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對等關稅”的單方面制裁,中國打響反制的第一“槍”,該強硬的時候絕不服軟!
針對美“對等關稅”的不平等政策,中國方面很快做出了反應,一套“組合拳”包括加征關稅、出口管制等,打出了中國的氣勢。
其中,最強硬的一條反制政策,莫過于針對原產地是美國的商品,加征34%的關稅,4月10日12:01分開始,之前的不追求,之后的一個也少不了。
很顯然,針對美單邊霸凌行為,中方的態度相當明確,絕不慣著,該出手時就出手。盡管互加關稅并不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但態度需要擺出來,跟越南等國不一樣,中國一點也不會“軟”,手里的“籌碼”還很多!
而在美“對等關稅”官宣之后,就有專家指出,這次特朗普完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受到影響最大的不是中企,也不是其他歐洲、日韓企業,反而美科技硬件企業遭遇了無妄之災,損失慘重,蘋果等企業的損失或許將超500億美元。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具體地,受到美“對等關稅”的影響,凡是進入美國市場的商品,均需要被加征關稅,來自中國市場的被加征的關稅比率達到了56%,而蘋果公司,幾乎所有的產品還都來自海外,其代工廠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以及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這也是被加征關稅最厲害的幾個國家。也就是說,在海外代工后的蘋果產品,包括iPhone、iPad、Mac等再次回到美國市場,就得給自己人“過路費”,可笑嗎?
加征關稅,會帶來哪些影響呢?最直接的就是成本增加。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計劃,為了維持原本的利潤率,在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大概率會選擇將這部分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反映在商品上就是漲價。
但咱們上學的時候就學過,價格會直接影響供求關系,價格上漲的話,需求量就會下滑,那么銷量就會下降,因此企業的經營就會遭遇下滑。但如果價格不上漲,企業自己承擔這部分增加的成本,勢必會導致利潤率嚴重下滑,利潤空間就會被壓縮。但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是中國的關稅反制還是美對等關稅,其加征的關稅比例都不低,34%也好,54%也好,絕大部分的企業都是沒有辦法完全承擔這部分成本增加的,因此要么全部轉嫁給消費者,要么部分轉嫁給消費者,最終的結果就是,蘋果、安卓手機會漲價,只是漲多漲少的問題。
這個時候,有些小伙伴就提出了“華為是最大贏家”,可能會笑到最后的看法,但真相是什么?不可否認,在美制裁的刺激下,從芯片到操作系統,華為幾乎實現了“全國產”。但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提高關稅,不代表降低了美產品的競爭力,什么意思?如果對方的產品力夠強,就算價格有些許上漲,消費者也是會接受的。
更何況,這次中國關稅反制,針對的是美生產的商品,蘋果iPhone本就是在中國代工的,幾乎不受到影響。而蘋果iPhone漲價,很可能也是僅針對美國市場,畢竟中國代工的iPhone進入美國市場,需要被加征關稅,這也和咱們沒啥關系。
所以,就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來說,這次關稅所造成的影響,還是很有限的,對蘋果、安卓手機以及華為手機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國產手機還是要好好打磨產品,最終還是要用產品說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