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七里河區西果園鎮西果園村的甘肅森元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幾座溫室大棚內,農機翻地的轟鳴聲與農戶的談笑聲此起彼伏。掀開保溫簾,濕潤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農戶們正彎腰將飽滿的百合種球精準埋入地膜覆蓋的壟間。這片溫室大棚里,一場關于蘭州百合的產業革命正在悄然發生。
“百合種球退化和土壤問題,讓蘭州百合產業化發展遇到了瓶頸。”七里河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推廣研究員、首席專家李斌介紹,面對這一困局,該中心歷時多年研發的“蘭州百合鱗片扦插快繁新技術”有了新突破:通過選取獨頭或雙頭百合作為母本進行扦插育苗,前期將百合種球的培育周期由三年縮短為兩年,再移栽至溫室大棚生長三年,將傳統六年生長期壓縮至五年。
“這是七里河區首次把陸地百合移栽到設施大棚里面去栽培,這項新技術的運用或能使商品種球獨頭率達到60%以上,精品百合率達到80%以上、畝產達到2000公斤至2500公斤,實現百合種植降成本、降年限、提品質、提產量、增效益。有效解決了百合種球品質退化和優質種球短缺的問題。”李斌說道。
甘肅森元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天林向記者介紹,“我們現在正移栽的就是商品種球,已經栽了四棚,這是第五棚。在管護方面,前期已經施了農家肥。栽種完畢后會使用覆草技術降低濕度和預防病蟲害。此外還會運用水肥一體化技術,保證溫室大棚溫度、濕度、光照可控,運用科學的現代化溫室栽培技術提升百合產品和品質。”
據悉,2024年,全市百合種植面積15.5萬畝,七里河區百合種植面積5.54萬畝,產量3.28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到9.75億元。七里河區從事百合加工的在冊企業達到150家,年出口量108噸左右,出口創匯超過140萬美元,基本建立了從百合種植、保鮮貯藏到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棟楠
責任編輯:馬和相
來源: 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