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特朗普對等關稅落地,中國帶頭強勢反制,中美互加34%關稅的騷操作出臺,中美貿易脫鉤基本上鐵板釘釘。
很多人將此視為中美之間的攤牌。那么,這種看法準確嗎?云石君覺得,還不算。關稅大戰、貿易脫鉤,確實可以視作中美“文斗”的最高峰。但也僅限于“文斗”而已,武斗方面,別說中美正面熱戰了,連代理人戰爭都沒有。
當然,很多人覺得像俄烏戰爭、中東亂戰中,俄羅斯、胡賽、哈馬斯等等,這些都可以視為中國打擊美帝霸權的代理人。
那這些算代理人戰爭嗎?我覺得不是。確實,以上事件中的參與者,確實都有代理人的某些影子,但跟真正的中美代理人戰爭,還差了十萬八千里。畢竟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胡賽、哈馬斯,他們參與戰爭,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非給中國打工,中國跟他們只是基于共同的戰略目的有一些合作而已,他們并不聽命于中國,中國對他們并沒有強制約束力,更沒有對他們提供軍事方面的支持。事實上,直到現在為止,中國都沒有武裝過任何一個反美勢力——哪怕是唯一跟中國有實質性盟友關系的朝鮮也不例外。
那中國為什么這么克制?是中國沒有跟美國武力攤牌的能力嗎?
以前可能很多人會這么覺得。但經歷了這幾年中國的軍工大爆發,尤其是去年以來的高精尖武器裝備頻繁亮相,我們赫然發現,不僅是軍工產能全面碾壓,哪怕在軍工科技方面,我們也已經基本實現了對美國的整體追平甚至部分反超;而反觀美國,去工業化和制度性腐敗之下,其軍事能力已經完全今非昔比,而且這種衰落在可預期的將來也難以逆轉。現在美國唯一還有優勢的,可能就只剩下存量軍事資源——但這在中國的逆天工業體系和軍工產能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這么來看,我們不僅已經是遙遙領先的全球第一工業強國,軍事能力方面,恐怕我們不經意間,也已經走到了世界第一;科技方面,這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后,我們在絕大部分也實現了對西方的整體追平甚至部分反超,僅有高端芯片技術、生物科技等少數領域依然落后——但考慮到這部分領域的應有范圍有限,且中國的追趕速度迅猛,所以科技實際上也不再是什么問題。
那美帝霸權還有什么優勢?唯一的優勢就只剩下金融了。可金融霸權是建立在硬實力霸權基礎上的。既然美國的硬實力已經比不過中國了,那意味著中國只要武力攤牌——不說摧毀吧,哪怕將其嚴重削弱,那所謂的金融霸權就成了空中樓閣,倒塌不可避免——畢竟沒了美軍,何來美元?沒了美元,產業空心化的美國,又憑什么用一張綠紙去收割世界?收割不了世界,自己又去工業化,美國還有什么實力可言呢?
這么一捋,我們發現,現在的美帝,可能真的已經淪落為一只紙老虎。可能它之于別人還有幾分威懾力,但在咱們這里,這個所謂的霸主,真的已經是只是個空架子——只要咱們去推,它必倒無疑。
可即便是看清了這一點,我們似乎也沒有打算動這個手。像貿易戰,雖然這次我們的反擊很堅決,也很石破天驚,但說到底也不過是對美國打擊的回應而非主動出擊。在過去的各種中美貿易戰、科技戰中,中國的姿勢都是防守反擊,從來不會主動出擊。
最典型的就是金融戰,這是美國優勢最大的領域,我們防守的也很吃力,大家房子都跌了好幾成,還有大把大把的人失業,整個經濟這兩年也都在低頻狀態運行。
可問題是,我們明明知道知道美帝金融優勢是建立在硬實力基礎上的,而我們又具備了摧毀美帝硬實力的能力。可即便如此,我們卻沒有選擇直接開啟熱戰,一把打爆美國金融霸權的底層支撐,反而是把斗爭局限在自己最薄弱的金融領域,苦苦支撐,跟美國玩什么憋尿大賽。
有簡單有力的手段不用,為什么要選擇復雜版的纏斗模式呢?
