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下切侵蝕,原來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上,這種地形稱為河流階地。
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殼垂直升降運動的影響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內外部動力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運動;階地位置,級別越高,形成時代越老。
河流階地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
內力作用主要表現為地殼間歇性上升 ;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的連續性侵蝕 (下切侵蝕 )。
①在地殼相對穩定期間,河流以側蝕和堆積為主,此時塑造出河漫灘;
②當河流流經地區的地殼上升時,河床縱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蝕作用加強,使河流下切,原來的河漫灘成了河谷兩側階地;
③如果地殼多次間歇性上升,這樣就在河谷兩側形成多級階地。
有幾級階地,就有幾次上升運動(地殼上升是間歇性的,即等新的階地形成之后才會再次上升,不是連續上升的);
由河漫灘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為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形成階地必備的兩個條件:
(1)先發育一個相當寬廣的河漫灘;
(2)河流向下侵蝕,使得原來的河漫灘高于一般洪水位。
【考點鏈接】
1.閱讀材料,完成以下問題。
位于蘭州的黃河河谷,發育有多級河流階地,且階地面保存較完整。階地剖面地層可分為3層:上部為黃土層,中部為洪積層,下部為沖積層。沉積物的性質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較大,因此在特定河流的具體河段,沉積物對古氣候的干濕變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1)推測形成洪積層的水流方向,并說明依據。(4分)
(2)推測圖中階地3的形成過程。(8分)
(3)推測在L3礫石層形成過程中氣候的干濕變化特點并說明理由。(8分)
【答案】
(1)首先流水堆積,形成河漫灘(2分) ;其次地殼抬升,河流下切侵蝕,(河灘高出河流洪水位)形成階地(2分);再次受(山坡片流)洪水堆積,形成洪積層(2分);最后受風力沉積形成黃士層(2分)。
(2)自北向南流(2分) ;沉積層北厚南薄(1分);沉積物顆粒北粗南細(1 分) ;
(3)變化特點:氣候趨于干旱(或變干) (2分);
理由:下層礫石層中細沙沉積量少,說明河流搬運能力較強,流量較大,降水較多;(3分)
上層礫石層中細沙沉積量多,說明河流搬運能力較弱,流量較小,降水較少;(3分)
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蝕,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為近于階梯狀地形,稱為河流階地。下圖為黃河某河段階地剖面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2. 圖中階地的形成最早的是( )
A. 一級階地 B.二級階地 C. 三級階地 D. 四級階地
3. 當河水漫過河漫灘時,該段黃河( )
A. 出現凌訊,進入結冰期 B. 含沙量小、沉積作用強
C.處于枯水期,水位低 D. 含沙量大、侵蝕作用強
【答案】
2.D 3.D
【解析】
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形成較早的階地應該位于同一地區地勢最高的區域,所以D正確。
3.根據圖中東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緩分布可知,該河段東岸較緩、西岸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應該位于黃河的中游河段,即黃土高原河段,河水漫過河漫灘說明處在豐水期,即黃土高原處在夏季多暴雨的時期,此時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侵蝕作用強,該河段自高緯流向低緯,無凌汛。
當河流流經地區的地殼運動是間歇性上升時,那么在地殼上升運動期間,河流以下切為主;在地殼相對穩定期間,河流以側蝕和堆積為主,這樣就在河谷兩側形成多級階地。克里雅河發源于昆侖山,向北匯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圖為某科考隊繪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處河床至階地剖面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4.低階地表層沉積物分選性明顯較高階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陸性氣候風速多變 B.徑流量隨季節變化明顯
C.沉積物質來源復雜 D.物理風化作用較強
5.高階地與中階地相對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殼抬升的
A.高度 B.速率 C.規模 D.年代
6.科考隊發現該地階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礫石沉積層,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風積沙丘 B.風蝕溝谷
C.沖(洪)積扇 D.三角洲
【答案】
4.C 5.B 6.C
【解析】
4.由圖可知,高階地表層沉積物以沙丘沙為主,這是風力沉積物,而低階地沉積物既有風力沉積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積的粉砂-粘粒,來源較高階地復雜,所以沉積物均勻程度較差,據此選C。
5.由圖可知,高階地落差較大,表面傾角大,說明地殼抬升較快,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強烈;中階地落差小,表面傾角小,說明地殼相對穩定,河流以側蝕和堆積為主,所以影響因素是地殼抬升的速率不同,選B。
6. 根據題目材料信息可知,該階地位于克里雅河出山口處,在出山口處易形成沖(洪)積扇,河流攜帶的大量礫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會大量堆積,因此其原始地貌最可能是沖(洪)積扇,故此題選C;而風積沙丘其顆粒物應該較小,不會有大量礫石沉積層,三角洲大多位于河流入?;蛉牒涌诟浇?,大量礫石存在的可能性也較??;風蝕溝谷會形成顆粒徑不規則的碎屑風化物,也不會形成大量礫石,再加上該地有水,風蝕作用相對較弱,ABD不符合。故本題選C正確。
【2018年全國卷①】
圖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此完成6—8題。
7.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8.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
A.T3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
C.T1 形成時期 D.T0形成時期
9.推測該河段所在區域的地殼經歷了
A.持續下降 B.持續抬升
C.間歇性下降 D.間歇性抬升
【答案與解析】
7、A 8、A 9、D
解析:7. 平坦面上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說明平坦面以沉積作用為主,而洪水期僅能淹沒T0,所以T0處仍然會有河流攜帶的礫石沉積,面積會擴大。故選A。
8. 根據材料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礫石越大說明流速越快,所以流速最大時為T3形成時期。故選A。
9. 平坦面有礫石堆積說明以沉積作用為主,此時地殼穩定,而平坦面之間區域落差大,說明此時以侵蝕作用為主,此時地殼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強。而河流兩岸分布著不同海拔的四個平坦面,說明該區域經歷了間歇性抬升。故選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