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好萊塢出現了一部大投資影片,那就是迪士尼影業制作出品的《白雪公主》,預算成本2.7億美元,上映3周票房不足1.5億美元,虧損級別會在2億美元。
而咱們內地也同樣出現了一部史詩級票房撲街影片,那就是張立嘉執導的《獵狐行動》。
那么,為啥梁朝偉和段奕宏兩位影帝,不僅干不過好萊塢大片《我的世界大電影》,連趙麗穎和張藝興的電影都打不過呢?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導演張立嘉不行,之前有成龍在背后支持,還能維持不虧或者小賺,現在離開成龍之后,徹底不行了,這部影片連梁朝偉片酬都掙不回來了。
為啥會這樣呢?且聽啡哥緩慢道來。
一、票房。
老規矩,先來了解一下內地票房排行榜吧。
4月5日周六,清明檔第二天單日票房出爐,大盤共計斬獲1.37億,比周五下跌了13.8%,比去年同期下跌了5%,檔期內仍然缺少重磅電影,沒有足夠吸引觀眾的影片。
前三分別為《我的世界大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和《向陽花》。
新片方面,肖央主演的《陽光照耀青春里》,由于無法搶占到更多排片,上映第二天,便跌出了前十榜單,將會淪為清明檔三日游。
此片啡哥已觀影,整體質量尚可,但比較小眾,屬于普法文藝類型片,就算有肖央加持主演,但也無法撬動觀眾想看的心,票房撲街理所應當。
張藝興的《不說話的愛》和趙麗穎的《向陽花》競爭很激烈,經過兩天對比,最終還是以馮小剛的《向陽花》取得了勝利,它們分別排在第五和第四名。
餃子的《哪吒2》在上映第67天,吸金能力仍然相當強悍,以微弱成績險勝了《向陽花》,奪得亞軍,目前內地總票房達到151.2億,全球票房大破155億,排名第四。
《我的世界大電影》靠著全球IP和粉絲基礎,票房一路狂飆,2天共轟下8378萬票房,蟬聯單日票房冠軍,這也是好萊塢在缺席很久的情況下,終于榮登冠軍寶座了。
同樣是開畫兩天,《獵狐行動》周六僅收908萬,累計總票房也僅只有1871萬,從目前走勢來看,票房想要逆襲十分困難。
根據票務平臺數據顯示,全國院線經理給這部影片排了3.28萬場,排片占比7.3%,上座率6.6%,其預測最終票房落點為4800萬。
很明顯,《獵狐行動》票房撲街了!
二、虧損。
獲悉,此片的制作成本為2億人民幣,妥妥的大制作。
簡單算筆賬,光是梁朝偉和段奕宏兩位影帝的片酬,加起來就直奔大幾千萬去了,更別提還有整個劇組在海外拍攝、搭景、請群眾演員等一系列費用支出。
如今這點票房,別說回本了,怕是連給兩位主演發工資都不夠。
梁朝偉是何等人物?他在香港的地位僅次于成龍、李連杰和周潤發。而成龍和李連杰是混過好萊塢的,誰都知道他們片酬高。
周星馳有市無價,因為別人根本請不動他,后面就是吳京、沈騰、黃渤、王寶強、劉德華這些演員了。在華語電影圈,梁朝偉的片酬約在5000萬左右,排名第五。
如果《獵狐行動》最終票房真的在4800萬左右,其片方分賬票房所得約在1500萬,連梁朝偉片酬都掙不回來了。
算上東南亞小國的票房收益,以及下映后賣給流媒體播放版權收入,預計張立嘉會給制片方帶來1.6億巨額虧損。
放眼2025年內地院線市場,能虧出這種史詩級慘狀的,恐怕只有林超賢春節檔的《蛟龍行動》能與之媲美了。
不過人家博納于冬還算明智,眼看形勢不對就果斷撤檔回爐重造,說不定還能靠重剪版絕地翻盤。
但《獵狐行動》可就沒這么幸運了,硬著頭皮上映的結果,就是讓投資方眼睜睜看著1.6億真金白銀打了水漂。
要知道,這可是2025年開年以來,繼春節檔之后虧損最慘重的一部院線大片!
三、為啥賣不了票房?
