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晨:3年蛻變,95后民警從警營小白逆襲反詐先鋒
賈晨,男,中共黨員,陽城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從警3年,這位活力四射的95后民警,把青春毫無保留地獻給公安事業,用熱血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擔當。
2022年3月,初入警營的賈晨帶著一臉青澀,面對派出所棘手復雜的工作,他沒有絲毫退縮,和同事在入戶走訪中察“家情冷暖”,在辦理案件中解“家長里短”,他如同一塊干涸的海綿,緊跟前輩,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終于讓自己從“業務小白”成長為“辦案好手”。2023年11月,賈晨轉崗刑偵大隊反詐中心,他迅速進入角色,用勤奮好學、善于鉆研的勁頭,將派出所學習的經驗巧妙地融入偵查辦案中,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反詐民警。
連續加班加點17天,4卷500余頁的案件資料……這是賈晨在辦理一起投資詐騙案中的工作量。“刑偵大隊加班加點是很正常的事,餓了吃口泡面,回去睡3個小時回來繼續加班,但看到案件完結的那一刻,欣慰是無法形容的。”回憶起前段時間,他臉上的疲憊仍未消散。
2025年2月15日,刑偵大隊接到轄區居民報警稱遭遇投資詐騙。接報后,賈晨第一時間投入到緊張的偵查工作中。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賈晨發現這起案件的詐騙手段極為隱蔽,詐騙分子冒充金融界“資深人士”誘導被害者投資,隨后以充值通道緊張為由操控被害者在網購平臺購買電子產品,利用 “閃送” 服務迅速實施贓物轉移,再通過轉賣的方式將錢“洗白”。
作案手機號虛擬化,取貨地點隨機化,人員身份隱匿化,面對重重困難,賈晨沒有絲毫退縮,他深知,每耽誤一秒,群眾的損失就可能進一步擴大。從電子數據的深度挖掘,到海量交易的仔細梳理,他和戰友們重建訂單時空軌跡,奔赴3000余公里外的廣東、廣西等地,順線排查,終于在3月4日凌晨,將“跨省游擊”的冒牌“閃送員”吳某及其上線呂某、何某抓獲,當場扣押閃送物品10余件、手機4部、無人機1部。
一次次與詐騙分子的較量中,賈晨逐漸意識到,反詐工作不能僅靠事后打擊,更要提前預防。“破一案不如防一案,多一次宣傳,多一批人知曉,就少一人被騙受害。”為了讓反詐宣傳更接地氣、更有實效,賈晨利用大型活動日、節假日、集會,在人流密集區域以及中小學校園內開展反詐宣傳,詳細拆解詐騙分子的套路。同時,還將反詐宣傳視頻、內容轉發到反詐矩陣群內,讓群眾及時了解新型詐騙手段,筑牢防騙意識,從根源上斬斷被騙可能。
宣傳防范、預警勸阻、資金止付,反詐戰線上的每一個腳步,賈晨都踩的堅實有力,如何從詐騙分子手中把群眾的錢“搶”回來?如何聚集各方力量把攔截資金的堤壩筑得更牢?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24年12月4日,刑偵大隊接到反詐預警指令:轄區居民周某存在被詐騙風險。賈晨立即撥打周某電話,電話那頭,周某言辭閃爍,只稱要“取現8萬元轉存至其他銀行”。為了抓住勸阻的“黃金時間”,賈晨立即趕往周某家中,面對詢問,周某雖堅稱取款用途正當,可神色慌張,拒絕透露詳情。“周姐,您可能遇到冒充公檢法詐騙了,這錢咱可不能轉。”賈晨以同類案例為切入點,細致拆解詐騙話術的漏洞,經過1小時的耐心勸說,周某終于說出實情:對方稱自己是某市公安局民警,謊稱周某身份證涉嫌詐騙,要求其接受調查期間不準和其他人接觸,并繳納8萬元“保證金”以“免除責任”,周某一聽便慌了神,立即按照對方要求準備匯款。賈晨結合真實案例,再三強調公檢法機關絕不會通過電話要求當事人轉賬,周某這才如夢初醒。
“我們干反詐的,需要未雨綢繆,犯罪分子行騙手段層出不窮,我們就得想到他們前頭,防到他們前頭,才能捂好老百姓的‘錢袋子’。”從初入警營時的懵懂新手,到如今在案件偵辦、宣傳預警等多個領域都能獨當一面,這三年,是賈晨不斷成長、實現華麗蛻變的奮斗歷程。未來,他將繼續堅守在反詐斗爭的最前線,以“與騙子賽跑、為百姓守門”的信念,在反詐戰場上書寫忠誠擔當。
商務合作 0356-8981555
來源:陽城公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