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數千只紅嘴鷗從西伯利亞抵達石屏縣的異龍湖。異龍湖畔的壩心鎮白浪村委會白浪村民小組是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村內歷史遺存豐富。
這里很美。但是談到鄉村發展,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石屏縣高原農產品是一大經濟特色,但傳統的種植業也造成了農產業結構單一。像白浪村,傳統上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種出的甘蔗也就只在縣內銷售。這樣的產業基底是比較薄弱的,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要走好鄉村振興的路,首先要有產業。白浪村引進龍頭企業,發展以楊梅、藍莓為主導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種植,帶動周邊群眾就業。以石屏縣為整體建設配套,在寶秀社區建成冷庫,實現楊梅保鮮、冷藏、加工、銷售一體化,使當地的“小產業”有效鏈接到“大市場”。
類似這樣的農業特色產業在石屏縣的各鄉鎮落地生根。壩心鎮王家沖村布局獼猴桃種植。在種植基地內,果園規劃整齊;車間里,獼猴桃通過一流水線,完成選果、裝箱、打包、裝車后發往全國各地。牛街鎮實現了辣椒種植產業升級。徐匯區在當地援建了農產品精深加工廠。以前,群眾種的辣椒不成規模,種出來的辣椒賣不出石屏縣,價格也低。加工廠建設好后,農戶可以放心大膽地種植辣椒,加工廠以保底價收購,不愁銷路。同時,群眾還可以去廠里打零工,“家門口的務工車間”實現就近就業。
作為援滇干部,我們的腳步不能停。石屏縣有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是久負盛名的“豆腐之鄉”“楊梅之鄉”“中國原生態歌舞之鄉”,有“千年石屏城、百年豆腐香、秀美異龍湖”三張亮麗的歷史文化名片。面對異龍湖的美景,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將石屏縣當地的特色產業發展和旅游業相結合。
近年來,當地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不少田園綜合體項目。但我想,光有美景還不夠。需要放大石屏的文化資源,豐富旅游業的內涵和層次,讓來到石屏的游客有更多可看、可逛的地方。
此前,徐匯區圖書館在原來滬滇合作的基礎上,將“燈塔書房”創新空間品牌進駐石屏縣圖書館古城分館。石屏縣圖書館創立于1912年,由經濟特科狀元袁嘉谷先生創建,2021年7月,在縣委、縣政府以及滬滇協作項目的支持下,將修繕好的為民巷16號(朱淳故居)建設成為古城分館,目前藏書量為24000冊。開館以來兩地聯合開展多場線上線下活動。古城分館的建設不僅是當地文化的一張名片,也是當地歷史文脈的一部分。石屏古城燈塔書房是匯悅讀燈塔書房體系的第24家服務點,同時也是徐匯區域外第一家服務點,它對深化滬滇文旅對口協作,加深兩地情誼,加強東西部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作為上海援滇項目之一,石屏縣寶秀鎮小倘甸村建起了寶秀鄉村藝術館。藝術館是小倘甸村鄉村功能提升項目。館內展示著與石屏本土文化息息相關的藝術創作。
這些年,異龍湖畔的白浪村融入了“滇南最美鄉愁之旅”規劃。上海援滇干部和當地干部群眾攜手,推動特色農產品品牌化,發展鄉村旅游,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群眾的收入多一份保障。為石屏縣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榮幸。
口述人:紅河州石屏縣委常委、副縣長 王寅超
整理人:沈竹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