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跌倒,請在哪里繞道。
貓妖用九條命重復報恩,直至魂飛魄散;舞姬季離用子母梨續命,把自己練成妖界木乃伊;宣夜一邊喊著“人妖殊途”一邊和半夏上演“你逃我追插翅難飛”的戲碼……
《無憂渡》里最扎心的設定,不是妖術與劍光的正邪對決,也不是妖與人愛而不得的宿命,而是幾乎所有角色都陷在生命的陰影中躑躅循環。這些虐心的劇情,都在用妖界寓言揭開一個心理學真相——人類(包括妖怪)總在無意識重復過去的傷痛,偏執地讓悲傷“單曲循環”!
最早按下“單曲循環”鍵的是心理學大神弗洛伊德,他將這一行為命名為:“強迫性重復”(Repetition Compulsion),強迫性重復,指人類會無意識地重復早期創傷或痛苦情境,試圖通過“再經歷一次”來修復創傷,卻往往陷入更深的惡性循環。用人話來說,就是:人啊,總是會在同一個坑里反復跌倒,每次都誤以為自己能爬起來,卻一次比一次摔得更重。
例如貓妖的報恩,用一次次的“舍命替死”賺得千兩白銀,換取捉妖師出手相助,用最后一條命救回了垂死的恩人,所謂的“救命之恩,九命相還”。但,真的“還”了嗎?這個不好定義,畢竟報恩這件事不像借錢,可以量化考核,貓妖的行為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不叫報恩,該叫“贖罪式循環”,它只是把未能及時報恩的愧疚感,轉化為自毀傾向的強迫式重復。似乎每一次的慘死都能減輕自己內心深處的遺憾,殊不知悲傷只在它這里“單曲循環”,除了感動自己,并不能改變過去。
同理,季離陷在“吃梨→恢復青春→快速衰老→吃梨”的循環中,宣夜陷在“斬妖→懷疑人生→自我放逐→繼續斬妖”的循環中,這些惡性循環的初衷都是為了緩解暫時的焦慮,反而讓人陷入又一次的焦慮。
或許表面上當事人都曾為此進行了抗爭,但“強迫性重復”揭示出:其實我們或許都在潛意識里期待著這種循環的發生。
為什么人會沉溺在過去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難道“自虐”真的是一種天生的潛質?非也,其實是因為:躺在過去的“坑”,能夠填補三個心理上的“坑”。
創傷修復的本能驅動
大腦會將未解決的創傷標記為“未完成事件”,像后臺程序一樣持續運行,驅使人通過相似場景尋求“改寫結局”的機會。比如童年那些痛苦的經歷(虐待、被忽視、未獲得的事物等),都會在心里留下一串“……”,成年后之所以一遍遍重復相似的場景,是想尋求治愈的方法,填補上省略的空白。所以才有:成年的暴飲暴食是在宴請童年物資匱乏的自己。
安全感的矛盾需求
即使重復帶來痛苦,但熟悉的模式能提供一種寶貴的情緒價值——“可控感”。 為什 么有些野生動物即使被人豢養在衣食無憂的圈舍,仍然想逃回朝不保夕的大自然?因為陌生的環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籠中的食物取決于投喂人的自律,心理壓力大過生存壓力。代入到人類,可控的痛苦要比未知的快樂更具安全感,所以我們會吃藥、注射、縫合,而不是期待傷病自愈。人類對痛苦的耐受性,往往超過對未知的承受力。
潛意識的代際傳遞
上一代人未解決的創傷、行為模式或情感反應,會像“隱形基因”一樣傳遞給下一代,即使后代在理性上抗拒,仍會無意識復刻相似命運。 比如祖輩執迷于囤積食物,父輩熱衷收集垃圾袋,我們沉溺于游戲的等級,其實都是“生存焦慮”的體現,創傷的“隔空投送”存在著遺傳暗線,也許只有潛意識明白: 那不過是過去場景的變形再現。
以上就是“強迫性反復”產生的三個底層邏輯,我們可以窺見很多執拗行為的心理根源。貓妖自虐式報恩源于“創傷修復的本能驅動”,宣夜的“妖族捉妖師”出自“安全感的矛盾需求”,季離對青春的貪念其實是女性容貌焦慮“潛意識的代際傳遞”。妖界是如此,人間亦不例外。
《無憂渡》中的蛇妖赤練,被人類女子杏仙欺騙三次扔不死心,堪稱“妖界第一舔狗”,在我們嘲笑赤練“愛商”堪憂的同時,是不是也可以反省一下自己? 那些喊著遇人不淑的姐妹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偏偏只有你接二連三遭遇渣男,到底是渣男排隊走到你面前,還是你潛意識里只允許渣男靠近你?