清明檔并非重磅檔期,在張子楓《下一個臺風》臨時撤檔當天下午,《獵狐行動》來補這個空缺了,在未上映之前,媒體都給予看好,有檔期內種子電影的感覺。
因為兩位主演噱頭太重磅了,梁朝偉影帝大滿貫,進軍內地之后,又拍了《捉妖記2》和《無名》等商業影片,票房表現相當不錯;段奕宏又是東京影帝,之前很多重磅電視劇加身。
照說,靠這兩位影帝隨便賣個幾億票房還不簡單嘛,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啡哥覺得《獵狐行動》票房撲街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票房這么慘,跟定檔脫不了干系。
影片從宣布定檔到上映僅5天時間,宣發周期嚴重不足,導致熱度根本沒能發酵。更糟的是,臨時補位讓影片失去了精準營銷的黃金時間,最終淪為檔期陪跑。
這就屬于典型的臨時抱佛腳的定檔策略,后果影響在預售階段就落后對手一大截。預售起不來,影院經理排片自然會少。
可以說,《獵狐行動》從定檔那一刻起,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其二、題材老套:六年積壓,觀眾早就不愛這一口了。
《獵狐行動》最大的敗筆,莫過于這個被市場拋棄的陳舊題材。
此片早在2019年就已制作完成的影片,原本計劃在2021年春節檔大展拳腳,卻因投資方耳東影業爆雷被立案調查而被迫雪藏。
這一擱淺就是整整六年,讓這部本該在警匪片黃金時期亮相的作品,硬生生錯過了最佳的市場窗口期。
六年時間,足夠讓觀眾的審美趣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還新鮮的“海外追逃”題材,如今早被《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同類作品榨干了新鮮感。
還有,影片的敘事手法和動作設計還停留在六年前的水準。那些曾經讓觀眾熱血沸騰的追車、打斗戲碼,現在看起來就像是從老港片里直接復制粘貼的。
有種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連反派的人設都跟二十年前的港片一模一樣。6年前或許能賺幾億的題材,現在連個水花都掀不起來。
你說,它是不是有點“生不逢時”的悲劇感?
咱們現在的觀影主流人群為18歲至25歲年輕女孩,這電影有哪一點能夠吸引她們呢?在經過《哪吒2》審美洗禮之后,觀眾尤其愈發精明,不會再為爛片買單了。
其三、口碑崩盤:觀眾不買賬,后勁直接涼涼。
電影上映后,口碑是決定生死的殺器。
《獵狐行動》豆瓣評分尚未出爐,但從短評不難看出,此片首波口碑太差了。
觀眾吐槽聲一片:劇情生硬,情節經不起推敲、動作平平、劇本拉胯,連梁朝偉和段奕宏的演技都沒能救場。影帝再厲害,故事不行也是白搭啊。
現在的電影市場,早不是首周末靠營銷,后續靠質量的老套路,而是首周末撲街,后續直接涼。《獵狐行動》上映兩天票房就這么點,后勁明顯不足,口碑一崩,大部分觀眾直接選擇觀望。
沒有口對口的效應,誰會花錢看爛片呢?口碑沒起來,票房想翻盤?門都沒有!
四、離開成龍,張立嘉果然不行了。
其實,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導演張立嘉,加上《獵狐行動》,他總共有四部電影作品,前三部與成龍關系密切。
2012年,《給野獸獻花》上映,主演是成龍的兒子房祖名,票房734萬。小成本小制作,勉強回本,靠的是成龍的關系網。
2017年,《機器之血》票房3億,成龍親自坐鎮主演,有了他的號召力,加上海外版權收益,總算賺了點錢,但口碑一般,豆瓣5.3分。
2021年,張立嘉監制的《曾經相愛的我們》,又名《北京朝9晚5》,上演了一出絕地求生的戲碼。這部影片原本由房祖名自導自演,卻因其個人問題遭遇重創。
危急關頭,成龍大哥親自出馬,不僅動用人脈拉來謝霆鋒、陳柏霖等一眾港星救場補拍,更憑借自己在圈內的威望為影片背書。
最終這部文藝氣質濃厚的小成本電影,硬是靠著“成龍系”資源的強力輸血,斬獲了3603萬票房。這完全就是大哥用個人影響力撐起來的成績單,換作其他監制,可能連1000萬都難突破。
你看,張立嘉之前的作品,幾乎都跟成龍沾邊。有成龍在,票房多少有點保障,至少不至于虧得太慘。
可到了《獵狐行動》,2億成本的大制作,成龍不在了,結果直接撲到姥姥家。客觀來說,張立嘉的導演能力確實有短板。他的電影,總是差一口氣,劇本和人物塑造都不行。
《機器之血》有成龍加持也才5.3分,這次《獵狐行動》劇情老套、動作平平,完全是他的老毛病。你說,他離開成龍撲街,是不是有點“自證預言”的意思?
實在不行,建議張導下部戲開機前,先給成龍大哥發條語音:“喂,大哥,沒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五、結語。
總的來說,《獵狐行動》這場票房慘案,真是讓人唏噓不已。2億成本砸下去,梁朝偉和段奕宏都救不回來,張立嘉的導演生涯也蒙上一層陰影。
離開成龍,他首戰就摔了個大跟頭,未來想翻身,還得看他能不能痛定思痛,拿出點真本事。電影市場不等人,光靠影帝名頭和老套路,早就行不通了。
你看,沈騰主演的《逆鱗》,成龍的《傳說》,周潤發的《別叫我的賭神》等影片,全部都是大咖主演,票房也都接連折戟。
反倒是沒有真人演員的《哪吒2》狂攬151億票房,這充分說明了,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明星效應正在急速貶值。
這也給所有電影人帶來了新思考,劇本不行,堅決不要開機!
對于《獵狐行動》,您有想說的話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