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飲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是宋代著名忠臣岳飛所作的詩句。詩中句句發自肺腑,慷慨激烈,不僅表現出岳飛精忠報國的決心,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秦檜的種種惡行。
作為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奸臣,秦檜的名聲也可謂是遺臭萬年。
古代不同于現代社會,自己的行為自己負責。在古代,一個人犯錯要家庭乃至整個家族來承擔后果,株連九族也是常常發生的事,所以秦檜的行為自然對他的后人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那么秦檜究竟都做了哪些賣國求榮的事,造成了怎樣惡劣的影響,而他的后人現如今怎樣了呢?
奸臣“天花板”秦檜,其后人截然相反
秦檜出生于宋朝一個十分普通的家庭,家中唯一在朝為官的父親職位也不過芝麻大小,對秦檜將來的仕途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可秦檜卻是一個野心很大非常渴望權力的人,既然得不到家庭的幫助,于是他便決定走科舉入仕的道路。
雖然秦檜心浮氣躁,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他還是很有才華的,年少時為了賺錢貼補家用,他還去學堂當過教書先生,只是這并非秦檜的自愿之舉,他還曾寫過這樣一句詩“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意思就是如果他有一個很好的家世,家中有水田多達三百畝,那他是絕對不會來教小孩念書的。可見秦檜對于教書育人并不看重,他只希望自己的學識可以為自己謀得一個好的前途。
幸運的是事情真如秦檜心中所想,在科舉考試中他憑借著自己的才華脫穎而出,一舉成為了當時的“高考狀元”。
在入仕之初,秦檜也曾滿懷理想抱負,一心想著要爬到更高的位置,積極抗金,為國家做貢獻。
可奈何宋朝長期以往的積病接連爆發,再加上女真族勢力日漸強大,放眼整個朝堂敢站起來積極抗金的不過只有岳飛一人。
眼看宋朝漸漸無力抵擋,在這樣的時局下,秦檜選擇了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將國家的繁榮興衰拋之腦后。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權力和更高的地位,他開始幫助宋高宗明里暗里地針對岳飛。
別看宋高宗貴為一朝天子,還有岳飛這樣的忠臣來為他穩固統治,但他對岳飛卻欣賞不來。
因為在百姓心中,岳飛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他擔心岳飛功高蓋主,一旦有點什么別的心思,自己的地位就會不保。
秦檜抓住了宋高宗的心理,于是兩人“狼狽為奸”,在岳飛馬上就要取得抗金階段性勝利時找了個借口扣押岳飛,而秦檜也“先斬后奏”,沒有接到上面的指令就直接隨便找了個理由將岳飛處死了。
要知道宋朝當時已然是搖搖欲墜,全靠岳飛這樣的領頭人物在強撐著,岳飛的死對于所有積極抗金的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秦檜的種種不顧國家大局的利己行為其實也間接加速了宋朝的滅亡。
國家都已經不復存在,個人的命運又有何意義呢?
秦檜的行為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影響巨大的,自然也是臭名昭著,而他的后人也受到了秦檜的影響,平日里小心翼翼,甚至不敢拋頭露面,生怕身為秦檜后人的身份招來人們的鄙視和謾罵。
不僅是擔心外界對他們的影響,就連他們自己對于自己的身份都萬分嫌棄,這樣的身份給自己帶來了太多的限制,處處都有低人一等要看人臉色行事的感覺。
然而這些后人中卻有一個人非常出色,他雖然對自己秦檜后人的身份感到有些害臊,對于秦檜的行為也是羞憤難當。
但他并沒有把這些外界的原因歸咎于自己身上,依然積極入仕,努力追求著自己的理想抱負。
飽讀詩書為人正直,深得皇帝信任
這位秦檜的后人叫作秦大士。
他自幼便聰明好學,飽讀詩書,在十歲的時候就能非常自如地吟詩作對,寫出來的詩作讓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平日里非常喜歡書法和寫詩的他年長幾歲后,書法水平也是飛速進步,寫得越來越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光是靠他的書法就可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擁有如此卓越才能的秦大士自然不滿足于賣賣書法作品來賺錢度日,他心中有著更大的理想抱負——參加科考,成為造福國家和百姓的好官,真正擺脫身份帶給他的束縛。
為了實現這一理想,他積極溫書準備科考,功夫不負有心人,卓越的天賦加上平時的努力,秦大士終于在科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了科考狀元。
在得知秦大士中了狀元后,他的家人高興之余也有些擔心,秦大士的身份問題會不會影響到他的仕途。
但秦大士對此卻不以為然,他堅持認為不能因為這些不可控的外界因素而放棄自己的追求。
所以在他在入朝做官后,也沒有因此而“飄飄然”,秦大士依然努力認真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卓越的才能也一點點被眾人發現。
在處理過多件公務并完成得十分出色后,秦大士終于引起了乾隆帝的興趣,只是乾隆帝對秦大士的身世抱有些許懷疑。
秦大士的出生地和著名奸臣秦檜的故鄉一致,再加上秦大士也姓秦,這不免會讓人產生一些聯想。
于是在一次上朝時,乾隆帝非常直接了當地詢問秦大士,秦檜是否是他的祖先。
秦大士聽到這個問題后非常震驚,他沒有想到乾隆帝會突然問出這樣的問題,但他也并沒有因為自己身世的特殊而遮遮掩掩,反而非常大方坦蕩地回答了乾隆帝的問題。
秦大士在朝堂上大聲說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意思是說,每一朝的天子和臣子都是不同的,秦檜奸臣和昏君宋高宗“狼狽為奸”,自然會導致朝代走向滅亡。
而自己雖為秦檜后人,但卻是一心一意向著天子和國家的,更何況天子也并非宋高宗這樣的昏君,定會明察秦大士對于朝廷的忠心。
乾隆帝聽了秦大士的話后非常滿意秦大士的態度,對他身份的芥蒂也少了幾分。
首先他非常看重和賞識秦大士的才華,如果因為身世的問題不能重用難免會感到可惜。
其次秦大士的的公然表態也消除了滿朝大臣的困惑,同時如果自己能“不計前嫌”繼續任用,不也能表現出自己是開明正直的君主嗎?
