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4日,湖北武漢,一位老人從自家窗邊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幾天后,數千名市民自發來到殯儀館來送老人最后一程,他是誰?為何會引發如此高的關注?
01
老人叫江詩信,1935年生于湖北鄖西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新中國成立后,江詩信上了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有了一份漁場工作的鐵飯碗。
1985年退休后,他自費去復旦大學學習攝影。他自己也想不到,余生會因為攝影而改變。
1992年的春天,江詩信以“家鄉美”為主題在鄖西、紅安等革命老區采風,記錄“山鄉巨變”。
在村口,鏡頭前忽然出現了一個衣衫襤褸、打著赤腳的小女孩,她趕著豬,一路尾隨在一群剛剛放學的小學生背后。
“怎么不去上學?”小女孩說,爸死了,媽改嫁了,剩下她和哥哥。江詩信當場掏出80元,讓兄妹倆走進了教室。
02
離開后,江詩信再次輾轉來到一個名叫熊家河村的 地方,所見的一幕再次震動了他: 一個小姑娘在家門口一邊煎藥,一邊看書。由于太專注,左手一不小心伸進了藥罐,燙起了一串水泡。
交談中江詩信知道小姑娘名叫張曉麗,父親去世,母親臥床不起,幼小的她輟學扛起了一個家。這一次,江詩信從路費中擠出100元送給了張曉麗。
苦孩子們在江詩信的鏡頭里定格,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頭上:“有生之年,要讓100個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從那時起,江詩信就像有人形容的,不是奔波在去山區的路上,就是在山區里走訪學校和失學孩子的家庭。
這一奔波就是14年,足跡遍及鄂、豫、陜3省15個縣市的600多個村莊,徒步28萬多公里,夠繞地球7圈。
個人捐資7萬余元,幫助230多位貧困孩子重返課堂。
江詩信身高1米7,體重卻連100斤都不到,兩頰深陷,整個人看起來非常瘦弱單薄。
1999年臘月,江詩信聽說祖師殿村的一對兄妹輟學了,不顧家人的反對,迎著大雪出門了。那段路,他要翻越一座海拔1330米、當地最高的山峰。餓了,就把自己帶的饅頭掏出來,放進懷里暖一暖,吃那些軟的地方,因為路滑,江詩信還摔了幾跤,直到下午六點才到達目的地。
第二天,江詩信就帶著兩個孩子去了當地的小學,把欠款和下學期的學費都給交清了,這一次老人大病了一場,在鄉衛生院整整躺了3天。
03
自從助學,江詩信的生活就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每天他只吃兩頓飯,飯菜常年就是兩個饅頭,一枚鴨蛋,他也從來不買衣服,就穿別人給的舊衣服。
江詩信一直低調行事,但他的善舉還是被越來越多的市民知道了,2004年的時候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老干部先進個人”稱號,同年成立了“江詩信愛心救助志愿者協會”,由他擔任會長。
出差,可以報銷的車費他自己負擔;參加市里表彰會,住賓館時,聽說一宿400元錢,就怎么也睡不著,不停給人念叨:“太貴了,這夠一個貧困學生一學期的生活費了,我睡不著。”
身為會長,他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每一次的捐款去向,都記錄在冊。每一筆捐款,都親自送到救助者手中,并拍照給捐款人查看。
沉重的壓力讓江詩信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2005年,江詩信申請辭去自己的會長職務,但因為沒有合適的人選,江詩信的申請沒被批準。
2006年,江詩信遭遇了意外,也就是這意外導致了他的自殺。
04
那年10月27日,一個自稱武昌區紀委書記的男人走進了江詩信的家中。
他說他有一筆捐款給協會,要江詩信提供銀行賬戶。
交談之中,男子問江詩信如何帶錢進山給孩子,江詩信如實告知“多的就打進銀行卡,少的就帶在身上”。
男子指著椅子上的手提包問:“包這么舊了,你怎么也不換個新的?”
專心抄寫銀行賬戶的老人并沒有察覺到什么,等到男人走后,他才發現包里的6000元不見了。
江詩信瞬間頭重腳輕,瘋狂大哭,不斷地吸煙……雖然向派出所報了案,但是,這事在老人的心里也就此打了結。
當時留下來的線索實在是太有限,再加上周邊也沒有監控記錄,案件根本就破不了。解釋不清,人們開始悄悄的議論這個事情,有人認為他確實被騙被偷了,也有人認為他就是故意要吞了。
極其沉重的心理負擔讓江詩信苦不堪言:“錢在家里都被騙了,我一心做好事,為什么偏偏來騙我?錢丟了,別人會怎么看我?……”
時間久了,他便想到用生命捍衛自己尊嚴的念頭。
05
11月21日,他在家中上吊,被老伴發現勸了下來。
24日,老兩口去女兒家,一眼沒看見,江詩信就從十樓窗戶跳了下去。
他以極端方式終結了71歲的人生。他的走,讓所有認識他的人深感意外、心痛及惋惜。
追悼會上,他幫助過的學生齊刷刷地跪在地上痛哭失聲,數千市民自發前來參加葬禮。
江詩信的離開,使家中陷入巨大的悲痛。
老伴心碎抱怨:
“家里本來就窮,他硬是把離休費一分不留地用在山里伢身上,真是苦了家里人。”
“你問問他,盡到做丈夫的責任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沒有?姑娘中考584分,沒讀成高中,兒子也沒有讀大學。他從來不操家里的心。
我幾次問他:老江,這個家你還要不要?說是離休干部,到現在還是住的宿舍,頂層,總是漏雨。你看屋里有個像樣的東西沒有?
說出來不怕你笑話,冰箱是女兒送的,地板磚、窗戶都是女兒出錢裝修的,電視機、空調是聯通公司捐的。
他也不顧自己的身體,早晨買兩個饃饃吃兩餐,他走的這條路啊,特別艱難……”
“他從不生氣,從不還嘴,你說得再狠,他像沒聽到。等我氣消了,他慢慢和我談,說他是為國家培養人才。”
“希望老人”江詩信走了,帶著委屈,帶著怨恨,帶著對貧困學生無盡的擔心,永遠離開了。
有人說,江詩信的死是因為他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壓力隨著責任越來越大,直到大到他無法承受。 丟錢,是壓死駱駝的最 后一根稻草。
也有人說,他是被所謂的名聲累死的,被自己的善良綁架了。
也許是更如他女兒江麗所說:爸爸終于解脫了。
雖然江詩信走了,但他的英雄事跡還在傳頌。緬懷之余,他的精神感召著越來越多的好心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來填補這世間缺少的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