最政治正確的說法,是我們熱愛和平,希望通過創造增量資源而非消耗存量資源的方式和平崛起;而且我們的發展勢頭也確實更好,歷史趨勢在我們這一邊。
這個解釋當然是正確的。但其實除此之外,我覺得還有幾個因素,值得說道說道。
首先是代價太高。美國確實是紙老虎了,但這只紙老虎只是相對于我們而言。如果把咱們拋開,在沒有中國的全球范圍內,美國依然是強大的讓人仰望的存在。
這話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我們可能確實已經在硬實力上超過了美國,但這種超過只是相對的,中國之于美國的硬實力優勢,并沒有達到遙遙領先的地步。這種情況下,貿然用武斗的方式跟美國博弈,就算能贏,我們也勢必損失慘重。
更何況,未必能贏。因為一旦武斗模式開啟,我們面對的不是美國,而是美帝。美國是一個國家,美帝是以美國為首的霸權體系。它往小了說是五眼,往大了說是二十多個發達國家組成的霸權聯盟。、
這意味著一旦中美武斗,美國從全球范圍內籌集資源,積攢力量的能力,是要遠強于我們的。
當然,美國盟友對美國也不是俯首帖耳的,它們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算盤,甚至他們巴不得中美兩敗俱傷,然后自己漁翁得利。
但在認識到這一點的同時,你也不能否認的是,這幫盟友可能對美國不滿,但對中國的態度絕對更壞。畢竟不管怎么說,他們跟美國也是有著共同的利益捆綁,共同的意識形態價值觀,甚至共同的文化、宗教信仰乃至于人種。
所以,就算他們懷揣小心思,但大的站隊上,還是站在美國那邊的。可能他們不會出十分力,但哪怕只出三、四分力,這對美國也是強力加持。
所以,哪怕中國真的在硬實力方面超過了美國,但只要沒達到大幅領先的程度,只要美西方體系內部的裂痕還沒有達到決裂的程度,貿然跟美國攤牌,開啟武斗模式,這都意味著高風險。畢竟,武斗模式開啟后,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秩序,一個霸權體系!
其次,一旦攤牌,武斗模式開啟,美國也未必就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么拉胯。美國現在的拉胯,其實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其內部矛盾積累的結果。各階層,各利益集團圍繞越來越稀薄的存量資源互相搏殺。這極大的消耗了美國自身實力,導致其對外博弈中的國家實力釋放嚴重受限。
這種內耗如何解決?從歷史經驗來看,內部矛盾向外轉移一向就是屢試不爽的手法。美國也確實這么做的——美國反華的愈演愈烈,其實也不能排除是內部矛盾外移的因素。只不過由于中國一向隱忍,并跟美國內部部分利益集團構建起緊密的經濟捆綁,這就導致美國內部無法統一思想,把國家力量圍繞反華話題高度組織起來,而不得不繼續消耗在無休止的內訌當中。
但一旦中美開啟武斗模式——別說直接熱戰了,哪怕是代理人戰爭,這都會對美國內部構成極大的反向刺激。在強大的外部威脅面前,國民黨和共產黨都能開啟二次合作,美國資本家都能讓利工人以求壓制蘇聯;如果中國真的張開了獠牙,面對這個真有潛力滅亡自己的對手,美國內部很可能在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恐懼下空前團結。屆時珍珠港前松散的美國就會消失,珍珠港后高速運轉的國家機器就會復活——雖然因為工業空心化的原因,美國不可能像二戰時那樣一夜之間軍工爆發,但只要眾志成城人心凝聚,憑著美國的霸主底蘊,其爆發的力量,也絕對不是今天這種爛衰樣兒可以比擬的。
如果是這樣,那咱們反而就弄巧成拙了。雖然眾志成城的美國,咱們也未必就怕(畢竟咱們這邊更眾志成城),但你不攤牌,這幫貨就繼續醉生夢死沉迷于內訌;你一出手,他們就團結起來跟你死斗。既然是這樣,那還是能不出手就不出手——畢竟讓他們自己跟自己斗,總比讓他們抱團跟咱們斗要好得多。
這就是中國面對美國一直這么克制的原因。別說武斗了,哪怕是文斗——就像這次的關稅反殺和貿易斷絕,雖然咱們早就準備好了,甚至有可能是蓄謀一球,但也必須要等到特朗普先出了手,咱們才能還擊。
