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水磨溝街道北山社區,理發師為居民免費理發。
小朋友手工課、老年人反詐課堂、居民合唱排練……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水磨溝街道北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這背后,社區社會企業發揮了重要助力,將不大的活動空間安排得井井有條。
對許多人來說,社區社會企業是個新鮮名詞。簡單來說,社區社會企業,由社區居民委員會以特別法人身份發起、控股或全資成立,以解決社區問題、提升社區服務為目標,通過創新商業模式開展經營管理,所得部分或全部利潤持續反哺社區發展治理。
如今,烏魯木齊部分社區正積極試水社區社會企業,從政府“輸血”轉向“自我造血”。這些社區社會企業是如何運營服務的,效果如何?記者展開了走訪。
就業與公益雙贏 激發社區活力
3月22日,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振安街綜合創業市場,商戶林海濤忙著打包干果,準備發往上海。去年4月,得知社區社會企業有閑置門面可承租,他報名入駐。如今,30多平方米的干果店擺滿200多種貨品,生意紅火。
振安街街道是烏魯木齊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區域,幫扶群體多,基礎設施建設壓力大。2023年底,振安街街道在振安街南社區成立烏魯木齊春景惠民社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春景惠民公司”),成為全市首個“吃螃蟹”的社區。
春景惠民公司采用“社區—企業—社會”合力模式,與第三方合作,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物業管理和公益服務。考慮到居民勞動技能和擇業條件受限,公司打造婦女創坊,無償幫助居民銷售手工刺繡品,為帶孩子的婦女提供靈活就業機會。同時,公司盤活閑置資源,出租空置房屋,幫助居民開設修車鋪、小吃店等,助力居民創業。
在水磨溝區創業路南六巷公交車站旁的石榴驛站,是由春景惠民公司聯合另一家公司打造運營。108平方米空間劃分為政務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購物區,配備飲用水、輪椅、醫藥箱、手機充電器等便民用品,供居民免費使用。水磨溝區振安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胡海鷗說:“我們前移社區服務窗口,就是為了讓居民少跑腿,服務更貼心。”如今,驛站服務項目增至24項,工作時間也按需調整。
社區社會企業作為新型社區治理和經濟發展模式,在成都、寧波等地已有探索。2018年,成都市出臺相關意見,推動社區社會企業培育發展。當前,社區社會企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放活企業經營和管牢廉政風險之間,需要找到平衡點。“企業為社區賺錢,怎么把錢花好、花得規范,十分重要。”振安街街道經濟發展中心負責人胡遠斌說,公司章程規定,運營收益30%納入社區公益發展基金,用于社區公益服務。其余資金使用,通過業主代表大會、社區公示等方式,讓居民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和資金流向。
化身貼心管家 滿足群眾需求
“阿師傅,店里要拉電線,能來解決一下嗎?”接到居民電話,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頭屯河街道魏戶灘路社區社會企業維修隊隊長阿不都米吉提·阿布來提迅速趕往現場。他笑稱:“我現在感覺自己像個‘大管家’。”
魏戶灘路社區所轄多為老舊小區,設施老化,居民需求多樣。為解決服務供給不足問題,社區于2024年7月成立民興望業(烏魯木齊)社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今年1月初開始運營。公司成立后,打通社會資源導入路徑,推出房屋中介、便民維修、家政保潔、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充電等業務,企業提供低償服務,困難家庭可享免費服務。
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劉小良說:“社區社會企業提供的是商業領域不提供或高價提供的服務。”公司搭建微信平臺,方便居民反饋訴求,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起初,很多人不理解社區辦企業。“我們的想法就是發揮社區黨委引領作用,通過社區社會企業‘自我造血’,提升社區服務群眾能力。賺錢不是企業的核心目的,讓更多群眾感受到溫暖是我們的最終追求。”魏戶灘路社區黨委書記蔡青山說,成立社區社會企業是創新社區治理的一種手段,讓社區不等不靠也能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運營中,保持公益性是社區社會企業不變的原則。公司先后實施東干渠社區、順河路社區居民樓排污管道更新、平安社區老年活動室裝修維護公益項目,還為部分家庭提供免費房屋租賃、買賣及維修服務,獲得居民肯定。
“社區社會企業具有零距離接觸居民的獨特優勢,充分了解居民的多樣化需求,提供低價個性化服務,提升了居民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減輕政府經濟負擔。”新疆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學院)創新與戰略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阿布力孜·布力布力說。
盤活閑置空間 反哺社區發展
3月21日,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水磨溝街道北山社區愛心理發屋前,居民排起長隊。每周五,專業理發師會來此為居民免費理發。這個理發屋是北山社區社會企業利用閑置空間打造的。
長期以來,財政撥款是社區工作經費的主要來源,資金來源單一、供需矛盾突出、資源整合不足,日益成為制約社區治理的突出因素。
2023年底,北山社區成立烏魯木齊市和美北山居民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成立旨在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增強社區凝聚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實現社區和諧發展。”北山社區黨委書記聶啟沖說,運營一年,公司純收入30多萬元。
該公司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排查閑置資源,找到企事業單位“管得著卻又看不見”、社區“看得見卻又管不著”的閑置資源。在社區推動下,公司根據用途、權屬和社區需求,建立資源清單,通過合作運營盤活,提高使用效率。
“您認為飯菜價格是否合適、口味是否滿意、量是否足夠?”該公司利用閑置空地打造“百姓食堂”后,發起意見征集調查。居民符英浩發現,大家在平臺反映訴求后,食堂會很快調整,越辦越好。
該公司還對城市閑置邊角地塊進行了合理規劃和開發利用,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多位優質投資人。利用閑置場地建設蔬菜店和充電站,設置停車場和老年活動室,滿足社區全齡段需求。
“社區社會企業在黨建引領下,盤活閑置資源,發揮最大社會價值。”聶啟沖說。
血造出來,流向哪里?公司盈利后反哺社區,定期開展低價“磨菜刀”服務,聯系家政公司為困難家庭提供家政優惠服務,慰問鰥寡孤獨老人和困難群體,協助社區成立志愿服務隊伍。
“以往,社區開展活動的經費要向上級財政部門申請,去年通過多方運營,所有活動費用已由社區社會企業承擔。”聶啟沖說。
該公司還協調轄區商戶組建商業聯盟,發放消費抵扣券,促進消費。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志愿服務、調處矛盾糾紛等,都會獲得消費抵扣券。
社區社會企業的探索,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但也面臨挑戰。例如,如何確保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如何提高居民參與度和滿意度?
“社區社會企業的發展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通過政策賦能、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和風險防控,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居民參與的可持續模式。”阿布力孜認為,未來可進一步探索全國性社區社會企業認證標準,推動社區社會企業在基層治理中發揮更顯著作用。同時,推動地方政府出臺專項文件,明確社區社會企業的社會屬性、準入條件及監管機制,通過市場化經營機制,提升管理專業化水平,使這些小而美的社區社會企業真正扎根社區、服務社區。(張冬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