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林西縣城南街道,一群孩子正踩著柔軟草坪上的陽光,在色彩斑斕的滑梯間追逐嬉戲,歡聲笑語回蕩在社區廣場。這里,每一處細節都浸潤著對兒童的關懷與呵護,林西縣正以“兒童優先”為核心理念,將“友好”二字融入社區建設的肌理之中,打造出一個讓家庭安心、兒童歡心的成長樂園。
社區周末課堂舉辦“百變小積木”樂高拼搭活動
作為林西縣年輕化特征顯著的社區,城南街道未成年戶籍人口達6800余人,占總人口的17.5%。面對這一群體需求,街道黨工委以“四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模式為抓手,從空間營造、教育服務到文化培育,全方位構建兒童友好型社區。漫步社區,專為兒童設計的游樂區成為最亮眼的風景線:采用環保彈性材料鋪設的場地安全舒適,滑梯、秋千和攀爬架錯落有致,卡通造型的指示牌與充滿童趣的涂鴉墻相映成趣,吸引孩子們流連忘返。“以前孩子只能在小區里亂跑,現在社區有了專門的游樂區,設施安全又有趣,我們家長也放心多了!”居民李女士一邊看著女兒蕩秋千,一邊感慨道。
硬件設施的完善只是第一步,城南街道更注重通過多元服務滋養兒童身心成長。社區“周末課堂”項目便是其中一大亮點。每逢周末,孩子們便涌入社區活動中心,參與手工制作、科學實驗、繪本閱讀等課程。街道與教育部門、共建單位合作,引入專業師資力量,讓周末課堂成為孩子們的第二校園。二年級學生張明軒興奮地說:“上周老師帶我們用廢紙盒做機器人,我還交到了新朋友!”紅星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晶晶表示:“周末課堂不僅是知識的傳遞站,更是孩子們社交能力與創造力的孵化器。未來我們將拓展更多特色課程,讓周末時光更充實、更有意義。”
在城南街道,“兒童友好”不僅是自上而下的規劃,更是居民共同參與的社會實踐。社區定期舉辦“童言童語”議事會,邀請孩子們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在一次討論中,7歲的董昕怡提出“希望游樂區增加遮陽棚”的建議,不到兩周便得以實現。這種尊重兒童聲音的機制,讓社區治理更顯溫度。家長董飛對此深有感觸:“孩子覺得自己是社區的小主人,責任感也更強了。”此外,街道還通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活動,組織親子讀書會、環保實踐等活動,讓家庭教育與社區支持形成合力。
社區的溫度,還體現在對特殊群體的關懷上。螢火蟲愛心志愿者團隊定期走訪困境兒童家庭,提供課業輔導和心理疏導;社區圖書館開辟“童書漂流角”,鼓勵孩子們交換書籍、分享閱讀樂趣。居民趙奶奶帶著孫子參加活動時感嘆:“螢火蟲的志愿者特別耐心,孩子現在變得開朗多了,連我都跟著學了不少育兒知識!”這些細微處的用心,讓“友好”理念滲透到每個家庭。
從安全無憂的游樂空間到啟智潤心的教育服務,從傾聽兒童聲音到凝聚社區共識,林西縣正以兒童為紐帶,編織出一張充滿活力的社區網絡。正如城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寧靜所言:“在這里,孩子們的笑容就是社區最美的名片。”未來,林西縣將繼續深化兒童友好實踐,拓展“睦鄰”文化內涵,讓更多家庭感受到“推門即美好”的幸福生活。(楊玉婷、吳鑫)
來源:赤峰市林西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