說白了,就是要營造受害者的氛圍。哪怕自己內心其實早就想打人了,但也必須擺出被迫反擊的姿態。只有這樣做,才能爭取道義。只有占了道義,才能最大限度的瓦解對方——就算不能逼特朗普政府妥協,但至少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阻礙他在內部凝聚人心,構建舉全國之力跟中國pk到底的反華共識。
而對美國全面攤牌的第三個壞處,就是會徹底顛覆秩序。
我們中國是全球最大工業國,工業產值超過G7總和。這么龐大的工業體系,光靠我們自家市場是消化不了的——哪怕將來內需拉起來了,也消化不了。
所以必須開展國際貿易,必須盡可能的占領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這也是我們這么支持全球化的原因。但要全球貿易,就必須要有秩序,而一旦中美全面攤牌,全球秩序就會大亂,貿易也就無法順利進行。到時候如果不想工業體系因為商品賣不出去而崩潰,那唯一的解決辦法,就只能是把工業產能轉化為軍工產能,然后出去搶地盤爭霸權。但且不說這種爭霸是否能贏,要承擔多少損失。就算最后贏了,除非大獲全勝(這種可能性不大),否則你搶到的市場,到底能不能支撐你的工業體系,其實也是未知之數。如果不能,那等于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這也是為什么我過去一直說民主黨在臺上比特朗普要好的原因;
說到底,民主黨和特朗普都反華。但民主黨不管是否反華,至少它是支持全球化的,而特朗普的妥妥反全球化的。雖然民主黨維護的那套全球化秩序很不公平很不合理——對我們尤其如此;但再不公平不合理的秩序,都要好過沒秩序——而特朗普,恰恰他要做的,就是摧毀全球化秩序。
這就是拜登時期美國再怎么惡心,我們也可以跟他談,跟他糾纏;而特朗普二次上臺后,我們都懶得理他,連他以打促談,極限施壓的誘餌都不搭理,直接反手還擊的原因。中國可以不在乎美國政府反不反華,但絕對不能放任美國政府摧毀全球化秩序。特朗普既然堅持要摧毀全球化秩序,那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發力摧毀他。
而扯到這里,我們也可以延伸出不愿意跟美國攤牌的另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暫時無力承擔維持全球化秩序的巨大成本。
美國是全球霸主,是全球化秩序的維護者。這個身份看上去很風光,也能憑借這個身份撈到極大的好處。但這種風光和收益背后,其實美國也要為此支付巨大的維持成本。
畢竟全球化的好處不是所有國家共享的,很多國家因為政治或者經濟的原因,被摒棄在全球化體系之外(比如朝鮮、伊朗、古巴、委內瑞拉以及現在的俄羅斯),淪為了全球化的受害者。甚至哪怕全球化體系之內,因為收益分配的不公平不合理——或者是某些國家或者勢力想構建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平,這都會讓很多勢力蠢蠢欲動,想方設法的想對這套秩序予以修正。
這些對于全球化秩序的維護來說,就必須一個又一個的麻煩。他只有將這些麻煩擺平,才能讓秩序運行下去。
而要擺平麻煩,就意味著需要支付成本。
這些成本其實是非常高的。也就是美國這種全球嗜血的模式,才支付的起。甚至現在美國自己都覺得要支付不起,成本高出收益了,所以才選出了個特朗普,一頓猛砍想要摧毀全球化秩序。
那中國支付得起不?恐怕現階段的中國,也支付不起。畢竟美式全球化,是建立在美國百年霸業基礎上的,更是建立在西方文明幾百年全球擴張基礎上的。西方文明幾百年的殖民,不僅占領了廣袤的土地,更是奴化了絕大部分異族民眾乃至精英的心智,讓他們對西方產生深深恐懼的同時,又形成了無腦的膜拜——這極大的降低了全球化的維持成本。美國再在此基礎上,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構建起了威震天下的赫赫霸權。最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大爆發,技術進步的成果一步步擴散到全球,讓后發國家在西方先發國家帶領下也能靠著喝湯蹭飯實現生活水平絕對值的改善。
