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歷史迷們!今天咱要來嘮嘮一位超級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劉邦,那個勇開布衣將相之局,在歷史長河里掀起驚濤駭浪的猛人。他的故事,那叫一個精彩,就像一部超級大片,趕緊來看看吧!
劉邦,字季。他出生在公元前256年,在公元前195年告別了這個世界。他老家在沛縣,也就是現在江蘇沛縣那一塊兒。他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出身相當普通。他這一輩子,最痛心的事兒,就是看著韓信、彭越、英布這些曾經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謀反;最欣慰的,肯定是平了秦朝,滅了楚國,建立了大漢基業,那可是相當有成就感;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死后,呂后會專權,把朝廷攪得一團糟。
劉邦自己也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餉,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之杰,我能重用他們,所以才能取得天下。”你瞧瞧,他雖然出身貧民,可這胸懷、這眼光,那叫一個厲害,知人善用,最后成就了一番霸業。
公元前256年,劉邦呱呱墜地,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早年的劉邦,那可是個讓人頭疼的主兒,整天就知道喝酒、找樂子,對種地這些農活一點都不感興趣,還帶點無賴的習氣。就因為這樣,哪怕后來他當上了沛縣泗水地方的亭長,大家也不太瞧得起他。不過,劉邦這人有個優點,就是豪放豁達,出手大方,心里還藏著大志向,就像一顆被埋在土里的金子,等著發光的那一天。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扯起了反秦的大旗,那場面,簡直太震撼了,一下子就點燃了大家反抗秦朝的熱情。劉邦一看,機會來了,也在自己家鄉沛縣起兵響應,還自封沛公。沒過多久,他就帶著自己的隊伍,歸附到楚國舊貴族項梁率領的起義部隊里。這支部隊發展得可快了,沒多久就成了反秦的主力軍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劉邦和項羽逐漸嶄露頭角,成了這支部隊的主要領導人物。陳勝、吳廣失敗后,他們倆繼續帶著大家和秦朝干仗。巨鹿之戰后,他倆分兵兩路,各自帶著一支部隊,朝著關中殺過去,目標就是推翻秦朝。
公元前206年,劉邦這一路進展特別順利,率先率部攻破咸陽,把秦朝給推翻了。進了咸陽城,劉邦可沒像一般人那樣,只顧著搶財寶、搶美女,他干了一件特別得人心的事兒,廢除了秦朝那些嚴苛的法律,還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就三條簡單的規矩,一下子就把老百姓的心給籠絡住了。
就在劉邦攻破咸陽的同一年,項羽也帶著大軍入關了。項羽的謀士范增,那可是個老謀深算的人,他一眼就看出劉邦是項羽爭奪天下的最大對手,心里就想著趕緊把劉邦除掉。于是,他設下了鴻門宴,就等著劉邦來送死。
鴻門宴上,那氣氛緊張得要命,劉邦就像一只掉進狼窩的羊,危在旦夕。項羽呢,本來有機會一刀結果了劉邦,可他這人優柔寡斷,磨磨蹭蹭的,就是下不了決心。劉邦也不傻,在機智勇敢的張良和樊噲的掩護下,瞅準機會,腳底抹油,成功逃離了這個鬼地方。你說這劉邦,命可真大,要是當時項羽果斷一點,歷史可就得改寫了。
從鴻門宴逃出來之后,項羽仗著自己兵強馬壯,根本不把之前“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當回事兒,自己給自己封了個霸王,還把劉邦封為漢王。劉邦心里那叫一個氣啊,可沒辦法,實力懸殊,只能忍氣吞聲地接受了漢王的封號,灰溜溜地退出關中。
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這四年,劉邦和項羽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楚漢戰爭。剛開始的時候,項羽那是占盡優勢,把劉邦打得節節敗退。可劉邦有個優點,就是會用人、會用計。他重用張良、蕭何、韓信這些能人,讓他們各展所長。慢慢地,劉邦就掌握了主動權。
公元前202年,劉邦聯合各路諸侯,一起發力,把項羽的主力部隊打得落花流水,最后把項羽困在了垓下。項羽的部隊被打得七零八落,他自己也覺得沒臉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上自刎而死。同年,劉邦在定陶稱帝,后來又把都城定在長安,漢朝就這么建立起來了,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西漢剛建立的時候,百廢待興,到處都是亂糟糟的。劉邦為了鞏固統治,發展生產,那可是操碎了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方面,他學秦朝的制度,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和20等爵位制,還讓人制定了法律《九章律》。為了讓朝廷更有威嚴,他還派秦博士叔孫通,照著秦朝的禮儀,制定出了漢代的禮儀制度。同時,他采納婁敬的建議,實行“強本弱末之術”,把六國君主的后裔和地方上的豪族大戶都遷到關中,這樣就能把他們看住,防止他們搗亂。在位期間,他還親自帶兵,平定了燕王臧荼、韓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的叛亂,把朝廷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在經濟方面,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讓大批士兵退伍回家,給他們減免徭役,還把一些賣身為奴的人釋放出來,讓他們恢復平民身份。在稅收上,他施行輕徭薄賦的政策,規定田賦15稅1,算賦每個成年人每年120錢。他還打壓那些商人,不讓他們侵害農業的利益。這一系列舉措,就像給漢朝這棵大樹澆了水、施了肥,為恢復生產、發展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邦雖然出身平民,可他那雄才大略,那知人善任的本事,真是讓人佩服。他大膽地選拔人才,不管人家出身多低微,只要有本事,就給機會。他手下好多文臣武將,以前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因為劉邦的賞識,才成就了一番事業。他開創的這個布衣將相的局面,那可是對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世的選官制度,好多都受他這個變革的啟發。
就說韓信吧,剛開始劉邦根本沒發現他的才能,只讓他當個管糧草的小官。后來多虧了蕭何極力推薦,劉邦才意識到韓信是個大寶貝,專門設壇備禮,拜韓信為大將軍。陜西省漢中市城南的拜將壇,據說就是當年漢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舉行儀式的地方。
公元前195年四月,漢高祖劉邦因為討伐英布的時候受了箭傷,這傷口一直沒好,最后在長樂宮病逝了,享年62歲。他這一輩子,從一個普通農民,一路摸爬滾打,最后成了開國皇帝,這經歷,簡直就是一部傳奇。
從劉邦的人生經歷,咱能學到好多東西。首先,人得有志向,劉邦從小就有大志向,而且不張揚,一步一個腳印,禮賢下士,到處籠絡人才,積攢實力,最后才能成就大業。
其次,劉邦用自己的行動,回應了陳勝、吳廣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出身卑微,根本不是事兒,只要你有本事、有志向,一樣能出人頭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