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乾隆帝豈能錯過。
就這樣,秦大士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和剛正不阿的為人,成功得到了乾隆帝的賞識和重用,在接下來的仕途道路上雖不能說是順風順水,但也是節節高升。
不僅是政績上做的出色,秦大士的書法繪畫乃至詩作造詣也頗為深厚,他的繪畫作品任誰看了都想要感慨夸贊幾句。
他曾經寫過一首名叫《喜雨詩》的詩作,頗受乾隆帝的喜歡,還因此得到了乾隆帝的獎賞。
在乾隆年間像秦大士這種面面俱到的才子大臣屈指可數,因此也有不少人稱贊秦大士為詩書畫“三絕”的難得才子。
堅守本心,態度謙卑
仕途較為順利的秦大士也并沒有被面前的功名利祿蒙蔽了雙眼,在他得到了曾經夢寐以求所追求的東西之后,反而更加看清了自己的追求到底何在。
他想要做的只是為國為民付出,至于官職高低利祿多少,他也并不在乎。
并且在感受到官場的明爭暗斗爾虞我詐之后,他便有了辭官出仕的想法,與其在宦海里沉浮,不如隨心所欲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直到一件事的發生讓秦大士徹底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一直以來秦大士都是一個十分善良孝順的人,但因為身居要職他很少能夠回家,甚至母親病重他也沒能回家見母親幾面。
在母親不幸去世后秦大士感到萬分后悔,他很遺憾沒能在母親生命的最后些許時日陪伴在其左右。
他不想讓這樣的遺憾重演,決定回歸自己的生活,于是便逐漸退出了權力中心,平日里就是照顧父親,寫詩作畫,在遠離了朝堂上的爾虞我詐后,秦大士終于過上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雖然秦大士比較“佛系”,對于權力的爭奪沒什么興趣,但耐不住有人刻意挖苦使壞,在一次秦大士隨友人去散步游玩時,正巧經過了岳王墳。
而岳王墳處有百姓鑄的秦檜夫婦的跪像,不僅如此跪像左右還附上了一幅楹聯,上面的話全是對秦檜的嘲諷和羞辱。
與秦大士同行的詩友見此情景,紛紛捂嘴嗤笑,有意無意地偷看秦大士的反應。
秦大士看到眾人的反應,還是有些羞愧,對于先人秦檜的行為他非常憤慨,但作為后人他也并不能說些什么。
一行人中有人看出了他的窘態,于是變本加厲地要求他這個秦檜的后人在此提聯來“紀念”此次游玩。
秦大士雖然心中有些惱火眾人的羞辱,但他還是將心中的真實感想寫了下來“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眾人見秦大士不僅沒有惱羞成怒,反而非常謙遜得體,一時間人們從“看好戲”的心態紛紛轉變為對秦大士的敬佩。
正直清廉頗受后人好評
其實秦大士在剛剛考中狀元入仕為官且身份曝光后,百姓對他便頗有看法。
大家普遍認為不能任用秦檜這樣的奸臣后代來作為朝廷的重要官員,這豈不是讓世人看了笑話,難道放眼整個大宋朝,就沒有一個人能夠勝任這項職務了嗎?
秦大士也自知民怨紛紛,但他并沒有試圖通過權勢來壓制百姓的“聲音”,而是腳踏實地地為百姓做事。
于是人們也漸漸感受到,這個并不被大家接受的秦檜后人是一個真真正正為他們著想,為百姓造福的人。
更何況就連一國天子乾隆帝都放下成見重用秦大士,百姓們心中最后的顧慮也被打消了,大家真正接納了秦大士。
就這樣,秦大士的故事也在民間流傳了下來。
一直到現在,人們每每去到岳王墳時就會想到秦大士曾在這里寫下一幅真情實意的對聯,并對他的所作所為稱贊不已。而秦大士這種不被身份所束縛,堅守本心,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不斷努力的處世態度也值得后人去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