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 征 本報特約記者 王 逸
當地時間8日,伊朗外交部長證實本周末將同美國舉行間接高層談判。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宣布兩國將舉行“直接”談判,還威脅若達不成協議,伊朗將有“巨大危險”。路透社8日稱,美伊有關談判的表述不一以及特朗普的最新威脅,表明這兩個地緣政治對手之間達成任何協議都將十分艱難。
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8日報道,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當天凌晨證實,伊朗和美國將于12日在阿曼舉行間接高層談判。阿拉格齊在社交媒體X上寫道,“這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考驗。球在美國手中。”3名了解此次談判計劃的伊朗官員7日告訴《紐約時報》,美伊代表將分坐在不同的會議室,阿曼外交官將向兩國代表來回傳遞信息。
不過,美伊描述的談判形式存在不小差異。據美聯社8日報道,就在阿拉格齊確認談判前幾個小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會見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后稱,美國與伊朗就伊核問題正展開“直接”談判。特朗普對媒體說,“我們正在與伊朗展開直接談判,談判已開始,將于12日繼續下去”。特朗普警告稱,如果不能達成協議,德黑蘭將“面臨巨大危險”。美國Axios網站認為,特朗普的伊朗政策陷入分裂:既想尋求談判,又準備軍事打擊。
伊朗保守派分析人士梅赫迪·拉赫馬蒂7日告訴《紐約時報》,“特朗普關于談判的言論向以色列和伊朗發出了明確而強烈的信號。他正在阻止以色列的軍事打擊計劃,并公開向伊朗發出積極信號,表明他支持外交手段解決問題。”
但一些伊朗媒體不以為然。“特朗普以外交為幌子實施心理戰。”伊朗努爾新聞網8日分析稱,特朗普所謂“直接”談判的言論,旨在影響美國國內外輿論。通過提出直接談判的主張,特朗普試圖不僅將外交主動權歸于自己,還將伊朗置于“反對進行對話”的被動境地。特朗普的主要目標并非達成協議,而是鞏固美國作為“解決沖突的倡導者”的形象。伊朗外交部的立場明確——完全拒絕任何直接談判,并將間接談判限定在特定條件下。伊朗《德黑蘭時報》8日還提醒,伊朗政府已經表示,美國的任何威脅一旦付諸實施,伊朗都將做出迅速、果斷和全面的回應。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8日報道,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7日重申,伊朗尋求就其核計劃進行談判,但不會不惜代價,“我們尋求的不是戰爭、緊張局勢或核武器;我們尋求的是談判。然而,美國人也必須證明他們確實在尋求談判”。伊通社稱,特朗普威脅,如果達不成協議,他要轟炸伊朗。即使美國威脅和施壓,德黑蘭還是排除了與華盛頓進行直接會談的可能性,但為間接談判開了門。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迪雅里克8日表示,聯合國歡迎伊朗與美國進行間接會談。他說,“我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通過另一個國家作為中間人,緩解兩國緊張局勢”。《紐約時報》7日稱,伊朗官員們表示,如果12日的間接會談能夠互相尊重、富有成效,直接會談就有可能舉行。如果直接會談順利進行,這將是特朗普7年前退出奧巴馬時代達成的伊核全面協議以來,兩國首次正式面對面談判。
路透社8日稱,美國和伊朗在拜登任期內舉行了間接會談,但進展甚微。特朗普今年年初上任后關于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的警告,加劇了整個中東地區本已緊張的局勢。后來,他又表示,寧愿與伊朗達成協議,也不愿與伊朗爆發武裝對抗。3月7日,他透露已致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建議進行談判。《紐約時報》提到,自特朗普退出伊核全面協議以來,伊朗在哈梅內伊的命令下,拒絕與美國官員進行直接談判。然而,在特朗普上述表態后,3名伊朗官員表示,哈梅內伊可能已經改變立場,允許直接談判。
英國《泰晤士報》8日稱,美國與伊朗舉行高層談判,希望避免德黑蘭因核計劃而與以色列發生沖突。特朗普不希望卷入伊朗與以色列的沖突。美國保守派媒體評論員卡爾森7日敦促特朗普避免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認為這是“自殺”。他在社交媒體X上寫道,“現在是美國參與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的最糟糕時機。我們承受不起。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將會死去。而且我們會輸掉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