比如“海馬斯”火箭炮和ATACMS戰術彈道導彈等,如果在戰爭爆發初期就提供給烏克蘭軍隊,戰場形勢很可能會與現在完全不一樣,那時的俄羅斯還沒有準備好真正面對一場高強度消耗戰,俄軍也沒有調整好,而現在的俄軍雖然缺乏足夠的技術裝備和彈藥,但戰斗力相比戰爭初期卻有了巨大提升。
作為拜登的支持者,我倒是很理解拜登的做法,畢竟,就公開報道來看,克里姆林宮也沒想到要在烏克蘭打一場不知何時結束的高強度消耗戰,等意識到事情跟最初以為的不一樣時,已經騎虎難下了,克里姆林宮不能輸掉這場戰爭,甚至會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可能性相當高。
拜登作為美國乃至西方世界的領導者,有足夠理由避免戰爭升級,誰也不知道當俄羅斯軍隊使用戰術核武器后,這場戰爭會變成什么樣子,烏克蘭是否會研發自己的核武器并投入使用?俄羅斯和西方是否會爆發核大戰?這些擔憂不是理論研究可以解決的,克里姆林宮有自己的邏輯,甚至難以預測,沒人知道克里姆林宮主人的真正想法,澤連斯基在承受巨大壓力,普京同樣在承受巨大壓力,巨大的精神壓力很容易讓人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任何人,只要不是瘋子,只要在拜登那個位置上,都要避免這種事情發生,降低風險,拜登更希望通過制裁和戰場消耗來迫使克里姆林宮讓步,就像打贏冷戰那樣。當然,事實證明,克里姆林宮對戰場消耗尤其是俄軍傷亡根本就不介意,給傷亡俄軍發放的巨額撫恤金反而促進了俄羅斯經濟的不正常發展。
扎盧日內有很強的軍事能力,2023年夏季反攻,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打,未必會贏,但事實證明,當時的分兵戰略失敗了,而扎盧日內則為夏季反攻失敗負責,被免去了烏軍總司令的職務,這里面或許烏克蘭軍政不和的緣故,但需要承認扎盧日內為大局做出的犧牲;
而事實也表明,西爾斯基即便沒有扎盧日內那么強,至少現在干的還不錯,成功遏制住了俄軍的戰略進攻,而且,相比扎盧日內,作為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與澤連斯基的關系明顯更融洽,扎盧日內對政治的濃厚興趣確實有些“功高震主”了,在戰爭時期這是十分不合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