正是這一系列因素,最終才造就了全球化,或者說才讓全球化達到了今天的高度。
這些條件,中國具備嗎?似乎還不具備。我們別說當全球燈塔了,光領土范圍內的香港、臺灣,奉西方為尊的精神達利特,都還是民眾乃至精英的主流;甚至內地的精神達利特都還不少。至于中國之外,甭管有沒有西方輿論抹黑的因素,反正中國人的形象是遠不如西方人高大的,中國這個國家和文明,距離海外人民心中的“燈塔”地位,也都還有著遙遠的距離。政治上,我們更是沒有真正的盟友,倒是反華勢力一大堆;中國文化,以及我們所尊奉的紅色意識形態,在海外也依然是非主流,甚至被排斥的存在。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我們要效仿美帝模式來構建全球化秩序的話,需要花費的成本是極高的——不光是武力成本會因此大大抬升,武力搞定之后的治理成本也同樣極高。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是無法用美國的霸道模式來構建全球化秩序的;只能改用王道模式——也就是基于物質利益的合作共贏,將大家團結到一起。
但問題是,我們雖然已經是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但也還沒發達到那個份上——至少比當年二戰后美帝著手構建霸權時的全球經濟領先程度還差很多。而且從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來看,現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紅利已經吃盡,第四次科技革命還沒爆發,所以我們自己都還在搞存量經濟競爭——通過競爭取代先發國家的先進產業來喂飽自己,哪能像當年的美國那樣,通過引爆新科技革命,創造財富增量來帶動全球?
以上分析,就是為了告訴大家,我們的能力是有邊界的,我們現在還沒法主導一套新的全球化秩序——就算建立起來,也不可能達到美式全球化當年的高度。
我們需要全球化,但我們自己又承擔不起高度全球化的成本。那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讓現有的全球化存續——就算長遠看無法存續,也要盡可能的茍延殘喘。而既然要美式全球化盡可能的茍延殘喘,那我們就不能太早去打破美帝霸權——讓它繼續在霸主位置上呆著,利用殘存的力量和歷史影響力茍著,為我們發育爭取更多的時間,其實是最符合我們當下利益的。
以上就中國不愿意跟美國全面攤牌的邏輯所在。對美全面攤牌,也就是徹底摧毀美帝霸權,我們要支付的代價可能非常高,甚至有可能超出我們現在的想象。而且就算最后我們依然成功了,摧毀了美帝霸權,結果很可能也是中美兩敗俱傷。到時候的中國,也無力接過美帝留下的龐大遺產,反而讓世界陷入混亂,最后搞不好就是中美一起沉淪,然后被壓制的歐俄印日等趁亂而起,全球一起進入混亂時代——等于是我們付出了全部,結果很可能啥好處也沒撈著,反而讓我們賴以為生,引以為傲的工業體系,因為自身國力和海外市場的雙雙萎縮,而陷入衰落瓦解的困境。
而分析了中國不愿意跟美國攤牌的邏輯,我們其實對未來中美博弈的大致方針,也就有了判斷:總體而言,依然是斗而不破。現在中美劍拔弩張,本質上不是中國要徹底掀翻美帝,而是要打擊特朗普。如果特朗普倒了,或者認慫了,新的美國政府上來,只要它愿意繼續維持全球化,那不管它是否反華,中國依然愿意跟它好好相處,依然愿意在反復纏斗、持續侵蝕的大框架下,讓它保留著霸主的虛名——你當也得當,不當也得當。只有在我們徹底準備好了,時機也成熟了,美國的霸權,才能正式壽終正寢、落下帷幕。
那么,回到主題,既然特朗普要摧毀全球化,不想當這個在他看來得不償失的霸主,那中國也只好跟他翻臉開撕了。那么,這一次關稅戰,接下來會朝什么方向演進?在實質性硬脫鉤之后,中國到底有哪些手段,來讓特朗普吃不了兜著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