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織機聲,是我記憶里的‘非遺密碼’。"——馬西沐·中國藍采詩創始人
在宣恩的青山綠水間,
一位土家女兒用古法匠染技藝,
將山間草木、貢茶清香
與千年織錦文化相融,
讓傳統非遺“活”在當下,
更漂洋過海登上英國皇室殿堂。
馬西沐與織染的故事~
馬西沐出身于土家織染世家,因祖上織染技藝好,染出的布匹曾作為貢品進獻給皇家貴族。馬西沐作為非遺傳人,傳承了古法織染的手藝,并創新延伸到“自然染”,將非遺織染技藝與恩施茶文化融合,創立了“宣恩貢茶染”非遺技藝產業品牌。
一大早,馬西沐將整理好的絲線放進大鍋里進行蒸煮,絲線要蒸煮兩個小時以上才能進行染色。眼下,馬西沐正要趕制一批染布迎接即將到來的俄羅斯客人。古法匠染技藝,要經過漿煮,染色、晾曬、編織等十幾道工序,歷史悠久。
“我們古法匠染染料存在的這些植物有多種多樣的,包括我們也可以叫作“萬物染”,因為山上的植物我們都可以來進行染織。”馬西沐介紹道。
馬西沐祖上是染布世家,她從小對織染技藝耳濡目染。在大學期間一直鉆研織染技藝。畢業后,馬西沐一直在北京從事與手工、紡織有關的行業,打拼幾年后,她決定返鄉傳承古法匠染技藝。
當地政府免費為馬西沐提供染坊場所,并幫助她打造研學基地。馬西沐經過不斷研究,在傳統古法匠染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將非遺織染技藝與宣恩茶文化融合,創立了“宣恩貢茶染”非遺技藝產業品牌——中國藍采詩。去年5月,馬西沐帶著織染作品走進英國倫敦,《新鳳穿牡丹蝴蝶香旗袍》作為全國唯一土家織錦,登上了倫敦博物館的展臺。
馬西沐說:“我們銷量最好的就是我們的手工藝織物,還有我們茶染的皮衣和我們靛藍染的皮衣。我們都是銷往海外的,最高的是賣到8000到15000元。”
在傳承與保護非遺項目上,宣恩注重把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契機。今年5月份,俄羅斯相關高校的老師將來到宣恩,與當地學校交流的同時,也會參觀馬西沐的大染坊,屆時,土家族傳統的織染技藝將得到進一步推介。
“通過我們國際游學、留學這個項目,把中國藍采詩大染坊這樣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品把它帶到國外去。”宣恩清源自然雙語高級中學創始人覃國平說道。
“下一步,政府將強化“保護+創新”雙驅動,搭建研學平臺,為返鄉人才提供創業補助、電商培訓,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助力鄉村振興。”椒園鎮宣傳統戰委員李羿說道。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沒有經常留言或點“在看”的,會逐漸收不到推送!如果您想每天看到我們的推送,可以將“宣恩發布”微信公眾號加為星標,或每次看完后點擊頁面下端的“在看”或“點贊”。宣恩發布感謝您的支持!
宣恩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 | 孟朝君 宋思維 通訊員 楊輝
編輯 | 林章羽 實習編輯 艾源
校對 | 梁倩
簽發 | 歐陽章平 賀敏
投稿微信 | xuanenfabu
投稿郵箱 | xuanen@vip.163.com
廣告合作 | 13329839797
宣恩縣融媒體矩陣
云上宣恩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