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是你的“強迫性重復”行為唆使你持續選擇“潛質渣男”來到你身邊,希望通過“情景再現”尋求改變現實的方法,然而事實卻是: 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也永遠找不到改造渣男的秘方。 無論你嘗試多少種方法,都不能彌補你初戀的遺憾,只會讓你從一個坑陷入另一個更深的坑。
當00后職場人勇敢喊出了“拒絕加班”的口號,貌似擺脫了“牛馬無限流”的循環,但我們要明白: 行為只是外在的體現,思維模式才是內在的核心。 需要驗證的是,“強迫性重復”是否還存在于打工人的日常思維中? 如果按照經驗,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環節必定會出現不可控風險,你是選擇設計好反駁發言,預備回懟? 還是打破慣例,重塑流程(當然存在失敗的風險)? 若是前者,其實你就是在“強迫性重復”,頂多選擇了另一種舒服的姿勢而已。 不得不承認,要想跳出循環,是需要一定的勇氣,承擔相當的代價。
關于PUA這件事,我們好像較少從被PUA者的角度分析過,當然不是“受害者有罪論”,而是很可能我們一直都忽略了自身的一個思維漏洞。當別人洗腦你“能力不行”“人老珠黃”“性格有缺陷”之時,我們會不會在心里不由回想起: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比較、校慶晚會落選主舞擔當和好朋友吵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往事?這又是“強迫性重復”給我們挖的一個坑,讓焦慮重啟循環,推著我們走近似曾相識的陷阱,是熟悉感讓我們放松了警惕。心理出現了縫隙,壞人乘虛而入。
“強迫”加“重復”,最容易聯想到的事物就是傀儡,“強迫性重復”讓人變成生活的傀儡,被莫名其妙的情緒操控著,重復傷痛,被強迫踏入相似的泥潭。當有一天你意識自己是一位悲催的匹諾曹,你知道該如何反抗嗎?
下面跟你分享三個可以打破“強迫性重復”的方法,可以在意識到自己即將陷入“惡性循環”的時候,嘗試改變。
打破循環
劇情相似,直接改劇本
很多科幻電影里都有過類似的情節,要想打破時空循環,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如果你發現某些事某些行為似曾相識,而這種相似感又來源于某些不好的回憶,那么別猶豫,直接祭出你往常最不可能的應對。因為你過往的處理方式,都已經證明了無效,那么就跳出窠臼,出奇制勝。就像宣夜在覺醒了妖族身份之后,就不能再以人類的身份思考人生(妖生)一樣。存在即合理,不合理的也許更自由。
更改模式
不破不立,建立新信仰
科學證明—— 21天可以建立一個新習慣,而一個新的行為模式的建立可以覆蓋絕大多數的舊模式。 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你應對“強迫性重復”的舊有漏洞。 比如給自己的焦慮情緒設定一個實物標簽,每當像發火的時候,就點燃香薰蠟燭,提醒自己要平和下來,再思考對策,21天之后,形成“香薰氣味=平靜心態”的肌肉記憶。 每當要發火的時候,香氣的條件反射帶給你清醒的決定。
系統重置
告別過去,需要儀式感
我們都知道,流氓軟件是刪不干凈的,重裝系統才是斷舍離的正確模式。誓言和決心太過空洞,很多時候我們不妨加強“儀式感”來讓大腦明確“鏈接已斷”。燒掉前任的定情信物、刪除PUA的聊天記錄、給童年的自己寫一封“斷交信”、退出怨念叢生的同學群…… 不要讓過去的自己活在當下,否則未來的你依然和今天一樣痛苦。
無憂渡,真正要“渡”過,不是河流,而是岸。“強迫性重復”像一個詛咒,總想把你留在原地,若困于循環的此岸,便永遠無法抵達無憂的彼岸。所以,當你下次即將跳進熟悉的坑時,請默念:“我要渡的是——那個困在過去的自己。”
編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設計:姜黑勒久
圖源:豆瓣、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