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你看中的那套老房子,被另外一個買家下單了。”
最近房地產市場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同一個地段,98年的二手房比隔壁小區的次新房價格便宜15%左右,但是帶客量卻是后者的3倍,成交量也遠遠碾壓后者。
有中介說,現在的年輕人買房都變聰明了,寧愿選擇老小區的三房,都不要新樓盤的兩居室。
在廣東從事近20年房產銷售的中介說漏嘴,今年買房,不想虧錢,就牢記這7個字:“買舊、買大、不買三”。
這一期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七字購房指南,究竟有啥特殊之處。
.01
買舊的門道
中介說,前兩天剛收的房子,2023年某新區的樓盤,精裝交付時層高縮水5公分,飄窗面積還多算了1.2平。
而另外一套老城區的住宅,現在特別的搶手,雖然外觀看上去不咋地,但實際得房率卻比新房高出了10%左右。
更重要的是,這個老社區出門300米就是菜市場,學校,醫院,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就拿這一點來說,也不是那些次新房能比得不上的,
而且住建部已經明確,今年全面改造2000年前建造的老小區,預計5.3萬個老小區要重獲新生,
而最近很多人就從政策當中看到了新的商機,都在瘋狂選購核心區的老小區,這種房子只要經過改造加裝電梯,租金就能上漲40%。
這樣的投資回報,怎么能不吸引有錢人搶購呢?
.02
"買大"的智慧
前兩年朋友資金緊張,在郊區買了一套80幾平米的小三房,前幾天聽他抱怨,每天開車上班,光通行時間起碼都要兩三小時。
關鍵是家附近也沒有什么學校,孩子讀小學只能去私立,學校不咋的,但一年的學費就兩三萬,朋友一直抱怨自己后悔買了這個房。
反觀我另外一個老同學,2007年的時候,在市區買了一套146平米的老房子,當時單價確實高的離譜,但現在看他們的情況,
孩子讀當地最好的公立學校,門口就是地鐵,菜市場離家直線距離只有100米,步行15分鐘就是森林湖。不僅生活便利,每年的居住成本還特別便宜。
有一個干中介的朋友分析了這個事:
他說,2023年的二手房成交中,110平米以上的戶型的去化周期比90平米以下,足足快了15天。
尤其是城市的核心區域,如今不僅買的人多,價格上升潛力還更大。
.03
"不買三"的小心謹慎
甚至有一位從事多年房產銷售的中介朋友透露了一個消息,他說他們公司內部資料顯示,2023年新增的法拍房中,37%是郊區新房,28%是小開發商項目,還有40%都是過去口號喊的特別響的文旅遠郊盤。
這幾類房子有一個共性——周邊配套資源不完善,前期開發商賣房時承諾的湖景房,后期都變成了臭水溝,出行困難,空置率飆升,房價也跌跌不休。
就拿我一個朋友在銀灘買的海景房來說吧,節假日的時候入住率都不足10%,平時就跟鬼城一樣,吃個飯都得打車半小時,而且叫外賣都沒人接單。
所以買房一定要記住這三個雷區:
非核心地段的新盤、不知名開發商的"網紅盤"、沒有真實生活場景的"概念盤"。
這些房子銷售在賣房時都是糖衣炮彈,真的拿到手上,你就會發現,所謂的各種配套都是虛幻。
.04
2025年怎么買房才劃算
買房即賺一去不復返了,現在買房子就得考慮到實實在在的生活需求。
所以大家在買房的時候可以參考這三個建議:
①提起12份精神看房
選房子就得像找結婚對象一樣,一定要篩選開發商,了解開發商的征信情況,實際情況,多看多對比,這樣才能避免買到爛尾,買到劣質房。
②把通勤時間換算成房價。
不要一開始就盯著房價不放,你得把以后上班的通勤時間全部計算在內,以及選擇郊區便宜的的“新遠大”,還不如選中心區域的次新房。
短期會覺得這種選擇不劃算,長期你會覺得處處都是優勢。
③倒推需求
很多人不懂得怎么樣去衡量需求去買房,教你一個很簡單的辦法——用未來五年的家庭計劃,來倒推戶型、地段等需求。
舉個簡單例子,你打算五年內生育,就要考慮到孩子的居住面積,以及將來孩子上學需要。這樣你就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戶型,哪個地段的房子。
總之,最好的房子是讓你能夠實現好生活的地方,不要總盯著價格,一定要牢記上述七個字:買舊、買大、不買三。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